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中铁建大横琴公司注册代理(横琴中国铁建大厦资料)


原创 | 吴幼雄



缘起

澳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澳门地区沾及妈祖文化的时间甚早。人们一般认为澳门“妈阁庙”创建的时间,也即澳门妈祖信仰形成的时间,因此,关于“妈阁庙”的创建时间,出现几种不同的说法。诸如明天顺二年(1458年)以前说;明天顺二年说;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说;明弘治元年(1488年)说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前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说。


吾以为,考证澳门妈阁庙的创建时间甚为重要,它可以证实澳门妈祖信仰的兴盛。但是把澳门妈阁庙的创建时间,定位为澳门妈祖信仰形成的时间,则是欠妥的。因为民间信仰神明在地方上的传播,无不经历传入、发展、建小庙和建大宫庙的过程。待修建大宫庙后,才由地方绅士或官员为其撰写碑记,记载传入的历史和神明的显圣事迹,进而由地方绅士上报州官,州官上报朝廷;朝廷派员到地方调查验证,从而争取皇帝的赐额和封神号。


广东、福建两省的主要民间信仰神明,如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大道公)从传入到建大宫庙,而被地方绅士和官员所承认的过程,无不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故在建大宫庙之前,一般无确切传入时间可考,例如福建汀州崇祀妈祖的“三圣妃宫”,据《临汀志》载,系嘉熙间(1237-1240年)创,认“潮州祖庙”,而“州县吏,盐纲必祷焉”。以上记载仅能说明汀州妈祖“三圣妃宫”是从广东省潮州分灵而来,并创建于嘉熙间,它仅表明汀州在嘉熙间妈祖信仰的兴盛,而不能说明汀州妈祖信仰传入的时间。因为闽西汀州和广东潮州的盐贩,通过广东的韩江和闽西的汀江的水上贩卖私盐活动,早在嘉定(1208年)以前已经十分活跃了。潮州、汀州的盐贩信奉妈祖以护佑其私盐贩卖活动,所以潮、汀两州的经济发展是和妈祖的信仰的传入相辅相成的。这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信仰神明传播、发展、兴盛的普遍规律。


澳门是两岸四地和国际交往的窗口,在地理上、行政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澳门又有八百年的妈祖信仰文化基础。因此,在澳门弘扬妈祖文化,拓展妈祖文化旅游,有地理的、历史的、行政的,以及人文的诸多优越条件。



二、澳门的地理位置

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岸,与东岸的虎门互为犄角。据《天下沿海形势录》云:“粤省外自小星……福建头…伶仃山、旗纛山、九洲洋而至老万山,岛屿不可胜数,处处可以樵汲,在在可以湾泊……广省左捍虎门,右扼香山,而香山外护顺德、新会,实为省会之要地……且其城澳门,外防番舶,与虎门为犄角……外出十字门,而至鲁万,此洋艘番舶来往经由之标准……此肇郡、广海,阳江、双鱼之外护也”②


又据《澳门形势篇》记,澳门“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规圆如镜,故曰濠镜,是称澳焉……东有东澳山,又东为九星洲山…高舶往来必汲之其下为九洲洋……又东为零丁山,东莞、香山、新安三邑画界处;下为零丁洋,又东至于旗纛澳;又东北不二百里有二门曰虎门、蕉门,南瞰大洋……以此为咽喉者也……秀山,宋张世杰奉帝昺退保秀山即此……为黄杨山,上有张世杰墓……高栏山,多鹿,元海寇刘进据之……其南有四山为内十字门;又二十里有四山,为外十字门,澳夷商舶出入必由之。有横琴山,宋益王南迁泊此,丞相陈宜中欲奉之奔占城,飓风作而殂……元末海寇王一据之……又东南为老万山,自澳门望之,隐隐一发……五六月西南风至,洋舶争望之而趋至……大奚山,有三十六屿,周三百余里,宋时其少壮充水军,庆元三年(1197年),复啸聚为乱,遣兵讨捕,墟其地。后又有万姓者为酋长。因呼老万山…则虎门澳门之外蔽也”。


乾隆十年(1745年),分巡广南韶连道薛韫与海防同知印光任巡视澳门,有《澳门记》载,“十字门东望,则九洲洋……下即宋文天祥勤王经由之伶仃洋也;西望则三灶、黄杨诸山;而北折而上,为崖山也;转而内瞩,洲屿参互水有艨艟哨桨之次,比陆有亭障壁垒之相望;前山寨拊其背,虎门扼其吭,国家御内控外大一统,岂不伟哉!”


