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银行开户城市选错了能到账吗(公户开户行支行选错能到账吗)

编者按:


伴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产品愈发多样,消费者获取的途径更加便捷,但各类涉及金融消费的电信诈骗手段也不断翻新,越发隐蔽。本文以案例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避免经济损失。


案情简介 账号忽然多了钱,对方要求尽快退


正当小A为这来路不明的5000元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处置的时候,他的手机收到了一位“大哥”发来的短信。对方在短信里面说自己转账转错了卡号,把准备转给孩子的治病费用不小心转到了小A的银行账户上。他说因为要转的卡号和小A的银行账号只错一个号码,他不熟悉操作,不小心按错了账号,没仔细核对就转了过来。“大哥”说:“这笔钱我要转给孩子去医院看病,很着急,能不能把钱还给我?”于是,善良的小A按照“大哥”的指示把银行卡上的5000元转回到“原主”大哥的账户。小A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不贪图不义之财,以为这件“乌龙”事件就到此结束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因此背上了一笔莫名其妙的债务。


案情翻转 忽然发现被网贷,源于信息遭泄露


半个月后,小A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该男子声称小A在他们的网站上贷了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15天,贷款本金5000元,月利率2%,现在到期了,要求归还本金利息。小A一听愣了,心想自己从来没有申请过网络贷款,这笔贷款从何而来呢?小A也没有向对方过多询问、解释,当机立断,立刻打电话报了警。


警方调查以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浮出水面。警方调取了小A的银行卡交易记录,发现那天给小A打5000元的是一个公司账户,并非电话里面“大哥”的个人账户。而调取网贷公司贷款资料发现,事发半个月前确实有人利用小A的身份资料和证件照片申请了贷款。骗子的操作套路十分隐蔽,他首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小A的个人金融信息,然后以小A的名义进行网络贷款。贷款转到小A银行账户以后,骗子编造转账错误的理由,利用一般人的同情心和疏忽大意,再加上对转账流程、规定等金融知识的缺乏,让受害人误以为的确是转账错误,好心地将冒名贷款转到骗子提供的账号上,从而完成了整个诈骗过程。


后来经警方仔细询问,发现是小A好奇心大、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埋下的隐患。前一阵,正在用手机刷短视频的小A被一个“测试信用额度”的信息吸引,他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贷款金额,于是随手点击并下载了一个网贷APP之后还输入了个人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而正是这些信息被骗子非法获取后才发生了这个骗局。


案例剖析 骗子手段常翻新,层层嵌套要警惕


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该骗局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隐蔽性。该骗局手法隐蔽,不易察觉。尤其是“先给后取”的操作手法,较以往冒充好友、假冒执法部门、发布中奖链接等常见作案手法,更加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疏于防范,一不小心就掉入其中。


二是复杂性。该骗局先从非法获取个人金融信息着手,再冒用他人名义进行网络贷款,层层嵌套,逐步展开,让人防不胜防,难以轻易识破。


风险提示 保管好个人信息,强化反诈知识学习


骗局层出不穷,消费者在千变万化的骗局中要保持清醒和冷静,除了不贪图不义之财之外,还要理智判断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学习掌握金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管好个人金融信息。任何骗局的前提都是先获取了对方的个人信息。只有掌握了个人信息,骗局才有可能实施。因此,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保管好个人金融信息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切勿在不明网站或者其他途径填写、告知他人自己的个人金融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