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金融资产转移包括哪两种形式(金融资产转移准则所谓的金融资产转移指的是)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务从宏观上看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微观角度看就是要打破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共建共享的制约,让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追求富裕的权利,并平等地享有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共同富裕包括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两大相互交织的路径。这实际上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思路,即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金融保障,在推动整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同时,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普惠性,实现分好“蛋糕”。


从做大“蛋糕”出发,就是要发挥金融杠杆对实体经济的撬动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保障,从不同维度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极大地丰富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从紧扣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出发,关键要在四方面发力:


二要加大对制造业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社会高品质生活提供物质支撑。制造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它既是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入场券”,也是共同富裕高品质生活的依靠。以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为内核的现代制造业,赋予共同富裕社会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内涵;同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极大地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更多致富机会,成为“提低扩中”的重要引擎。因此,强化对制造业特别是现代服务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应成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立足点和根本路径。制造业本身体系的庞大、层次的丰富必然需要金融体系提供多渠道、多模式、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而稳定制造业市场主体融资预期是促进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如果说“富裕”代表先进生产力,那么科技就是促进共同富裕的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动力,也可对财富创造的分布、财富合理分配等产生影响,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战略支撑。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新基建,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打造高附加值就业机会,是建设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的有效路径。因此,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最根本的路径就是推动科技创新。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最大可能地发挥金融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内生动力。针对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型科技企业轻资产、成功概率低等不确定性,金融机构需要突破既有的服务理念、模式和机制,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抵质押等方式拓宽抵押品范围,通过开展投贷联动等模式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金融供给的精准化。


四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为共同富裕社会打造优美健康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优质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环境质量紧密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另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对共同富裕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应立足于“双碳”目标,围绕环境污染治理、绿色生产、气候灾害补偿、低碳绿色发展等领域,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以绿色金融助力美丽低碳生态环境建设。


从分好“蛋糕”的角度,就是要发展普惠金融,实现金融服务均等化,保障市场主体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维护市场主体致富机会的均等性,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社会成员合法合规致富提供金融支撑,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一是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因此是共同富裕的攻坚领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环节。农村三产融合度低,层次浅,天然不利于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集聚。不同类别农业经营主体间在发展水平、资源获取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因此,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起点和根本路径应该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从农村金融的制度供给、组织体系、产品与服务体系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核心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担保不足问题,以及信用基础与环境问题。首先要创新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立银农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构建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促进农业担保公司发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支持作用。最后要创新农村产权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产权资产对农民融资增信提额的支撑作用,拓宽部分农村产权流转范围,拓宽农民融资创业致富通道。


二是通过强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提高其金融服务可获得度和服务满足度,推动“提低扩中”。占全部市场主体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群体,不仅是稳就业的基础,也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现实的抓手。这一群体由于天然存在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缺乏资信等融资短板,在逐利资本的眼中,往往是容易被忽视、边缘化的主体,得不到适当的金融资源支持,从而在共同富裕建设方面难以实现共享共建。因此,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机制、改进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支持,满足其合理的、创富致富的金融资源需求,是共同富裕绕不开的节点。


五要通过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好人民财产安全。这应该是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底线思维。唯有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其财产安全,才不至于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做“负功”,才能守护好共同富裕的成果;唯有维护好其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其合法致富的机会,最大可能降低其致富的成本。从监管的角度看,就是要从解决人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角度出发,通过依法、公平、公正的监管,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避免普通民众因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所拥有资源的不平衡而在致富的路上分化,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兜底性工程。而消除资本逐利性,则是从资本监管着手,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