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体育总局办公厅正式印发《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公共体育场馆示范合同(参考文本)》,鼓励各级公商贸共体育场馆产权单位以委托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运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专业性。这一里程碑事件意味着,顶层设计层面对于社公司会化运营公共体育场馆的思考已经相当成熟,在具体实施上加大推进力度。
合同指出,甲方(委托方)为公共体育场馆登记的产权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限公司的方式向乙方(受托方)采购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服务。甲方向乙方定期支付运营服务费,场馆运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如电费、水费、燃气费、暖气费、物业费经营范围等场馆运营支出,由乙方自行承担。
《示范合同》规定,场馆运营期内主场馆用途不变,场馆开放服务时间、收费标准应符合《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场馆以低收费为主,同时应有免费场地和免费时段对公众开放,对于社会运营方可自行收费的部分也进行了相应的说明。
多元化经营高效增收
单就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闲时举办婚庆活动,国内也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今年11月,安徽中长跑运动员、东京奥运会800米第5名得主王春雨的婚礼选择在芜湖奥体中心。婚礼舞台以田径跑道的形式商贸呈现,排面拉满,引发网友热议。
芜湖奥体经营范围中心承办王春雨婚礼
据体育总体育局体育经济司公司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371.34万个体育场地,总有限公司面积达30.99亿平方米。相信通过体育人的努力,公共体育场馆在场地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等领域能更好地发挥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方面的公益作用,为全民健身做出贡体育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