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变异株检测发现。
孙晓冬在论坛中也指出,目前来看,虽然两剂次全程接种或者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单剂次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会有持续降低的一个现象,但如果实施了加强免疫,“可以明显地在对奥密克戎的传播中提高阻断效果,特别是对由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和住院病例,它的预防效果会更明显。”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道,国内外近期以来的研究表明,虽然我们看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接种疫苗者突破感染的风险是增加了,但是现在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并没有完全逃逸现有疫苗。就是说,如果我们完成了疫苗的全程接种,仍然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如果开展了加强针的接种,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突破感染的风险。因此,现有的疫苗接种以及加强针的接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是有效的。
对于能否尽快用上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他回应表示,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我们在推进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速度的同时,我们始终秉持将安全性、有效性的科学原则放在第一位。”
郑忠伟提到,截至目前,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单价以及多价的疫苗研发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进展比较快的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的研究,正在向国家药监部门滚动提交有关临床试验的申报材料。
比如灭活疫苗,已经开展了单价,以及德尔塔 奥密克戎两价,还有原型株 德尔塔 奥密克戎三价疫苗的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完全了临床前研究,并且已经进行了生产验证。重组蛋白疫苗也有开展阿尔法 贝塔 德尔塔 奥密克戎四价疫苗的研发,正在申请境外的临床试验。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已经进行了疫苗株的优化制备,正在开展临床前的研究。mRNA疫苗也正在积极推进临床前的一些研究工作。此外,前期的一些疫苗,目前在境外推进的三期临床序贯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些保护力数据。
孙晓冬总结道,根据研究表明,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序贯接种组合,均可以提高接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也具有比较好的安全性。“至于其他的后续的接种是不是能够发挥作用,还有待临床的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逐步放开的初步条件尚不具备”
在上述这场论坛上,张文宏等人还提及了公众关注的另一个话题,即何时可以“放开”?
张文宏表示,在下一步的防控策略方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非常多。“在两年多的抗疫以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优化,也就是说在防控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让防控的政策既能够达到消除病毒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但是同时又如何能够进一步地发挥精准防控的能力?”
他谈到,所谓的精准防控的能力是什么?“就是说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管控的区域也好,要管控的人也好,最好是比较精准,也就是说能够使得大部分没有感染的人影响得非常少。”
张文宏同时提到,目前也普遍存在两种冲突非常大的意见。“很多人会拿着现在已经开放的国家的情况,说我们也应该全面的开放;但还有人可能会拿着最近中国香港医疗挤兑的局面来告诉我们不可能开放。”如何进行下一步抗疫,“就会成为一个大家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张文宏也详细谈到了其个人观点。第一,重点是疫苗接种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我们才可以具备初步的逐步放开的一个条件。
“在国际上来讲,疫苗接种往往是从年龄最大的人开始打,但是我们往往是从年纪轻的人开始打。这个分歧就在于,当地如果是疾病流行非常严重的地方,那选择一定是对最危险的人群开始打疫苗,包括年纪大的;但是对于现在疾病控制得比较好的地区,大家会倾向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哪怕有一点副作用,老人和小孩就不愿意打。”
对于国内目前老年人接种率较低的情况,张文宏表示,“长时间内保护得太好或许给这部分人群造成一个错觉,就认为可能永远没有危险。”
他表示,将来面临开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一定还是要对现在疫苗接种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积极的模式,甚至国家对疫苗的接种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在逐步地保护好脆弱人群的基础,我们赢得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屏障的建立以后,那么才会让我们具备重新慢慢开放的条件,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则是比较好的一个药物储备。“特别是我们国家最近也制定了新冠肺炎诊治方案的第九版,纳入了从国际上引进或者我们自主研发的抗病毒药物,这些就会充分地保护那些刚刚开始感染的高危人群。”张文宏提到,总体上这些药物使得感染后转成危重症和病死的风险下降近80%,这样一个数据应该也是非常理想的。“当然我们中国还有很多非常独特的一些优势,比如说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些都可以发挥协同的作用。”
他认为,药物这一关过掉以后,未来进入开放模式的机会也会更多。
第三,则是要认清一点,即尽管奥密克戎致死率较低,但在感染率非常高的情况下,总体死亡人数仍然会很高。“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案,我们一定要保证有非常充裕的一些医疗的资源。”他提醒,目前从国际上的情况中可以看到,在存在医疗资源挤兑的时候,还会死掉相当多的人。
近期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在病例收治方面做出重大修订。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此外,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著名感染病学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轻型患者,包括没有症状的患者,他们在急性感染期,包括潜伏期的后半期具有传染性,这些人如果不进行隔离,则会传染很多人。“但同时,这些感染者也没有必要到医院里去耗费医疗资源,完全可以在集中的隔离点管理,只要把他们传染源控制住,让这些人度过急性期,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把病毒清除,患者没有传染性就可以解除隔离。”
他强调,这一修订非常科学、非常合理,也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张文宏在论坛上强调,在讨论放开的时候,“我们就得有这么多的技术参数需要符合。”不过他同时表示,“我们的技术储备做的也是越来越充分,我相信我们最终会战胜新冠病毒。”
孙晓冬则针对目前的情形进一步谈到一点,日前获准上市的抗原检测为大众防控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性,同时也为疾控部门能够更早地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一些阳性病例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在社会面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敏感性。
“但关键还在于,发现以后后续如何尽快地落实针对这些人的管控和这个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这个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现了疾病,要让他知道他应该到哪里去报告,后续应该采取居家隔离还是到医院去救治等等一些措施。然后这个措施过程当中应该采取严密的自我防护措施,又是要非常强调的。”
孙晓冬表示,对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和传播力,虽然有一定的认识,其实还不是非常的明确。“我们还是要继续坚持,至少在目前,还是‘动态清零’的一个防控政策。”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