以上三例,除揭示澳门,虎门和珠江口的地理、山川、港湾的险要之外也带出宋元时期在这一带活动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宋末的帝昺、文天祥、张世杰和陈宜中,以及元朝的大海寇刘进、王一等。这一切都表明,至少在宋元时期,澳门地区及其附近的珠江口,早已是海上的交通冲要,同时亦为军事要地。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妈祖信仰的传播是随着海上贸易,渔业和军事活动而展开的。不但民间海商、渔民、官军等信奉妈祖,海寇亦然。宋元时期珠江口的海上、海外贸易、海寇活动和官军剿捕等,均与妈信仰文化联系在一起。



三、宋代妈祖文化播及澳门

妈祖信仰文化播及澳门地区的时间,比澳门妈妈阁庙的创建,起码要早三百年。以下数事例足以说明之。


例一、九龙古属宝安,有一座宋建天妃宫。据《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记载,宋时莆田北螺村人林长胜,移居九龙烂围。后生子松坚、柏坚,以行商为业,往来闽粤之间。“偶值狂风巨浪,驶泊佛门,飘至南塘澳口,船板破碎,松之兄弟扶神登岸,遂因篷宫于南塘石榻之下。”又据族谱云,此庙称《林氏夫人庙》。考妈祖第一次赐封夫人,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而最后一次赐封夫人,是淳熙十一年(1184年);妈祖第一次赐封为妃,是绍熙三年(1192年)。由此,可以推知林氏兄弟在九龙南塘澳口建的妈祖宫,其时间下限当在绍熙三年(1192年)。此外,庙后还有咸淳十年(1274年)的修庙摩崖刻记。


例二、浙江宁波的《灵慈庙记》云,“宋绍熙二年(1191年),来远亭北舶舟长沈法询,经南海遇风,神降于舟以济。遂诣兴化分炉香以归…及舍宅为庙址。”所谓“南海”,即珠江口一带。


例三、成书于庆元二年(1196年)的洪迈《夷坚志》亦记,“绍熙三年(1192年),福州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有贼船六只在近洋…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迨及出港……其二已逼近,舟人窘迫,但遥瞻神祠致祷……贼舳舻已接,一魁持长叉将跳人。忽烟雾勃起,风雨倏至,惊波驾山…既而开霁帖然。贼船悉向东南去……了无他恐。盖神之所赐也。”以上三例,一为福州海商郑立之,于绍熙三年(1192年)自广东番禺返乡,途径莆田,得妈祖庇护,免被海盗劫掠的故事;一为浙江宁波海商,在南海遇风暴,妈祖降于舟以济的故事;一为绍熙三年(1192年)以前,莆田商人林氏兄弟在九龙南塘澳口建林夫人庙。这表明绍熙间妈祖信仰文化早已播及珠江口和澳门地区。


例四、上文引述《澳门形势篇》载,“大奚山……宋时其少壮充水军。庆元三年(1197年),复啸聚为乱,遣兵讨捕,墟其地”。大奚山,一说香港大屿山,一说珠江口万山群岛。


例五、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敕封天后志》亦云,“庆元六年(1200年),大奚寇作乱,舳舻相接,锐不可当。调拨闽省舟师讨之。众请神香火以行,与贼遇于中流,彼居上风。众惧祷神,顷刻间,昏雾四塞,返风旋波,神光显现。遂冲突无前,渠魁就擒,馀凶或溺或溃,扫荡无遗。奏凯具陈神庇。朝廷以神妃屡有功勋,应追封先世。于是颁诏封后之父母及其兄与姐。”


