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银行开户哪个行有福利(开银行卡哪个银行福利好)

昨日开始,一大波银行取现手续费正式下调!


根据此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推出降费措施,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让利。7月25日起,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在内的国有银行、股份行纷纷发布通知表示,暂免或优惠部分收取ATM跨行取现手续费。


此次降费力度有多大?过去,跨行取款一般每笔收取2~50元不等的手续费,降费后,鼓励各银行收费标准不超过3.5元/笔。据初步测算,倡议书实施后,预计降费让利规模约为每年40亿元。


ATM跨行异地取款手续费昨日正式下调


距离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呼吁降低ATM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已正好一个月。7月25日开始,已有众多银行纷纷响应倡议,正式下调取ATM现交易手续费,其中跨行异地取款手续费降幅最大,更有部分暂时对相关费用免除。


7月23日,工商银行发布ATM跨行取现服务收费标准。在个人、对公等存取款服务方面,借记卡境内跨行ATM取款中的同城跨行、异地跨行取款手续费已经下调为3.5元/笔。值得一提的是,7月25日起,工行,暂免收借记卡、准贷记卡境内跨行ATM取款手续费。


无独有偶,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邮储、交行在内的六大国有银行,均在近日发布了对取现手续费的调整公告,并同时实行优惠或暂免上述费用。此外,招行、中信、平安银行等股份行,宁波银行、厦门银行等不少城商行也发布到了相关手续费的优惠公告。


不过,各银行之间的降费和优惠力度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部分股份行对前3笔手续进行免收,第4笔开始按3.5元的标准收取。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等机构则将费用调整至2元/笔。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不同银行手续费就是各自提供服务的定价,之所以不同银行手续费调整存在差异,主要是不同银行客户结构、业务侧重点和服务成本存在差异,以及各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不同,也会影响银行手续费调整力度。”


通过减费让利降低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总体看来,此次降费的力度颇大。过去,跨行取款一般每笔收取2~50元不等的手续费,降费后,鼓励各银行收费标准不超过3.5元/笔。据银保监会此前估算,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显著降低,同城业务降幅达10%以上,大额异地业务降幅达80%以上。预计,降费让利规模约为每年40亿元。


“短期看,银行下调手续费让利实体经济是实实在在的,可能导致相关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结合以往银行降费影响情况看,中长期并非利空,银行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同时,也有利于这些银行吸引客户、获客,有望带动银行其他业务收入增加。”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一些人认为,在移动支付大趋势已经形成的背景下,近年使用ATM跨行取现的人大幅减少,一些银行网点也在逐渐裁撤,银行业这个时候宣布要下调ATM跨行取现手续费,实在是“太迟了”。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央行历年数据发现,随着近年来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电子支付方式的不断普及,全国银行卡取现的笔数和金额已经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例如,2014年,银行卡取现交易多达199亿笔,金额达74.4万亿元;到6年后的2020年,这两项指标已经分别降至83.12亿笔和39.7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不过,ATM跨行取现降费,对于移动支付推广较慢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仍有重大意义。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2亿多老年人,我国还有跨省及省内流动人口达3.76亿,这对于跨地域、跨行、适老化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和系统管理集成化进一步缩小了同城、异地业务差异。拉平并进一步降低同城、异地ATM跨行取现手续费,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现金使用需求。


还有一大波降费措施正在路上


上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推出降费措施,除了ATM取款的相关费用以外,具体还包括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这项通知将于今年9月30日正式生效。


据悉,降费措施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同时惠及其他市场主体及金融消费者,兼顾减费让利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降费主体涉及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


初步测算,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有助于降低资金流通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银行业协会和支付清算协会还呼吁,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提高降费工作透明度,保护客户知情权;准确界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客户类型,对于无法准确界定的企业客户,按照“应降尽降”原则落实降费举措;加强对降费工作效果量化分析,及时总结降费工作成效和经验,确保降费工作取得实效。


百万用户都在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