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


我们知道,就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可能面对的是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在每一张报表内,各项目的数字及数字加总,均保有一定的精确度。对一般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很容易认为这就是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业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会计假设财务报表的信息具有估计的性质,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报表数据,不能认为报表揭示了企业的全部真实情况。


(一)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只是单个企业的信息


借助财务报表能够观察单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情况,但却不能了解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情况,因而仅仅借助某个企业的报表还不能观察其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此外,对一个企业作出合理的评价,并进行必要的投资、信贷和经营决策,整个行业甚至其他行业或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也是不能通过单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所能直接观察到的。


(二)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只是财务性的信息


即用货币计量的定量性、货币性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也都是观察和评价一个企业时非常重要的信息,但财务报表却无法提供出来。


(三)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


目前,除上市公司外,其他企业均未要求在报表中反映对将来发展情况的前瞻性或预测性的信息。对报表的使用者来说,也许预测性信息对他们进行投资、信贷和经营决策最有用,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最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提供不出来。


(四)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


对于企业的各项资产,报表上反映的目前主要是它的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在物价变动较大或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可能与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相脱节或相背离,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信息失真。


(五)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近似计算的信息


诸如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和在制品完工程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能力估计出来的,因而一般都是近似值。


(六)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都是暂时性的信息


财务报表是分期编制的,一般反映某个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在这个期间结束以前,所发生的盈亏都是暂时的。在持续经营期间内,其中任一期间的盈亏都是暂时的。真正的盈亏只有企业终止清算时才能计算出来,即用清算时的净资产与开业时的净资产对比,超过部分就是盈利,不足部分就是亏损。


不要再轻易盲信财务报表!因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具有这些局限性


二、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人为操纵

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人为操纵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管理层期望展示其某些方面财务状况的某种目的,人为地"制造"一些业务或某些业务的金额的行为。


(一)人为地操纵销售活动的实现时间


在会计期间结束之前,企业如果意识到当期的销售收入未能尽如人意,有时会采取假销售的办法,虚增当期销售收入与利润,以使信息使用者对其利润水平有较高的评价。


(二)人为地操纵销售活动的实现方式


在对外开拓市场不能达到满足企业管理层所期望的业绩,管理层难以向有关方面"交代"其财务成果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利用关联方交易来"实现"较好的业绩:将自己的产品和劳务高价提供给有关企业,同时,又从关联方低价得到劳务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从而达到实现较高利润水平的目的。


(三)人为地操纵制造业中产品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某些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水平,往往采用高估期末产品成本,低估入库产品成本的办法。


(四)与理财活动相结合的操纵活动


如通过将债务转化为所有者权益,达到改善资本构成的目的;在兼并、收购其他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过程中,高估母公司对外投资的价值,达到改善母公司资本构成的目的等。


(五)在编制报表时,采用所谓"自下而上"的方式,直接在报表中"产生效益"


这种编表方式是指在编表之前,企业根据其应达到的利润表的业绩水平,自下而上地确定企业应该具有的费用水平及收入规模。在此基础上,再比较实际收入和费用,如果当期发生的费用超过了当期预期业绩的"承受能力",则将当期不能承受的这部分费用暂时"升格"为资产,留待以后"消化吸收";如果当期获得的收入规模达不到当期预期业绩的要求,则可以在表上直接调高收入水平,同时增加企业的债权规模;等等。


(六)在编制报表时,根据理想的比率指标要求,直接在报表中进行调整


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报表比率不太"难看",往往在报表中(尤其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某些项目进行临时调整(如将长期投资划为短期投资、将流动负债划为长期负债等),以使企业的比率能向有关方面"交代"。


不要再轻易盲信财务报表!因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具有这些局限性


三、分析主体对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作用的误解

在现实生活中,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对审计工作的作用产生误解,盲目相信审计报告,从而导致错误决策。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能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的作用


审计工作的作用,就是通过审计,确认企业的报表是否符合准则的编制要求,是否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并不负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舞弊行为进行审查,审计人员所做的全部工作,其目的就是出具审计报告。不了解审计工作的作用,盲目相信审计报告,往往会产生错误认识。


(二)不能正确认识不同类型审计报告的内涵


审计报告主要有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主要有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1.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处理准确无误


首先,审计人员之所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是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处理与会计准则的要求无重大差异,或者说即使存在偏差,但这种偏差不足以使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其次,由于审计人员水平所限或其他原因,未能发现企业会计处理中的重大问题,因而仍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最后,在人员、时间、精力与审计任务出现巨大的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降低了审计工作质量。


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无舞弊现象,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着舞弊现象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且审计人员也已经发现,但如果审计人员认为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也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也不意味着企业经营与内部管理"一团糟"


上述审计报告出具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审计人员无法得到有关信息;第二,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本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却出具了上述三者之一审计的报告;第三,企业确实在会计处理中与报表编制上严重触犯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可以看出,即使上述第三种情况,也与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有一定距离。


(三)不能正确认识审计工作质量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整个审计队伍专业水平偏低、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审计工作中,相当程度地存在着履行审计程序不严格、审计范围偏小、审计方法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很多企业主要会计业务核算存在偏差,但这并没有影响相当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不要再轻易盲信财务报表!因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具有这些局限性


四、分析主体对有关误导的防范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看到,在财务报表当中,确实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真实、不准确、不可靠的信息。这就告诉我们,简单地依赖报表作出决策极易导致失误。因此,分析主体在分析财务报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信息本身具有弹性


由于计量的不准确性和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等原因,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的弹性化和模糊化。对此,分析主体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二)加强自身分析财务报表时的能力


企业粉饰财务报表时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固有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理,任何进入复式簿记系统的粉饰行为均会"顾此失彼"。因此,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中,可以找出一些粉饰痕迹。例如,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经常被粉饰的对象。这是因为企业明白,这两个简单的比率对企业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企业的流动性并不强,就必然在一些方面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以及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出来,这就是说,对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会计期间来说,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好转很难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现金流量的恶化同时存在。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就可以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三)重视对企业非货币信息的分析


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的问题,有些是难以用货币表示的。有些非货币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可能比货币信息更重要。例如,两个财务状况相同的同类企业,一个处于上升期,另一个则处于下滑期。它们只是在上升与下滑过程中的某一时点表现为相同的财务状况。这种上升与下滑的趋势就不一定能从报表中反映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