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淮南市国税局路福胜(淮南市国税局班子成员)

扬州江都塘头古称东塘,当地于氏家族第十五代于齐庆所著《小寻畅楼诗文集》记载:“家世居东塘村,村去城六十里而近”。上溯东塘历史,清乾、嘉朝江都籍学者顾銮所编《广陵揽古》记载:“东塘,或云在扬州之东……。其按《通鉴》云:唐淮南节度史高骈檄四方兵讨黄巢,出屯东塘。诸将数请行期,骈托风涛为阻,不发。后秦彦在广陵与杨行密战不利,自开化门出,奔东塘,即此地也。”明末,这里称塘头庄。本地《何氏族谱》记载:何氏祖先于明万历末年由山西大同迁于江都申德乡塘头何家庄。另有上世纪50年代末河南出土的庄桥村胡氏祖先胡源芝墓志铭称,当地为“大明扬州府申德乡塘头庄胡家河”,显见明朝塘头地域南至周楼村,北止庄桥村。



清初,塘头已成风清水秀、人烟稠密的鱼米之乡,时于氏为一方望族,建造的楼阁屋宇、竹木亭台在当地鹤立鸡群。于氏又崇尚向学之风,与文化名流过从甚密。于王庭为了替母亲做70大寿,特地请山水画家李辰画了一幅《桃花源图》张于屏间,图中“山水、田畴、林舍、人物、衣冠,丹碧攒簇而气韵萧古”,这幅画即取景于塘头村。于王庭之意是让其母“不出中闺、下堂阶,而桃源之山水田畴已环其左右。”(魏叔子文集《桃花源图跋》)魏文还说:“于家兄弟,家于扬州之塘头村,村去龙耳河一里,四面皆水,河岸夹植榆柳,水中有竹木亭台,其风景亦颇与桃源似”。清中后期,塘头以文化繁荣显赫一方,于氏“科举之盛竟甲一方”。民国《江都县续志》记载:“江都东乡号为固塞,康乾以后,鲜有达者,独塘头一隅文风蒸蒸日盛,于氏提倡之力为多……”民国元年设塘头乡。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前,塘头商业一度较为发达。时全镇有近千户人家,至少有一二百户大户,他们不事生产,却是高消费群体,许多为大户服务的饮食、洗浴等行业应运而生。同时,当地又是里下河农民所产稻米与运盐河以南农民所产旱谷的商品交换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月,日寇扫荡塘头,烧毁房屋600多间,使塘头文化、商业蒙受惨重之灾。在此前后20多年间,江都县于民国二十年(1931)调整行政区划,将塘头划分为塘头、周楼、永和3乡,后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并乡并镇,仍称塘头乡。塘头距泰州只有6公里,是泰州向西的门户。民国年间,这里建有4座镇门,正门悬有“泰西重镇”匾额和“厉兵秣马;枕戈待敌”对联。国共双方机关、部队先后驻于此,曾为中共苏北区党委、郭村区政府所在地。后经多次区划调整,1960年从郭村人民公社析出建塘头农场,1962年成立塘头人民公社,1983年设塘头乡,1999年建塘头镇,2000年与二姜乡合并仍称塘头镇,2005年与郭村镇合并,称郭村镇。



杭州的于谦祠



于氏姐妹楼


其时塘头街上十分热闹,楼台亭阁鳞次栉比,高楼大院华丽无比。还有一座花柳成行、幽雅别致的“依绿园”(又名漪绿轩),更是远近闻名。(秦如生 钟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