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二手房土地转让金为什么贵(买二手房为什么有土地出让金)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很多人提问土地拍卖的问题,观点几乎一致,这种供地形式推高了房价。理由就是拍卖会使得开发商们争抢土地,甚至出现非理性的加价,那面粉贵了,面包自然就会更贵。


不对,错了,全错了,从根儿上就错了。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原理: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与什么交易形式无关。


那很多人还是会不理解。对啊,就是因为供需关系啊。拍卖是故意的制造了稀缺,加强了稀缺,在开发商多而土地少的情况下,价格肯定会被推高啊。


这么说当然对,拍卖师确实会营造气氛,制造稀缺的氛围。但是开发商都很傻吗?一次两次有可能被氛围影响,但开发商不能都傻,也不能傻上20多年吧?


而且,土地和买房人有直接关系吗?没有,开发商拿了地必须盖成房子,否则是不可能拆成小块儿出售的。而买房人最终买的是房子,和土地价格有关系,但起不到决定作用。也就是是说,房子和土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房价高低并不是地价决定的,更和交易形式无关。




1. 拍卖只是一种交易形式,一种手段。


如果说拍卖推高了房价,那法拍房天天都在进行,这比土地交易可直接多了,怎么光听说有人要去捡漏儿,从没听说推高房价呢?


其实所有的交易行为都可以视为拍卖,买卖双方,尤其是卖家,是会与各个有意向的人探讨价格的。这就等于是各个竞买人出价,而卖家在选择其中最高的。


那拍卖形式呢,只不过是把众多竞买人凑到一起了,大家一块儿来出价,节约时间精力成本。所以,拍卖只是一种形式,节约交易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和其最后的成交价格无关。


在二手房市场上,经常出现把买房人约一块儿,然后进行拍卖的形式。但这前提得是抢手的房源,也就是卖家开始的报价低,这才能吸引到众多想捡漏儿的买家,然后凑一块儿竞价。


卖家在楼市火爆期图的就是价格高,但在其他大多数时候,图的只不过是卖得快。那如果采用拍卖形式,无论什么价钱,反正在这一天里肯定能卖出去,节约时间,也就节约了成本。


其实不光是房子,几乎所有行业都有拍卖的形式,这本来就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易形式之一。而人类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提升效率,那拍卖形式则毫无疑问的符合了这个原则。


之所以收藏品最喜欢用拍卖形式,就是因为这种商品的信息成本太高。几乎都是孤品,无论买家还是卖家,要想快速找到交易对象并不容易。所以才产生了拍卖行,替双方把这些繁琐的工作给做了,从而赚取高额的手续费,一般10%。


所以,拍卖只是形式手段,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或许还能降低商品价格呢。当然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商品价格毕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与交易形式无关。


2. 如果没有拍卖形式,开发商怎么拿地?那就跟房产交易一样了,新房找开发商,二手房中介,或者找亲戚朋友托关系。


一手土地就是从政府手里买。最早很多都是超大规模地块,市区都动辄一条街(主要在南城),郊区几百上千亩,甚至论平方公里。这些只是开发商买来土地,但地上建筑物是个人或单位的,所以开发商还得掏钱拆迁。


比如王府井东方广场,李嘉诚的手笔,没有通天的本领是做不到的。这是成功案例,也有不太成功的,比如到现在崇外还有六号地,那就是当年新世界拿的地,只不过是一部分而已,可见总规模有多大吧。这就是当年没拆动,一拖十多二十年,到现在更拆不动了。前些天的消息是干脆不拆了,改成什么保护了,反正就是腾退,坑苦了南城老北京了。


各个单位的土地也可以算一手的,当年都是划拨用地,使用权归各单位。那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只要是有人卖就可以转让,然后缴纳土地出让金就是了。潘石屹的建外soho就是二锅头酒厂的地,现代城是一机厂的地,都赚大发了。


从政府手中拿地分三种,拍卖、协议和划拨。北京的拍卖是2001年开始的,春节后在新世界酒店,没什么人参加。我想去看看来着但老板都不让,说肯定没几个人买,他说对了。好像广渠门外的8块地只卖出去3块,其他的都流拍了。协议就是和政府谈条件呗,讨价还价,当年这是主流形式。划拨用地主要是重点工程和经济适用房,保障民生的,不收或收取很少的土地出让金。


另外就是农村集体用地,这是开发的主力军。和协议用地其实差不多,只不过出让对象是村集体,这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还少呢,毕竟都是郊区。比如世纪城,那真的是一座城了,黄老板赚翻了。


二手土地那就是炒地皮了,从政府手或单位乡村拿到土地开发权,自己没钱就找合作伙伴或直接转让,来回的倒腾呗。甚至就是直接倒腾批文,经常一块地能转手十几次,甚至更多。


那个年代市场上到处都是炒地皮的,真假消息满天飞,各路神仙云山雾罩的,也分不清楚谁是骗子,很多时候只能是蒙着来。大开发商和有背景的好得多,比如冯仑潘石屹就从某大炮的西城国企手中拿到了万通的地块,开发成写字楼最高时卖到了3600美金,赚的都不知道姓什么了。


但小开发就没谱了,只能去找小规模的地块。不仅找不到本家儿,更是指不定倒了多少手了,那个年代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有。中间人一个个不仅都故做神秘,而且什么条件都敢承诺。


