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以祠堂名义能到银行开户吗(银行可以在自己银行开户吗)



宋永志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在《历史人类学学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教育部、国家民委和国家宗教局研究课题多项。


章晓丹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员。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为指引,促进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和深度融合,三地民众的共同信仰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层面。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文脉相亲,文化同源,港澳地区许多民间信仰神祇如北帝、天后(妈祖)、谭公、洪圣大王、关帝、哪吒等都源自广东或大陆其他地区,长期以来,民间信仰在促进粤港澳三地交往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法律、文化、制度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粤港澳三地在民间信仰治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面向。


一、同源异流: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信仰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分属于我国三个不同行政区域,拥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三种不同的关税区。自近代以来,粤港澳三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各自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又互相紧密联系。由于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粤港澳三地的民间信仰来源相同,只是在近代以来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产生了一些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1.珠三角地区民间信仰及其庙宇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九个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江门、东莞、肇庆、惠州,是我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的民间信仰具有悠久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地区民间信仰神祇的类型多样,主要有天后(妈祖)、北帝、关帝、谭公、包公、黄大仙、龙母、观音、华光大帝、文昌、财神等;民间信仰的庙宇也遍及珠三角各地,其中一些历史悠久,影响巨大,如肇庆市德庆龙母庙、惠州市惠东县谭公古庙、深圳市赤湾天后宫等等。这些庙宇辐射范围很广,在港澳地区也有不少信众。据初步统计,以占地面积大于30平方米为标准,珠三角地区的民间信仰庙宇数量约4800多所。


2.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间信仰及其庙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居民以华人为主,许多华人的原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香港人在文化、语言和信仰上与珠三角各地比较接近。香港民间信仰神祇种类繁多庞杂,主要神祇也与珠三角地区相似,如天后(妈祖)、谭公、黄大仙、北帝、洪圣大王等,尤其是天后(妈祖)在香港的影响力非常大,香港约有100多座供奉妈祖的庙宇,主要分布在港岛、九龙、新界及离岛等地;此外,还有源于除珠三角之外广东其他地区的神祇,如三山国王(揭西)、风雨圣者(揭阳),双忠公(潮州)等;一些源于广东省之外大陆地区的神祇,如岳飞、张仲景、康王、华佗、保生大帝(福建)等等,在香港也非常流行。据统计,目前香港约有600座各类庙宇,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庙宇。


3.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民间信仰及其庙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珠海市毗邻。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澳门是一座多元宗教与族群共存的城市,佛教和道教是澳门最主要的宗教,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天主教、基督新教,此外还有巴哈伊教、伊斯兰教徒,但信徒人数都比较少。澳门的民间信仰也非常盛行,神祇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最重要的民间信仰神祇是妈祖(天后),澳门约有10多座以天后命名的庙宇。此外,观音、北帝、洪圣大王、哪吒也是澳门重要的民间信仰神祇。由于受博彩业的影响,澳门居民的财神信仰非常流行,如赵公明、财帛星君、关帝、哪吒、土地财神等神祇都颇受欢迎,与澳门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据统计,澳门的民间信仰庙宇约有49座,其中澳门半岛分布有31座,路环和氹仔岛各有9座。


二、制度、法律与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信仰治理方式的差异


在民间信仰治理方式上,粤港澳三地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性体现得更为明显。简言之,珠三角地区重视行政制度的创设,香港注重法律条例的效用,澳门则注重文化功能的发挥。


1. 珠三角地区民间信仰治理中的制度创设


珠三角地区民间信仰治理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开展的,在开展治理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加强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出台首先要基于基本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珠三角地区如广州、佛山等市为配合广东省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有关文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民间信仰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相关管理制度并出台规范性制度文件,及时总结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制定和出台全省的规范性制度文件奠定了基础。这种由政府部门主导的民间信仰治理模式采取的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基层总结经验做法并最终形成省级的制度性规范文件,然后用行政力量在全省各地推动落实,其优点是可以用行政力量快速推进工作,缺点是由于配套的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在民间信仰治理过程中行政成本较大。


2.香港特别行政区民间信仰治理中的法律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间信仰治理较为重视法律所发挥的作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一些港英时代制定的法律条例被继承,继续适用于香港社会。就民间信仰治理而言,订立于1928年的《华人庙宇条例》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规范华人庙宇及其运作的法律条例,该条例共十五条,主要涉及华人庙宇的注册、管理、控制及视察;华人庙宇基金的管理、控制及审计;司祝的职责;违反该等规例即属犯罪并为此订明罚则等。从对华人庙宇的管理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措施:


第一,庙宇的登记注册。所有华人庙宇均须向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办事处进行注册,并提供包括庙宇名称、所在地址、供奉神明、控制该庙宇的方式或拟采用的控制方式;第二,华人庙宇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庙宇管理监督组织。根据华人庙宇条例(香港法例第153章),华人庙宇委员会由行政长官授权民政事务局局长委任,由民政事务局局长任主席,东华三院董事局时任主席和行政长官任命的6名人士任委员以及22名增补委员,任期三年,主要处理相关庙宇事务;第三,庙宇日常管理人员(司祝)的选任及管理。任何庙宇司祝的职位由华人庙宇委员会以投标方式批出,或不经招标而委任任何人出任庙宇司祝,并决定司祝的权力和义务;第四,庙宇收入的管理。所有华人庙宇的收入等受华人庙宇委员会控制,所有华人庙宇的收入须首先运用于进行传统仪式,以及庙宇建筑物及其财产的维修;盈余则可拨入华人慈善基金;第五,成立慈善基金开展慈善活动。华人慈善基金须以华人庙宇委员会指示的方式持有,并可由华人庙宇委员会酌情决定运用于支付需要聘用的员工的薪酬及华人庙宇委员会根据本条例行使其权力而招致的其他开支及香港的华人慈善活动;第六,负面清单及对违反本法例的处置。如不得参与不合法华人庙宇的设立;任何人违反本条例的条文,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等。


