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汾阳市中国银行开户行(汾阳市中国银行都在哪个位置)


此微信群内成员,头像必须为一寸免冠照,且每人需支付20元的照相费用和90元的精准扶贫上岗证办理费用。同时,微信群管理员还要求网银办理成功后,客户需立即将办理网银的相关个人信息资料上交相关工作人员,声称会给每个人打一笔精准扶贫款。


银行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到,想加入这个微信群,还得具备一些相应条件。比如,禁止公务员、国企职工(包括退休人员)加入,对持有疑惑心的人不许加入。


此外,凡进群的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更换自己的清晰正装白底大头照头像,更换昵称为自己的真实姓名。群昵称格式有严格规定,姓名加电话加地域,中间不得留空格不加任何符号。


在此微信群里,一些自称工作人员的会员对成员都以家人称呼,如果有不同意见及质疑,他们就会将持疑惑观点的成员踢出群,并同时将拉入者一并踢出。在这个微信群里面,群主还为群内成员勾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让成员们坚信,国家一定会对他们给予“精准扶贫”拨款支持。



“精准扶贫”诈骗已在全国多地出现


“银行的工作人员了解此情况后,立即与警方取得联系。经过我们介入调查,这明显是一个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段。”警方介绍说,目前被骗的群众已经被成功劝阻,案件的相关调查工作也已经展开。


在此,吕梁市反诈骗中心也发布紧急预警。精准扶贫是国家一项标准明晰、程序严谨的扶贫政策,从申请、评议、审批再到落实政策,都有严格执行标准,不是靠上传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资料就可享受资金扶持的。


类似打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幌子,以建“精准扶贫”微信群诈骗群众钱财的案例已在扬州、贵州、赤峰等全国多个省市出现。警方请群众擦亮眼睛,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形式,虚构一个相关机构,通过网上晒工作证、上岗证照片,骗取群众信任,以巨额利益为诱饵吸引更多人加入。


在此过程中,骗子先骗取小额会费后,再诱骗群众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相关信息资料,逐步盗取个人信息,步步为营,最后巧立名目骗取受害者更多钱财。例如,虽然现在大多数的银行和贷款公司都相对规范,但网上一些五花八门的交易平台和证券平台存在着很多的监管漏洞,市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很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冒用身份办理一些金融业务,造成当事人的财产损失。



近期与“扶贫”有关的各类骗局


1、打着“扶贫”旗号售卖产品


近期,某地来了一伙人说要给农民便宜安装净化饮水的机器,安装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原价2980元的净水机,经国家扶贫补贴2120元,农户只要付860元。农民朋友想着便宜,又为了喝上净化后的饮用水,就安装了。


当地的农民以为这是国家的扶贫政策,他们想不到骗子会用这个手段去骗他们。就在他们没有任何防范的时候,诈骗团伙就在他们当中安装了万台净水机,涉案金额近千万!


警方提示:国家或一些省(市、区)对一些特别地区的特别群体有一定的农资补贴政策。但这些政策的落实和发布必须以官方信息为准。和一些企业的营销策略有着本质区别,农民朋友一定要区分清楚。


2、骗取贫困户存折和密码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在网上办理,比如转账、汇款等,网上办理这些业务,需要你完全了解对方,否则就有可能被骗。


近期,其他省市就出现了骗子冒充镇干部、扶贫干部、银行工作人员的事,这些骗子到贫困户家中以扶贫工作需要为目的骗取贫困户存折和密码,再换成假的存折还给贫困户,然后骗取存折中的存款。


警方提示:若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轻信,及时拨打村干部联系电话进行核实确认,切记不可将个人证件随意交予他人。若发现自己的个人证件丢失,应马上挂失。


3、以“扶贫”的名义给农民建房子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钱财真的是无所不用,为了让村民不起疑心,请了施工队,像模像样地在农民的宅基地上盖房,说是扶贫的项目。只需要农民拿少部分钱,其他的都是国家补贴的,这对于没有房子的农民来说借钱也要把握住机会。而当农民把钱交给他们后,令人生气的一幕发生了,房子没人盖,钱也追不回来。


警方提示:不要轻信从非正常渠道得到的各种“领导指示”和可疑文件,各乡镇、街道办如遇到类似情况,可通过官方渠道辨明真伪,切忌麻痹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延伸阅读

这类诈骗的特点


1、缴纳或变相缴纳入门费,即交钱加入后才可获得计提报酬;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即拉人加入,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


2、作案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其隐蔽性较强,不易被查处,大量拉人加入微信群。另外,一旦被举报、被执法部门查获,上线可以马上逃匿。


3、选择作案对象具有“杀亲、杀熟”的特点。嫌疑人作案一般都是以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等比较相信自己的熟人为目标,通过发展这些人群加入到传销组织中,然后以返利为引诱让这些人群再不断地发展其他下线人员加入,从中谋取更大利益。


4、嫌疑人针对中年妇女及无业人员,喜爱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爱“扎堆”,对于感兴趣的话题 “口口相传”,通过他们的参与,此类犯罪活动滋生和繁衍较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