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2000年中国稻谷产量(2020年中国稻谷平均产量)

#三农高热选题创作#63年前的195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子弹专家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短文,水稻亩产可以“超10000斤”。这一事件,不仅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即便在当时,也受到很多科学家的质疑和反对。



63年后的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超级稻试验获得成功,亩产高达2000斤。


据湖南科技日报5月10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海南的超级水稻试验揭晓,50亩试验田随机选择3块地测产验收,结果平均亩产1004.83公斤,也就是单季稻大面积亩产超过2000斤。


而在去年2020年11月,袁隆平团队在湖南试验的双季稻亩产达到1500公斤,也就是3000斤。



那么,63年后袁隆平单季超级稻亩产达到2000斤、双季稻亩产达到3000斤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63年前钱学森的亩产万斤稻事件呢?水稻亩产究竟能不能达到10000斤呢?下面就和各位老师和朋友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钱学森当年发表的水稻亩产万斤的原文

《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作者:钱学森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 "


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二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二千斤的20多倍!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下面是钱学森当时另一篇说粮食亩产文章里的一段话。


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



二、当时的时代背景

1958年,是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也就是“大跃进“运动,也是我们所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浮夸风。当时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央还是比较保守的,亩产“过黄河,达长江”,也就400斤,600到800斤。但到了下面,就层层加码,弄虚作假,开始“放卫星“,谁报的产量高,谁就是标杆。于是,亩产由几百斤上升到几千斤,上万斤,而且堂而皇之大幅标题登在人民日报上。当时,最高亩产达到36000斤。


钱学森的亩产超万斤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钱学森这些亩产超万斤文章发表后,一度持怀疑的高层领导人包括伟人也相信了

当各大媒体铺天盖地放出粮食亩产“卫星“后,一度对粮食亩产无限增高持怀疑态度的中央高层也开始相信这是事实了。直到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才知道粮食亩产所有的“卫星“都是假的。伟人说,我们上科学家的当了。


然而,钱学森当年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呢?也是弄虚作假吗?请接着往下看。



四、钱学森的亩产万斤和社会上的“放卫星亩产万斤”不可同日而语

钱学森尽管说客观上对当时的“浮夸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应该不是他的本意。当年,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他冲破美国层层封锁回到祖国,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热爱祖国的。在浮夸风盛行的当时大环境下,一方面出于对党对伟人的信任,一方面他也不可能认清当时的状况,所以,才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更何况他说的亩产万斤并非在当时条件下就能实现,而是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对未来粮食亩产的一个科学预想。只是当时全国从普通百姓干部到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科学知识了解太少,所以,把钱学森的科学预想当做现实了。如果放到现在,我想,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钱学森的亩产万斤预想和当时社会上的浮夸风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可以具体阅读一下钱学森的那段文字。他从科学理论角度分析说,一亩地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94万斤碳水化合物(就是有机物植物种子粮食和食物),如果达到100%转化率,就可以产生94万斤植物种子,如果转化率是1/6,那一亩地就可以产生16.6万斤植物种子,再除去一半转化过程中其它不是植物种子的东西,亩产粮食就是7.8万斤。如果没有太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天气占25%,那一亩粮食就是5.85万斤,再除去冬季寒冷植物不能生长天气打2/3折,平均亩产就是3.9万斤。


这听起来的确有点天方夜谭,但他的分析是符合科学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减少阻碍太阳光合作用的因素,粮食亩产的确不可想象。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钱学森当年的亩产万斤预想。



五、未来,水稻亩产究竟能不能达到万斤?

当然,对于未来,我们只能预想。我们看,63年前,钱学森说水稻亩产可以达到一万斤以上,当时实际上只有二三百斤。但63年后,袁隆平的超级稻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几乎是当年的10倍。袁隆平通过培育优良种子和科学管理达到了。那么,若干年以后,随着农业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大幅度减少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到那时候,水稻亩产达10000斤,完全有可能。


总之,科学是无限的,仅仅隔了63年,袁隆平超级稻已经从亩产几百斤达到2000斤,这也证明了钱学森当年粮食亩产达到万斤的预想不是天方夜谭,应该会达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