例六、庆元四年(1198年),又因妈祖显灵帮助福建,广东两省风调雨顺,宋宁宗加封妈祖“助顺”,诏云:“福此闽粤,雨晹稍愆,靡所不应。”以上例四至六,记庆元三至六年间,妈祖显灵助广东珠江口一带灭寇,又助闽、广风调雨顺而受封号的故事。由是观之,南宋庆元年间,妈祖信仰文化的确早已播及珠江口和澳门地区了。尽管那时的澳门仍是一个小渔村。


例七、嘉定十一年(1218年),知州真德秀守泉州,时海盗自江、浙南下,剽掠海上商船,真德秀诣庙祈求妈祖协助官军进击海盗,“曾赖神以有济”。绍定四至五年(1231-1232年),真德秀第二次守泉州,海盗“前者自北而南今复自南而北”,即从潮州,惠州,广州方向而来。绍定间,福建的经济形势特别危急,“福(州),兴(化)、漳(州)、泉(州)四郡,全靠广米以给民食;而福建提舶司,正仰番船,及海南船之来,以供国课。今为贼所梗,实切利害。”而绍定间,广东沿海的海盗之意图,是“欲劫米船以丰其食;劫番船以厚其材;掳丁壮掳舟船,以益张其势,用意叵测……非复寻常小窃之比”。其时,闽、广海贼的船只一般多至“二三十只”,人数“为数百,以至千人”。且“贼舟高大如山”,官军船“不及其半”。


为此,泉州知州真德秀上奏朝廷:“亟告广东帅司,多发(广州)摧锋水军,前来剿捕”,而“本州(泉州)合军民船并进,相为犄角。”从此,建立自广州、惠州、潮州、漳州、泉州、兴化、福州的闽、广沿海七州的海上商业运输的保护防线,即所谓闽、广“处处有备,会合剿捕…免为海道无穷之害。”真德秀还多次到圣妃庙祈求妈祖,协助官军灭闽、广之海盗,其祝文云唯圣妃神灵烜赫,凡航海之人,赖以为司命,是用有谒焉。导王师以必胜之机,而挤狂寇于必败之途。如前日之所祷者,非圣妃其谁望敢,俯伏以请”。可知绍定间崇信妈祖神明的南宋闽、广水军,其巡逻与防守的范围是包括今珠江口和澳门地区的。


例八、据《敕封天后志》云“宋理宗宝祐改元(1253年),莆(田)与泉(州)大旱,谷价腾涌,饥困弗支,老幼朝向祠前拜祷。梦神夜告,若无忧,米艘即至矣。初,广地贾客,拟装米上浙越,偶一夜神示曰:‘兴(化)、泉(州)苦饥,米贵,速往可得利。客寤而喜,谓神示必获利滋倍。遂载入兴(化)、入泉(州)。南艘辏辐,民借以不饥,米价反平,郡人颇矜天幸……天子闻之,诏褒封助顺嘉应英烈协正。”以上为珠江口米商贩运大米救济莆田、泉州百姓,得到妈祖护佑的故事。


例九、嘉熙四年(1240年)莆田人刘克庄任广东提举,八月升迁漕运司。到任诣庙祭天妃,有《到任谒诸庙》祝文云:“某持节至广(州),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田),盖妃之威灵远矣。某,妃邑子也,属时多虞,惕然恐惧。妃其显扶默相,使某上不辱君命,下不贻亲忧,他日有以见鲁卫之士,妃之赐。敢告”。以上刘克庄就任广东漕运司,发现广州人信仰天妃,“无异于莆田”。可见广州地区,包括珠江口地区信仰天妃之普遍。


例十,宝祐五年(1257年),刘克庄撰《风亭新建妃庙》记云,“余北游边,南使粤,见荆楚,番禺之人,祀妃尤谨。”以上系刘克庄在广东任上,所见番禺及珠江口地区人民信奉妈祖之虔诚。


以上十个例证,表明自南宋绍熙、庆元、嘉定、绍定、嘉熙、宝祐的六十年间,珠江口的沿海地区,都有信奉妈祖的民间商船来往于广州,惠州、潮州、漳州、泉州、兴化和福州之间;亦有崇拜妈祖的广州摧锋水军、福建左翼水军(特别是泉州的左翼水军),巡逻、防守于其间。这些史料证实,在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期,福建的妈祖信仰文化已通过民间的商船、米船、官军的战船和闽籍官员,传播到珠江口三角洲(包括今澳门地区)。而且至十三世纪中期,珠江口三角洲的妈信仰文化,已经兴盛到“不异于莆(田)”和“祀妃尤谨”的程度。所以,澳门播及妈祖文化的时间,可以上推到八百年前。


