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徐州市古楼区工商局个体(徐州市鼓楼区工商管理局在哪里)

浙江温州,被誉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此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称谓——“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


之所以有这样的赞誉,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另一方面,跟温州人身上特有的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在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个体经济还是经济“禁区”。


但没过多久,国家便开始提倡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并同意对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


“个体户”这个词汇,自此开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而这也标志着中国终于能够开始走向市场经济所赋予的对自身命运的自主。


1980年12月11日,温州一个19岁的小姑娘章华妹,拿到了“中国第一号个体户”营业执照,成为个体了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幼年时的辛苦生活

1961年,章华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区鹿城区一户普通工人家庭里,全家一共九口人,她排行老七,上面有一个姐姐,5个哥哥。


章华妹出生的时候,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民生活艰辛,普遍都吃不饱饭。


然而,章华妹一家的情况更加严重!


全家9口人,却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根本不够一家人开支。


最难的是,父母原本就不多的工资,每个月还有一部分用来还债,剩下的钱只能够全家花半个月,另外半个月常常没有着落,只好又得向亲戚朋友借钱度日。


章华妹小学毕业后(一说是上完初一后),母亲不幸生病住院,她在父亲的建议下,放弃了学业,辍学回家照顾母亲。


那时候的温州,山高地少人多,自然条件比较差,不像现在这么发展。


城工商局里的年轻人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出路,要么去报考大专院校,等到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


要么招工,进入商店或工厂工作,但这类名额非常少,典型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父母退休后,其子女才能顶职上班。


如果还没有招工就职的话,就只能在家中待业,或者当地的居委会也会安排一些临时工作,让他们挣点生活费,简单维持生活。


章华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分配工作根本轮不到她楼区,父母的工作只能由哥哥去顶替。这样一来,章华妹就没有工作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黑暗”的迷雾散去以后,为了改变生活状况,人们开始尝试着“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


对于章华妹来说,既然不能分配到工作,她就只能去经商,反正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做什么不是做呢!


于是,18岁那年,在家中待业的章华妹开始学做生意。


说是做生意,鼓楼其实就是在家门口用一张桌子摆一个小摊,卖一些日用品,像什么针线、纽扣、橡皮筋、袜子之类的。


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因此货物都是从杂货商店里花10多块钱进来的,品类很少。


尽管生意做得很小,但这对于初次经商的章华妹来说,却一度非常艰难。


刚开始摆摊后不久,章华妹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不让“打办”人员发现!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城市的改革还没有展开,所以对城镇和工商业的管理方式,最初并没有多大变化。


像章华妹这样做小生意,市场管理部门最初是不允许的,当时包括温州在内的中国很多城市,都设立得有“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主要就是为了管理市场。


在当时,“打办”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大街小巷去巡逻,一旦抓到小商小贩,要么罚款,要么直接没收商品。


这跟现在的“城管”差不多,但比城管要严得多!



所以,章华妹在努力做生意的同时,也得时刻盯着街道,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立即将东西藏起来,或者干脆跑到后院里躲起来,这样也能减少一定的损失。


此外,由于当时做小生意的人,都是在“偷偷摸摸”的状态下进行的,不是一个在哪里“体面”的职业。


所以那时候,社会上的一些人还瞧不起做小生意的管理局自由职业,更多人羡慕的是在党政机关、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里工作。


事实上,不仅是当时,即便是现在,一些人依然是这种观念。


对于18岁的章华妹来说,虽然自己楼区做小生意挣到了一些钱,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但在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时,还是让她感到了些许的羞涩。


当然,这种羞涩,并非是因为“职业”本身的高低贵贱,而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像章华妹这样的生意人,在别人眼中属于“投机倒把”的商人。


她的同学、朋友在知道她摆摊做生意后,便和她“断绝了关系”,不和她说话,在路上遇见时,也不正眼看她一下。


那时候的章华妹,身边没几个朋友,跟她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在厂里上班的小伙子,因为跟她走得近,也被别人看不起。这个小伙子,后来成了章华妹的丈夫。


尽管她的心里很难受,但她也没有办法,因为相对于这工商局些来说,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更重要。


正如后来章华妹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虽然“钱挣得多,但是抬不起头来,根本不敢跟有工作的人比……虽然心里很难过,但是也没办法。因为当时家里真的很穷,如果不做生意就没饭吃了。”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章华妹一边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一边想着究竟什么时候,她才能堂堂正正地做生意!


终于,她的机会来了!


