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贵州姜种植政府有补贴政策(贵州农业种植补贴政策)

11月,在盘州市保田镇上保田村,陈龙菊招呼着母亲和婆婆一同上山去采姜。她是村里有名的“女强人”,丈夫和儿女外出打工,仅靠着她一个人,家里年年增收,还盖上了新房。


陈龙菊手脚麻利,连土带姜一把拔出,笑呵呵地说:“今年的姜有价,一开市就是3块多钱一斤,村里种姜的人家多,老板们都住到村里来收,品质好的一斤卖5块钱没问题,最差的也能卖到2块5。”


这些年,陈龙菊靠着种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从她家的地里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种满了姜,人们三五成群分工协作采姜,路边不时过来些三轮车把成堆的姜运到村里。


一产忙采收,二产也在加紧赶工。


在下保田村,村合作社的加工厂内,挖掘机用硕大的铲子铲起生姜送至冲刷机,泥土瞬间被冲去,露出淡黄色姜肉。生姜经传输带工人分拣,一部分去湿打包直接装车,一部分运至加工区,待切片烘干。


“今年老百姓卖姜,就像卖黄金,一亩地大约有12000元的收入,村里有个贫困户靠种姜,今年就赚了40万元。”下保田村支书柯立太笑道,“送来加工的都是品相稍差一些的,我们按每斤2.2元的价格收购。”


即便如此,这些生姜依然卖出了好价钱。柯立太解释,前些年为了保证农户增收,下保田村成立了合作社,大家入股建起加工厂,以保在市场不济时保底收购生姜。现在每天大约有50吨左右生姜运至姜厂,经过加工卖到湖南、四川、江苏等地,去年还出口到日本。建厂之初买设备的120万元贷款,第一年投产就全部还清了。


保田镇镇长徐成文回忆,2017年生姜市场遭遇过低谷,但即便如此,镇里组织成立的几个加工厂也以1元/斤的收购价保住了姜农的利益。除上下保田村外,其他地方也积极性高涨,今年全镇18个村共计种植生姜4.1万亩。


而今年的价格,更是令徐成文喜出望外:“去年价格走高,今年种植面积就更大了,加之市农业农村局给每户姜农每亩补助1500元,除去种植成本3500元,每亩地最少有12000元收入,全镇生姜产值预计能达到5亿元。”


“保田生姜”是盘州生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成为盘州市生姜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盘州市立足资源优势,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坝区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等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盘州市发挥生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利用平台公司牵头发展生姜种植,并积极向上争取蔬菜发展资金。2019年共争取扶贫资金150万元,2020年共争取蔬菜产业化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生姜产业。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盘州市分4个片区组建4支县、乡、村三级蔬菜(生姜)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共180余人,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对合作社和农民进行现场教学培训。通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社积极对接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批、农企、农商对接,建立直供直销机制。目前,仅保田镇就有4家加工厂,年加工鲜姜5.5万余吨。


其中,盘州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2017年投资建设了盘南农业产业园项目(生姜加工厂)。现在,依托盘州市生姜传统种植基础,该公司不断建立完善生姜种植、加工、储藏、运输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提高生姜产品质量,挖掘生姜文化内涵,创立“保田生姜”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打造地方经济新增长点。


近年来,“保田生姜”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声在外,成为盘州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以保田镇为核心产区,生姜成为盘州市南部乡镇的支柱产业之一,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了脱贫攻坚。盘州市通过“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全市生姜总面积超9万亩。


下一步,盘州市将加快优质无公害生姜种植基地建设,提高生姜种植规模、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让生姜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模式前行。(梁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