澳门妈阁庙里的《妈祖阁五百年纪念》碑记亦云:“闽之漳、泉,粤之潮、广,尤属放洋巨口,视诸他港,莫与比伦。逮及两宋,陆路受阻,海道转通。近岁泉州湾出土南宋海船,设备周全,载重量巨。南非亦掘得宋代商舶数艘。”碑记说的是妈阁庙创建五百周年,然亦提到宋代闽、广的海上贸易,特别是宋代泉州、漳州、潮州、广州的海上商业往来。这表明碑文作者已注意到宋代泉、漳、潮、广的海上交通了。这就是说,妈祖信仰文化播及澳门的时间应在十二世纪的末期,距今有八百年的历史了。



四、澳门在两岸四地妈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展望

在历史上,妈祖真有其人,但妈祖没有经典和著作,却留下大量的神话传说。妈祖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同自然和命运搏击中所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的祈求。妈祖的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妈祖信仰文化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文化现象,它在世界华人和友好人士的心里,成为慈善,博爱、平和、安宁、吉祥和孝顺的象征,在全世界,妈祖信仰还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尼、印度、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美国、法国、丹麦…等等二十六个国家。据估计,全球有四千多座妈祖宫庙,信徒近二亿,其中仅中国大陆有一亿多人,台湾逾一千万人。珠江口三大妈祖古庙,澳门的妈阁庙为其一。


按《新安县志》载,明代使臣赴外国者,必到赤湾妈祖庙举行祭拜妈祖的仪式,称“辞沙”。港,澳、莞、宝的渔民,商民及农民,每逢妈祖诞辰或自己出海远行,都要烧烤完猪,诣庙祭拜,此俗延续至现代。惜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该庙被毁。然佛堂妈祖庙与妈阁庙依然香火旺盛。据载,1986-1987年,赤湾妈祖庙废址附近,每逢妈祖圣诞,有万人诣废址敬拜,最多一天竟达五千多人。今赤湾妈祖庙已重建。这表明珠江口妈祖信仰渊源深远,民俗淳厚。


台湾的妈祖信众逾千万。据清朝赵翼《陔余丛考》记,“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披而至,恐稽时刻。”这反映了台湾信众对妈祖的朴素、虔诚的信仰。台湾云林县的北港朝天宫,每年妈祖圣诞,约有六百万信众前来朝圣。前年湄州祖庙妈祖巡行宝岛,万人空巷,轰动宝岛。而今北港朝天宫与湄洲祖庙,泉州天后宫、香港佛堂天后宫、澳门妈阁庙和深圳赤湾天后宫等,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交流频繁。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外出旅游者日益增多,港、澳为其首选地区。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华侨和外国人出入国境的口岸之一,又是大陆与台湾航空线的临时中转站。澳门地处两岸四地及国际上的特殊位置,澳门又有八百年的妈祖信仰文化的历史。这是澳门弘扬妈祖文化和拓展妈祖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因此,建设澳门妈祖文化村,其效益可立竿见影,长期受益。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惹兰赛卜都拉路,于1981年至1985年新建一座大规模天后宫,占地六百平方丈,其主体建筑有牌楼、前殿、后殿。自落成后,前往参拜的信众和观光游客络绎不绝。这可以作为澳门兴建妈祖文化村的借鉴。


宗教和民间信仰的传播有它的规律性。先有地方商业活动的发展,随之人员交往的扩大,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神明则随着人们的商业文化往来而传入。而且,宗教和民间信仰神明的传入,又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如宋元时代的福建刺桐港(泉州港),随着刺桐港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以及其他民间信仰神明传入。因此泉州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美誉。众多宗教的传入,又促进刺桐港的长期繁荣。同样的道理,澳门有八百年妈祖文化的历史,妈祖信仰传入澳门是经济活动带来的,弘扬妈祖文化,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它必定促进澳门地区的旅游观光业和服务业,以及旅游商品经济的发展。