总之,在不是以拍卖为主的时期,土地交易就一个字,乱;三个字,乱极了。


3. 2004年3月,三部委71号令公布了,这就是著名的“831大限”,之后的土地必须以招拍挂形式从政府手中拿地,禁止各单位乡镇再私自卖地。


为什么?一是政府看这种乱象太乱了,无数单位领导中饱私囊贱卖国有土地,让开发商发了大财,经常引发各种舆情。第二就是当时“芜湖模式”开始推广,也就是政府利用开行(政策性银行)贷款,或其他的融资渠道吧,拿到资金后进行统一拆迁和规划配套建设。目的就是把不值钱的土地抬升价值,也就是“经营城市”。


这种理念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早就是国际上的通行模式,中国在1930年就已经有先例了。没看错,确实是将近100年前,在当时的民国首都南京,由孙中山先生的公子孙科组织人提出的,写在当年的首都建设方案里。只不过当年的融资手段太落后,没那么多的钱来组织拆迁和配套建设,所以没有真正铺开。


不管怎么说吧,2004年831之前,北京土地市场一片大乱,买卖倒手频繁,因为谁也说不清后市是什么行情。那会儿的流行词就是“粮票换鸡蛋”,也是潘石屹和某大炮交易尚都地块时发明的。有土地的急于套现,资金多的急于拿地,一片乱象。


但831之后,招拍挂拿地确实成了主流,土地市场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虽然也有倒地皮的,但不占主流了,只是少数权贵才能办的到。而且这里面鱼龙混杂,大多数都是二道三道八道贩子,骗子居多,逐渐的就算是真的都没什么人相信了,市场越来越正规。


但是,也正是从831之后,准确的是从2005年开始,北京楼市开始火爆,房价突飞猛进。到了2006-2007,那更是地王频出,房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涨了接近2倍。


那我之前说拍卖不会抬升商品价格,可现实是价格就是暴涨了,为什么?


4. 其实从理论上讲,原料价格和终端商品的价格是无关的,这是两种商品,分别由各自的供需关系决定。


但是,如果终端产品称为刚需,那价格就要受原料较大的影响了。比如大白菜,在咱们看来无所谓,但在韩国却是做泡菜的最主要原料。而辣白菜是韩国的绝对刚需食品,那山东大白菜价格只要上涨,韩国泡菜就必定跟随,因为他们必须吃,商品的刚性非常的强。


其他的还有粮食和盐都是刚需,特效药尤其是,销量受价格的影响小,主要原因就是可替代产品少,甚至无可替代。


房子本来不是刚需,至少买房不是,租房也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可社会舆论就是把这种东西给定义成了刚需,而且还形成了共识,且不断的强化暗示。而百姓们不仅接受了这种暗示,也在现实中见到了买房发财的先例,那就更加疯狂的往楼市里冲了。


开发商也并不都是明智的,在整个市场都疯狂的情况下,确实被感染了。他们要抢着拿地,拿到地之后快速开发,只要有买房人愿意买单接盘,那这块地就砸不到自己手里。


也就是说,开发商为什么敢于高价拍地?因为他们认为能高价卖给买房人,是产品的预期售价高,导致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成本和风险。如果开发商们都这么认为,那就大家一块儿抢呗,价格自然更高。这就就是价格决定成本,成本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


老百姓买房其实也是一样,买来的房子就是成本,是和其他买家竞争得来的。之所以敢于高价抢房,就是因为预期房价还要涨,认为在将来能卖的更高,才敢于现在高价买房。


5. 但是,市场就是市场,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几乎全世界的楼市都在下跌,中国有没有宏观调控都一样,美国替全球楼市做了调控。


从2007年底开始,王石就抛出了“拐点论”,认为楼市行情开始逆转。之后到了3月份,潘石屹又抛出了“百日剧变”的观点,认为100天之内,就会有大量的开发商倒闭。最悲观的观点甚至预计有可能达到3万家。结局到没那么邪乎,并没有出现3万家开发商倒闭的情况,可市场行情确实是如山崩一般垮塌了。


那年我在成都,又赶上汶川大地震,整个四川的楼市怎一个惨字了得啊。北京等地也没好多少,降价都在30%以上,甚至40%。全国有一多半的城市达到了腰斩,绝对的崩盘。


那一年,几乎之前所有的地王都被打倒在地了,全成了烂尾楼。


在这些地王里,最后开发成功还赚到钱的好像不到一半,另一半或是退了地认赔,或是被别的公司收购了,自身并没得到什么红利,不赔就是好事儿。


那开发商们吸取教训了吗?也可以说吸取了一些,此后就都纷纷成立了研究部门,专门研究政策和市场行情,正规多了。但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所有人其实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次犯过的错误下次接着来,这其实就跟普通买房人一样,吃亏上当也是会上瘾的。


怎么说呢,只能让他们参考某南部楼盘,同样的是楼面价7万,但卖到了11万,这开发商都没多大利润。而这北部的同样是楼面价7万,售价只有9万,搞不懂怎么赚钱,更不知道怎么保证质量。


7. 总之,不聊了。拍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并不能直接推高地价和房价,毕竟商品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就算没有拍卖,在市场疯狂的情况下,这块地也能卖到这么多钱。


商品价格才能决定成本,开发商之所以敢高价拿地,就是因为他们预测能赚到钱。无论他们的土地成本是高是低,最后的房价都是市场说了算。所以,普通人买房甭管开发商的土地成本是多少,就看自己觉得这最终售价值不值吧!


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