1978年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次年4月9日,国务院批转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并同意对从事修理、手工业、服务业的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


到了1980年7月11日的时候,当时代行政府职能的“温州市革命委员会”,又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


这份报告的出台,意味着温州的个体工商户,可以进行登记、拿照,堂堂正正的经营做买卖了。


这对于章华妹以及鼓楼那些还在“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个体户来说,无疑是一则福音!


有一天,刚成立不久的温州市工商局鼓楼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告诉章华妹,现在国家政策已经开放了,私人也可以做生意了。


当听到这一消息时,章华妹最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激动,反而还有点不解,因为这些人原来都是“打办”的,以前就曾来查过她的生意,现在虽然改了名称、换了装束,但万一到时候“变脸”怎么办呢?


所以章华妹并没有动心,而是一如往常地做着“地下”生意!



一天,章华妹将这件事告诉了社会经验丰富的父亲,父亲听后,对她说道:


“华妹,你原来提心吊胆地做生意,那是因为国家还没有出台好政策。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了,而且出台了这样的好政策,让你去申领营业执照,你今后就不用再东躲西藏了……”


有了父亲的鼓励后,章华妹原本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她决定去申领营业执(照,光明正大地做生意。


第二天,章华妹来到了鼓楼工商所,注册领取营业执照!


1980年12月11日,年仅19岁的章华妹就正式领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出的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如下图)



通过这张已经发黄的营业执照上,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写着章华妹的姓名、住址、生产或经营范围、开业时间等信息。


在营业执照下方,张贴着章华妹的一张黑白半身照,还盖得有浙江省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红色公章。


对于这样的一张营业执照,现在看来可以说是平淡无奇,但在当时,这却很好地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一个时代的标签。


在整个1980年,温州市发出了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总计1844张。这无疑是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很快便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关注。


不过,那时候的章华妹并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个体户第一人”。


直到2004年,温州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举办“寻找全国第一名个体工商户”的活动期间,章华妹这才知道自己是全国首位个体工商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章华妹成立公司后,还将全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写在了公司的招牌下,这也算是一种很好地宣州市传了。



“持证上岗”后的章华妹

在领到营业执照后,章华妹便开始增加进货数量,不仅卖一些日常用品,也开始卖一古些大件的产品,品种也从原来的几种,增加到了几十种之多。


此时已经是“持证上岗”的章华妹,再也不用担心会被人查了,她决心要将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


原来的小摊现已无法满足她的生意需求,于是她就将家里自建的房屋一楼改成了门面,并找木工做了展示柜,开起了小百货商店工商。


每个月赚的钱,比在党政机关,或国营企业里上班的干部、职工都要高,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事实上,不仅是章华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工商管理其私营经济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街道上私营店铺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开了起来!


当然,很多人也因此赚到了很多钱,比如在1981年,温州地区就出了一个名叫胡金林的“电气大王”,其年营业额高达120万。


要知道,在当时一个月工资还是几十块的年代,120万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到了1982年,温州的个体工商企业,已经超过10万,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


章华妹也从原来让人瞧不起的小商管理局贩,一跃成为了“万元户”,同学、朋友对她也有了全新的改观。



1982年,21岁的章华妹结婚了!


按照当时温州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娘家的财产是得不到的。


所以在章华妹结婚后,小店便交给了哥哥打理!


不)过,由于章华妹有做生意的经验,对小店的经营状况也很了解,所以父亲答应每个月付给她150元的工资,让她负责店面经营。


当时在国营企业里上班的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80块左右,所以这也算比较高的了。


1985年,章华妹的儿子出生后,家里的开支便多了起来,加上一家人住的又是只有12平米的小房子,于是她就萌发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最初,章华妹考虑到哥哥是做纽扣生意的,自己不能抢哥哥的生意,再说这也会让家人感觉不好,所以就放弃了比较熟悉的纽扣生意,转做其他。


可问题是,不做纽扣生意,那又该做什么生意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章华妹看见了商机!



自立门户,有赚有亏

有一次,章华妹的丈夫余新国去广州出差,偶然发现了当时广州生产的订在衣服上闪闪发光的“珠片”。


当时,温州还没有人做珠片生意。这让章华妹夫妇感到欣喜不已,他们决定就做珠片生意。


为此,章华妹还去银行贷款一万多元,又向哥哥借了一万多元,她丈夫余新国也把工作辞了,帮她进货,经常往来于上海、广州等地,小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温州已经有很多家做服装的企业,还有一家羊毛衫的生产基地,所以章华妹的珠片生意做得很好。


经过5年多时间的打拼,章华妹不仅将银行和哥哥的借款还了,还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间40多平米的房子。


尽管房子不是很大,但起码的居住环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渐渐地,温州做珠片生意的人也来越多,就连章华妹的哥哥也开始做了。


到了1990年,珠片生意越来越难做,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了!


