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商标扫一扫查价格下载(扫一扫查价格)


“1元购”套路多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1元购”利用了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就算消费者上当也不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其危害很容易被忽视。


套路一:有名无实,骗人下载App,借机推销其他产品。


记者在手机上打开一款浏览器,看到一条“波司登年终促销!羽绒服1元1件!库存不多!”的广告。点击后弹出一个窗口提示下载某知名购物App,下载并成功登录后,却发现根本就没有此商品信息,搜索到的所有同款羽绒服价格也都在200元以上,方知上当。


套路二:“画大饼”,诱人拼“难以拼够的单”。


在某浏览器首页上,醒目地显示着“1元购手机”宣传页。太原市民刘涛按照提示扫码下载了某购物App,完成注册后收到提示“已砍掉600商标0元,再砍13元即可成功”。他又按要求将广告两个微信群里,该平台提示“离交易成功仅差1元”,但条件是“在24小时内找50个朋友帮你砍价”。结果刘涛一直忙到深夜也没凑够人数,最终砍价失败。


套路三:1元倾销,假冒伪劣,坑人没商量。


太原一机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有一次他在某手机App上看到一个1元抢购耳机的广告,产品介绍很“高价格、大、上”,就忍不住试了试。没想到,一下就抢成功了。可等收到快递打开一看,耳机不但做工粗糙,没有任何标识,而且音质很差。


套路四:充当个人信息“贩子”。


史女士从山价格西长治搬到太原居住后一直生活平静。但最近她参与了某购物平台“1元购”后,开始收到各种推销电话,有的还准确提到她的家庭住址。在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她被告知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购物平台倒卖了。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查价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一些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渠道,消费者花1元买到原本价值查价10元的商品,觉得占了便宜,殊不知有的商家贩卖了消费者个人信息。


“1元购”涉嫌多项违法


记者发现,如今许多网站、App上充斥着大量类似的“1元购”广告。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尝试过“1元购”,也帮人拼过单、砍过价,但买到物有所值商品的人却寥寥无几。


经常在手机上购物的王芸告诉记者,她微信里有好几个砍价群,但砍价成功的不多,不少纯粹是骗人的。


刘俊海对此表示,现在网上流行的“1元购”涉嫌多项违法。


首先,“1元购”是一种含有虚假或误导信息的广告,是典型的“钓鱼营销”。下载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和提升流量,用这种方式诱使消费者上当,不但没有尽到商家的信息披露义务,而且存在主观上的恶意,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关于禁止虚假广告等法律规定。


其次扫,某些电商平台“1元购”还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恶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这是一种市场搅局行为。


再次,一些电商平台“1元购”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也涉及多种违法行为。一是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二是损害了同行的利益,劣币驱逐良币,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三是平台卖假东西,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知识产权法和注下载册商标法等。


此外,一些电商平台套取倒卖消费者个人信息,也侵害了公民隐私权。而一些浏览器在首页醒目位置展示“1元购”虚假宣传,其运营公司也要承担连带侵权或民事责任。


治理低价网购乱象 需多方共同作为


不少“1元购”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对市场秩序造成了干扰,亟须进行整治。


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建议,应尽快制定和细化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网络领域市场监管的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异地之间、部门之间联合执法。


有关专家提出,治理低价网购乱象,需要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商平台共同作为。一是消费者要认清“1元购”等网购陷阱一扫背后的猫腻,理性消费避免上当受骗;二是政府部门要依法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监管、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等权限,进一步加强对平台及商家的监管力度;三一扫是电商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做好对商家的遴选和对商品质扫量的把控,不断完善平商标台的交易规则和维权渠道,积极受理处理消费者的维权诉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