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收益性支出 建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

一、制造成本管理的规则


制造成本的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应列入资本性支出,以后再分期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方式,计入成本费用。而由本月销售收入补偿 的各项支出则列为收益性支出。


(二)划清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生产性费用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不得列入制造成本中的制造费用。


(三)划清本期费用与下期费用的界限


凡由本期支付或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均应作为当期费用,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


(四)划清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成本费用的界限


降低成本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为了进行成本控制,在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


(五)划清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的界限


对于能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各项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对于属于几种产品共同有关的间接费用,应当选择一合理的标准分配于各有关产品。 划分各产品成本费用界限时,应特别注意划分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的费用界限,要设法做到盈利产品多盈利,亏损产品不亏损。


(六)划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成本费用的界限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而生产成本 要定期计算。在确定当期发生的成本 费用后,还要根据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当期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摊,使其各自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


(七)划清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费用


对于制造成本,要划清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的界限,辅助生产费用要通过归集和分配,对产品生产受益部分才能计入制造成本。


二、制造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原材料定额标准的制定


原材料定额标准制定的前提是“合理消耗”,合理消耗指的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正常的工艺损耗,包括应考虑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合理的消耗不计算在内。企业中尤其是工业企业制造成本中,材料成本占很大比重,有的企业甚至达到60%-80%以上,因此材料成本管理应当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


1.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控制


工艺定额是指生产环节加工操作中所应达到的正常消耗的标准,是原材料成本管理中生产投料数量的依据。包括原材料的理论消耗和合理的工艺损耗两部分。理论消耗是按照工艺配比的消耗量,工艺损耗是生产准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形状或性能必须产生的加工损耗,这种工艺损耗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参照优秀企业的标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降低。


生产定额是生产环节中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所必需的原材料消耗数量,是原材料管理中的重点,也是生产部门领料的依据。生产定额除了包括工艺定额以外,还包括难以预料的废品损失所产生的原材料消耗。废品损失是由于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以及人为失误或其他原因,产生的不合格产品。由于废品损失不能算作产成品,因此不合格产品消耗的原材料,只能算到合格品产量的消耗定额中,在各个企业中都规定有废品率,应当要求生产部门不断降低废品率,企业可以采取分成、奖励等方式,鼓励生产部门提高合格品和优质产品等级率,提高生产绩效。


供应定额是供应部门为了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所必须采购的原材料数量,它是企业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基础,也是原材料管理中控制供应部门材料采购资金的依据。供应定额除了包括生产定额以外,还包括原材料运输、保管过程中的合理损耗,以及由于其他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对于合理损耗可以由成本负担,但对于非正常损失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奖罚。


2.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制定原材料消耗定额,主要是制定原材料的工艺定额,至于其他非工艺消耗和损失,一般不在定额中列示,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非正常消耗和损失。


经验估计法是根据有关人员的实际经验,并参考设计工艺和技术条件,进行估算确定。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也容易估算,但凭经验估计,正确性差,不适宜规模较大的企业和复杂性较高的产品。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以往原材料消耗的统计资料计算出来的,或者在此基础上,对生产、技术、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量变化加以确定。这种方法以过去统计资料为依据,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容易计算,有很多企业采用。但是运用统计分析法时,要注意所用的统计资料必须准确,能够代表企业的真实生产状况。


实际核定法是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条件,对各品种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数量进行一步步的核实,从而确定原材料消耗定额。采用实际核定法应当注意,应选择操作比较熟练、技术比较先进、组织管理水平较高的班组或个人进行实际核定,才能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实际核定的工作量较大,而且典型对象不容易确定,选择不好,容易发生偏差。


配比计算法是指按照产品配方、技术要求和工艺条件来确定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定额计算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配比的准确性,并要考虑工艺要求。科学地制定原材料消耗定额是成本管理的第一关,原材料消耗定额制定的不合理,不仅对生产过程产生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成本的提高,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人工成本的控制


1.建立人工耗用量标准


人工耗用量标准是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要求的劳动时间,或单位人工时间所完成的产品数量。


2.劳动定员的测定


劳动定员是根据生产设施条件、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状况,对劳动定员进行测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方法。


(三)制造费用的控制


制造费用的控制包括两部分: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制造费用是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制造成本,包括数量定额和价格定额两部分。固定制造费用一般不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保持较固定的费用额度,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方法与变动制造费用基本相同。


数量定额通常采用单位产品人工工时标准,它在人工成本定额制定时已经确定。还有的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制造费用的价格定额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需要注意的是,变动制造费用作为定额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匹配关系。


三、质量成本与绩效


质量狭义上是指产品质量,广义上则包括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指在使用时能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也就是适用性。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所谓废品,是指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只能在加工修复后才能使用的产品、半成品或零部件。


(一)产品质量的控制


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企业竞争环境中,必须要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顾客的需求,企业的商品或劳务至少要在质量上达到顾客可以接受的程度,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取得理想的盈利水平,不仅要考虑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水平,而且必须考虑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产品市场价值的最终裁判者是消费者,因此可以说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产品售价和成本的重要性。产品质量控制不仅仅是检查产品的合格程度,而且包括防止不合格的工作流程。


产品质量标准是由国家强制标准、产品行业标准以及企业为达到这些标准而制定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所组成。质量相符状况是表明产品质量与质量标准要求的相互程度。通过产品质量控制,对产品的缺陷及时改进,才能避免企业经济上和商誉上的损失。


(二)质量成本的管理


1.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一般分为4项内容: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预防成本是用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产品低于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措施费用。具体内容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技术培训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等。


检验成本是用于试验和检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支付的费用。具体内容包括:进货检验费、在产品检验费、产成品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检测设施维护费等。


内部损失成本指交货前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具体内容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复验费用、因质量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生产效率损失、事故处理费用以及产品降级损失等。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内容包括:产品“三包”损失,如退货损失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费用、索赔费用等。


2.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从价值补偿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类:显见成本和隐含成本。


显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有形损失,并必须得到补偿,如“三包”损失。另一类是隐含成本 ,是实际发生并未支付的无形损失,只需计算不需补偿。如因质量事故原因而发生的减产损失和停工损失等。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优质产品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只有拿质量优良的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消费者。通常情况下,质量与成本成正比例关系,即质量越高,投入的费用也越多,成本就越高,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如能生产出既能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又降低成本的产品,这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质量成本管理也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降低质量成本的方法


1.处理好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产品的质量与产品的成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般来说,质量较差的产品,其生产成本也较少;质量高的产品,其生产成本也较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质量和成本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必须要处理好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最优成本决策应该能使企业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成本中的质量成本。


2.降低质量成本的主要方法


降低质量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了解各种产品质量的总成本,并对质量因素和废品损失进行核算,发现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控制废品损失,包括做好生产的事前控制,认真执行产品标准,建立质量责任制等措施。三是抓住重点,少数项目在质量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一般来说废品和返工损失或者售后服务的成本是降低质量成本的重点。通过努力找到这些项目成本过高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降低质量成本。


创造财富,你我同行,《财富书院》愿与你共同成长!


后续文章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