当时,章华妹发现,温州做鞋的企业比较多,虽然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但是利润却很可观,比做珠片生意赚钱。


急于想抓住这一波“风口”的章华妹,决定转行做鞋生意。之后便与人合伙开了一间小作坊,专做皮鞋。


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下,就匆忙投入进来,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果然古,章华妹很快便在皮鞋生意上栽了一个大跟头!



由于不懂皮鞋的制作工艺,不熟悉作坊管理流程,因此做出来的皮鞋,要工商管理么是质量不合格,要么就是发货后收不到货款被骗。


辛苦忙碌了一年多,亏了差不多6万块钱,最后只好停手不干!


最后,为了解决积徐州市压下来的皮鞋,章华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从温州前往天津,在天津第一百货商店租了一个柜台销售。


卖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基本将积压的皮鞋处理掉,但这一年下来,一分钱没赚,不过幸运的是也没有赔钱。


之后,章华妹夫妇又带着孩子回到了温州,重新开始!


这几年虽然过得很幸苦,但章华妹依然非常乐观,她常说:“亏就亏了,不亏就不能赚,一切重新开始!”


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乐观心态,“打不死小强”的顽强毅力,最终促使章华妹走向成功!


在哪里

小小纽扣,发家致富

为了工商摆脱当前的窘境,章华妹决定重操旧业,继续做服装辅料生意。毕竟自己在这行深耕多年,对这行比较熟悉,上手也比较快。


尽管当时温州改革开放的脚步很快,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却一直面临着外界对其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甚至还有所谓的“姓资姓社”的争议。


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这种争议才有所改观,而且比以往发展更快了!


1994年,温州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开始红火起来,就连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纽扣也都从这里进货。


这小小的纽扣,看似不那么起眼,却一度成为了国内外的畅销品,温州地界上,开纽扣店的人越来越多,而章华妹此时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影响哥哥的生意了。


当年,她和丈夫在温州妙果寺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铺面,专门做纽扣批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拼,夫妻俩不仅还完了外债,还花了三十万元买了一辆车,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有车一族”。


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章华妹一家的生活,开始重新迈上了一个台阶。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章华妹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机遇,但是,如果没有十几年的积累与沉淀,即便有了机遇,也抓不住。


章华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得益于自身的努力,而她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你的时运未到时,一定要能沉下心来努力,积累沉淀自己,等到机遇来临时,才能一徐把抓住!



2004年冬,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十大最具有经济活力城徐州市市“的颁奖典礼。


在颁奖前夕,温州市工商局和温州市政府先后给章华妹打电话,邀请她去参加此次晚会。


当时,市政府的干部还对她说道:“……其他人可以不参加,但你是第一个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人,请务必参加。”


虽然章华妹在商海打拼数十载,见惯了大风大浪,然而在彩排时,也显得有些紧张,向来健谈的她,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以致于在晚会开始前的晚上,她一度没睡着觉。


事实上,当时同来参加此次晚会的,不仅有“全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还有时任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弟弟南存飞,以及神力集团老总州市郑胜涛、大虎打火机老总周大虎、黄正瑞等。这五人,在当时还被称为是温州五个“全国第一”。


章华妹的生意虽然做得很好,但站在身边的这些人,大都是温州商界中的佼佼者、大佬,站在他们之间,难免有些激动和紧张。


自那次晚会后,章华妹便在温州几十万个个体户中“一夜成名”,名气响了,生意也越来越好。


不过,章华妹也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在经营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和前来批发的商家的权益。



凭着响亮的口碑、过硬的产品,章华妹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2007年的时候,她将店铺搬到温州市区人民西路,店铺面积也从原来的十几个平方,扩大到了200多个平方。


第二年,她注册成立了“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自己出任总经理,生意十分红火,每年的营业额都有好几百万。


从个体户到私营企业主,章华妹在谈起自己的事业时,曾充满感激地说道:


“现在的生活是那个时候不敢想象的,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的话,可能我还在小胡同里卖日用品,过着提个体心吊胆的生活。”


201(6年12月初,时年56岁的章华妹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的代表,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当时还对他们说:


“你们不少人是徐第一批吃螃蟹的‘个体工商户’,如今很多人已经成了大‘企业家’。”


从改革开放初期拿到中国第一张营业执照,到后来成立自己的公司,章华妹已经先后四次更换了营业执照。


尽管时过境迁,但章华妹和那一代个体工商户们的初心,却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如今花甲之年的章华妹,已经从商场一线退了下来,将生意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打理,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2019年8月29日,章华妹还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