目前,香港600多座庙宇中,在华人庙宇委员会注册登记的庙宇仅有347座,登记注册的347座华人庙宇中,华人庙宇委员会并非全部直接管理,而是采用分类的原则进行管理。一是华人庙宇委员会下直辖管理24座庙宇;二是委托其他机构,如东华三院、长洲乡事委员会等来管理的庙宇,共20座;三是其他注册的庙宇,共303座,其中多数是佛教、道教及儒教庙宇,也有民间信仰庙宇。这些庙宇由其他机构或个别人士如宗教团体和庙宇的司祝来管理,基本都是私营庙宇,由私人经营所有,需要遵循《华人庙宇条例》各项规定。


3.澳门民间信仰治理的“文化遗产化”


作为一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澳门历史城区中的22座历史建筑中许多是宗教或民间信仰场所,如著名的妈阁庙、哪吒庙、三街会馆(关帝庙)等都是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澳门民间信仰治理是围绕如何充分保护和发挥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澳门文化遗产的保护,2013年特区政府颁布第11/2013号法律《文化遗产保护法》,并于次年成立文化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澳门不动产(建筑文物)和动产的评定、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和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及管理等等。澳门一些民间信仰庙宇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作为不动产(建筑文物),二是附着在民间信仰庙宇上的信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有30座民间信仰庙宇被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不动产(建筑文物),有4项信俗被认定为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约占澳门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成,其中的妈祖信俗和哪吒信俗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具体的民间信仰庙宇而言,其日常运作属于民间事务,以民间自治为主。许多民间信仰庙宇都成立了庙宇值理会,由庙宇所在地的街坊或知名人士组成,负责庙宇的日常运作。这些庙宇值理会也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联合成立澳门庙宇节庆文化推广筹委会,共同保护和传承澳门节庆文化,为中华传统节庆及习俗的传承和发扬发挥积极作用。


三、差异的整合:民间信仰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定位与角色


粤港澳三地在民间信仰治理方面所展现的差异性,可以通过寻找三地民间信仰所具有的共性加以弥合,在打造粤港澳人文湾区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民间信仰的定位和角色,使之成为粤港澳三地交往交流的载体、维系港澳同胞对祖籍地的情感纽带和建设人文湾区的文化资源。


1.民间信仰是粤港澳大湾区民间交流的载体


以民间信仰为载体开展交往交流是粤港澳三地民间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信仰在内地的复苏,广东许多地方民间信仰庙宇的复建、新建都有港澳同胞的捐助,以“神诞日”为核心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为三地民众交往交流的重要载体。如起源于粤东地区揭阳市登岗镇孙畔村的风雨圣者信仰,在广东、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非常有影响。香港的风雨圣者信仰是1947年由潮汕人带到香港后流传下来的。目前,香港有1座规模较大的圣者古庙,名为慈德善社(港九慈德善社圣者仙师有限公司),信众多为潮汕籍港人。近年来,孙畔村积极挖掘风雨圣者祖庙的文化价值,通过举办纪念风雨圣者诞辰活动,邀请香港慈德善社及海外风雨圣者的庙宇机构前来参加,加强与香港同胞的交流。此外,民间信仰所具有的社区整合功能在高度发达的香港社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如对族群的整合,香港慈德善社(港九慈德善社圣者仙师有限公司)作为潮汕籍商人所经营的民间信仰庙宇,对于凝聚整合香港潮汕籍港人、加强与潮汕地区的联系都会发挥出积极作用。


2.民间信仰是粤港澳三地民众同根同源的感情纽带


民间信仰庙宇及祭祀活动也是维系港澳同胞与原籍地的感情纽带。如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向南村(社区)侯王庙(包括郑氏祠堂)是深港两地郑氏宗亲(香港长洲宝安会所、元朗合众弟子、大涌郑氏乡亲、南头中学同乡会)于1995年共同发起重建的民间信仰庙宇,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距离侯王庙不远处的郑氏宗祠,由向南村郑氏宗祠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侯王庙虽然成立有理事会来管理,但在郑氏宗祠内的财务公开栏内,可以看到侯王庙和郑氏宗祠在银行所开为共同账户,侯王庙所有收支都由郑氏宗祠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在2018-2019年每月财务公开账目中,可以看到向南村与香港南头郑氏宗亲总会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双方在一些庆典活动中互派代表参加。在一些重要节日,郑氏宗祠也收到香港宗亲的港币捐款。可见,侯王庙与郑氏宗祠是深港两地向南郑氏宗亲互相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向南村在每年阴历4月23日举行规模盛大的侯王诞民俗庆祝活动,数百名香港郑氏宗亲前来参加。2020年5月14-15日,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侯王诞祭典”采用线上“云直播”的方式开启全球直播,吸引了粤港澳三地数万网友观看。


3.民间信仰是粤港澳人文湾区的文化资源


总之,民间信仰是粤港澳三地民间交往的媒介,可以成为沟通三地民心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民间信仰及其庙宇具有不同的定位和角色,无论是发挥粤港宗亲交往交流、凝聚各地同类庙宇、整合族群等方面,民间信仰及其庙宇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交流互鉴,为民间信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条件。




责编:李毅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