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宗教文化方面也如此。澳门有四百多年的天主教传教史,明末从澳门到中国大陆传教的著名传教士,有利玛窦、金尼阁、阳玛诺、汤若望、南怀仁等等,他们兼通中西文字、天文舆地、医药之学,他们在下层沟通士人,在上层交游州官和朝廷。利玛窦还替明皇太后烈纳洗礼;



1590年3月,罗马法王西斯笃五世致书明神宗,提出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是为了“推广慈悲,普济世人”,祈求天主“降以祯祥,同登仙境。”利玛窦等又交游明朝大臣,诸如徐光启、李之藻。西方的天文学、数学之传入中国,自利玛窦始。澳门有以利玛窦命名的学校,有大三巴石牌坊,有逝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的“方济各沙未尔真坟”(墓碑刻立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这些史迹是任何地方不能与之比拟的。现今澳门还保存六座天主教堂。


澳门有丰富的宗教文化。澳门也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居民普遍信奉大慈大悲的观音,妈阁庙的正觉禅林增祀观音,还有观音古庙和观音堂。澳门回归前夕葡萄牙人又在新海湾大马路旁的海边塑造巨大观音立像。澳门还有八百年妈祖信仰的历史文化,有五百年的妈阁庙和古老的莲峰上的妈祖庙和关帝庙。回归时又在路环叠石塘山顶塑造世界最高的妈祖汉白玉石雕像。这种宗教多元化的现象不但没有冲淡某门宗教,而且形成了中西宗教文化交相辉映,提高了澳门在两岸四地及国际交流中的特殊地位。


明代天主教《程氏墨苑》载有“圣母图”和“天主救人图”;佛教观音的“大慈大悲”和“慈航普度”,善良的人们附会为保佑航海平安;妈祖的救人海难。在善良人们的眼里,无论观音、圣母玛利亚和妈祖,都是救苦救难的善良女神。所以,在澳门弘扬妈祖文化,不但不会影响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相反地是相得益彰,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文化现象。既符合特区政府施政中的推动宗教多元化的理念,又加强了澳门在两岸四地及国际妈祖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


总之,在有八百年妈祖历史文化的澳门,在二十一世纪两岸四地及国际妈祖文化交流中,它既占有历史的、地理的、行政的优势,又有宗教的和旅游观光的文化优势。



注释:


①石奕龙《关于澳门妈祖信仰形成问题的辩识》,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论文集,2001年1月13日。


②徐晓望、陈衍德《澳门妈祖文化研究》,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论文集,1998年。


③曹思健《澳门妈祖阁五百年纪念碑记》,1984年7月。


④李鹏翥《澳门古今》,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


⑤章文钦《澳门妈祖阁与中国妈祖文化》,载《澳门历史文化》,中华书局出版,1999年。


⑥谭世宝《澳门妈祖阁庙的历史考古研究新发现》,載《学术研究》,1996年,第9期


⑦雉皋、姜炳奎、星桥编《西政挈要》卷6,陈伦炯《天下沿海形势录》。


⑧同注⑦,卷6,张汝霖《澳门形势篇》。


⑨同注⑦,卷6,薛《澳门记》。


⑩《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林氏夫人庙》。


①程端学《灵慈庙记》,转引蒋维锬《妈祖文献资料》,元。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②洪迈《夷坚志》,戊,卷第一,《浮曦妃祠》。


③3林清标辑《敕封天后志》卷下,《平寇追封》。乾隆戊戍年(乾隆四十三年)辑。


④《庆元四年加封助顺诏》,转引蒋维锬《妈祖文献资料》,一,宋代。


⑤、四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卷50,《圣妃祝文》


⑩、⑩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卷15,《申尚书省乞措置收捕海盗》。


⑩、③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卷15,《申枢密院乞修沿海军政》。


⑩B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卷15《中左翼军正将贝旺乞推赏》。


②刘克庄《后村居士大全集》卷38,《到任谒诸庙》。


⑧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1,《枫亭新建妃庙》。


⑤郑振铎《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12月。


(原载2001年《澳门妈祖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特区文化局主办,又载《泉州民间信仰》,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编,2001年12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