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中国城市名半碗(十大碗的来历)

老北京人口中的北京,是“东有一盆水,西有一盆火”。


这里的一盆水,指的是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密云水库;这里的一盆火,指的是蕴含着丰富煤炭资源的京西矿区。其中,京西矿区的主要产煤基地位于门头沟,门头沟所产出的无烟煤煤质非常好,燃烧值很高,在全国都赫赫有名。



门头沟位于北京西部的山区,是北京市下辖的16个市辖区之一,面积有14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0余万。早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门头沟一带就有著名的东胡林人活动——东胡林是门头沟区的一个村庄的名字。


从辽国时期开始,门头沟就有了开采煤矿的历史。根据民国年间的《房山县志》中记载,京西地区的煤炭开采,“发轫于辽金之前,滥觞于元明之后”。


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就提到了门头沟的煤炭(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成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意大利的煤炭资源少得可怜,马可波罗见到门头沟的煤炭如获至宝。



在明朝、清朝时期,门头沟开采的煤炭,通过骆驼队伍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居住在京城里的文人墨客,一看到大街上出现的骆驼队伍,便知道是门头沟的煤炭运到了,不免诗意大发。


清朝诗人樊彬就写过一首《都城琐记》诗:“地宝西山孕,窑开石炭多。地炉烧不尽,日日送明驼。”诗里写的便是骆驼运送煤炭的情形。


门头沟最好的无烟煤,自然首先供应给紫禁城。这种无烟煤燃烧时几乎不冒烟,因此紫禁城的房间里连烟囱都没有配备。



当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无烟煤就算不冒烟,可在燃烧不充分时,照样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形成危害。有一年冬天,末代皇帝溥仪就中过一氧化碳的毒。他在日记中写道:“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所幸溥仪在睡觉时被人唤醒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门头沟开采的煤炭,为京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数据显示,从1960年到2007年,在长达48年的时间内,门头沟的原煤生产量,在北京市煤炭终端消费量中平均占比63.5%。



不过,从前在门头沟地区也流传着一句话“家有一口粥,不上门头沟”,或者“家有半碗粥,不上门头沟”。门头沟有那么可怕吗?


其实,门头沟一直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在1949年以前,从河北等地有许多逃荒来的人,跑到了门头沟区挖煤炭。作家仲然在一篇博客中透露,有人在门头沟区挖煤炭,“一天下来背一吨多,能挣半袋白面”“背上的煤越多,刨煤的挣的越多。一天挣一袋面也不新鲜”。一天能挣半袋白面,也可以养活一家大小了。


除了男人到门头沟挖煤炭,许多外地姑娘也乐意在门头沟找对象,以嫁给窑工为荣。当时有一段民谚说得好啊:“有女嫁窑黑儿,好坏衣裳有两身儿,吃油吃油底儿,烧煤烧煤芯儿。”在饥荒不断的年代,有吃有穿的生活,当然挺令人羡慕。


1949年以后,门头沟煤炭工人的工资福利仍然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上世纪80年代,门头沟的煤矿绝大多数属于国有煤矿,一名在国有煤矿下井的采煤工,最低级别是四级工,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是54.18元,足可以在城市里养活一个六口之家。



除了工资,煤炭工人还有奖金、津贴、定量粮食和各种劳保用品,这些都非常令人向往。


不过,谁也不得不承认,门头沟煤炭工人虽然工资高、待遇好,可他们也面临着高强度、高风险的劳动。尤其是在缺乏大型开采机械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旧社会,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由此,在门头沟里修建了不少的窑神庙,庇佑煤窑和窑工的平安。窑神庙里供奉着的窑神头戴乌纱,身着黄袍,手中倒提一串铜钱。


为什么窑神手里会倒提一串铜钱呢?这是因为,不管是开窑还是挖煤,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只知道今天,不知道明天,挣了钱就花掉。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与定位的变化,门头沟的煤矿逐渐关闭。



2019年,北京最后一个在产的国有煤矿门头沟大台煤矿宣布关闭,为门头沟的千年煤炭生产历史划上了一个句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