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流失文物四种追讨途径
一直以来,国际上关于文物追索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据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介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商业回购、外交谈判和捐赠等几种途径。
依法追讨
目前,常用的海外文物追索多边国际条约是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及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此外,国与国之间的双边文物保护协议也起着重要的追回作用。
1995年的公约首次确立了“被盗文物的持有者应归还被盗物”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上,美、英、德等主要文物进口国尚未加入该公约,这就导致有时候其实际约束力大打折扣。
商业回购
面对种种追讨困境,商业回购文物成为无奈之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无一通过法律途径“回家”,均通过回购而来。
而几年前挪威归还圆明园石柱也是一种“变相回购”。2013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家黄怒波与收藏这些石柱的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于达成一项协议:黄怒波向这家挪威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60万美元)。该博物馆于2014年秋将这些石柱归还中国。明眼人都看出,这属于“捐资”换“归还”。
外交谈判
政府间的外交谈判也是追讨文物的方式之一。
2012年3月,埃及驻西班牙使馆就曾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追回1999年被走私至境外的一批法老时期文物。
这要从2010年说起,西班牙警方从一个古董商手中没收了8件埃及文物,从此埃及方面就致力于这批文物的追回工作:先是专家鉴定,确认文物属于埃及;然后同西班牙司法部门交涉,直到获得对方同意,收回文物。
捐赠
捐赠是比较常见的文物回归方式。
中国从法国追回圆明园兽首事件中,法国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购下兔首和鼠首,无偿捐赠中国,中方最终通过被捐赠的方式追回了海外流失文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