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黄冈大地,满目苍翠、万物繁茂,发展的热潮奔涌不息。
晨鸣码头万吨货轮上,技术工人紧张作业;黄黄铁路项目,挖掘机师傅挥汗如雨平整地基;生产线上的蓝领,手术室里的医生,街巷里的清洁工……所有忙碌的身影,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黄冈建设者。所有的建设者,有着同一个“家”:工会。
市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引领职工紧跟党走,激励组织职工建功立业,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精准服务职工群众,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政治上忠诚可靠、企业离不开、职工很满意的“职工之家”。
天道酬勤,家和万事兴。2012年以来,市总工会连续4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连续6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工会 企业”助学品牌、和谐企业创建的黄冈模式等工作经验叫响全国。全市百万职工,在“家”的呵护下,建功新时代,为加快黄冈振兴崛起、建成湖北区域性增长极汇聚磅礴力量!
增强“家”的凝聚力团结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邹倩,22年如一日,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央广毕业生杨庆扎根大山二十载,给村民送精神食粮;女法医吴鹏埋首DNA实验室,令死者“开口”,让犯罪无处藏匿……
6月28日下午,庆祝建党97周年暨“中国梦·劳动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职工演讲比赛决赛,在黄冈广电台演播厅举行,18名选手讲述发生在各自平凡岗位上的感人事迹,令人动容。这场演讲,是市总工会传递党的声音,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的一个缩影。
“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是浸润在黄冈人骨子里的红色基因,也是工会最靓丽的底色。
党的明灯指向哪里,工会的脚步就迈向哪里。全市各级举办十九大精神培训班、宣讲会、演讲赛300余场次,参与职工达60万人次,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凝心聚力跟党走、建功立业绘蓝图”系列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基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及时准确地把党的声音传播给每一个职工。同时,倾听基层职工的声音,将其传递到各级党委政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出台《关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市委常委会先后18次研究工会工作;市人大积极督办涉及职工权益和工会工作法规政策的落实;市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解决了工会实际问题22项;市政协大力支持工会界别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作用的发挥。方方面面为工会工作创优了环境、提供了支撑、加足了底气。
提升“家”的行动力引导职工建新功、立新业
“我们水果创新团队引进的春雪和春美两个桃品种已挂果上市,亩毛收超过6000元。”全国劳模瞿学文高兴地介绍“瞿学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最新成果。
“瞿学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2年,现有全国五一劳模奖章1人(瞿学文),湖北省劳模3人(含五一劳动奖章),黄冈市劳模5人,设立蕲艾、花卉、奶牛、蔬菜、水果等创新团队9个。像这样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市共有72家,如同一粒粒种子,在黄冈生根、开花,成为“双强双兴”的创新引擎。
当前,黄冈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朝着推进老区振兴崛起,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成为全省区域性增长极的宏伟目标迈进。工会作为“职工之家”,如何把广大职工群众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主战场?
——全市各级工会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两赛一创”(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创造)活动,加快培育“黄冈工匠”,大力弘扬技艺精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努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叫响“黄冈制造”、“黄冈智造”和“黄冈创造”。
围绕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涵盖规模以上企业1363家、参赛职工123万余人次;
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技能工匠比赛,打造了“麻城海员、团风钢构技工、浠水窑炉工、黄梅车工”等全国著名工匠品牌;
全市推进技术革新和改进3.6万余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发明创造、技术攻关7000多项,其中申报国家专利761项;
选树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15名,省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99名,市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438名,“能工巧匠”34名……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凝聚着一滴滴辛勤的汗水,生动反映着工会工作的蓬勃发展。
广大职工的劳动干劲与创造活力被充分激发,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黄冈的主力军!
提高“家”的亲和力为职工维好权、服好务
市工会三大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积极作为,筑牢好依法维权的“防护墙”。
创新维权载体: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湖北行星传动所有员工从上岗的第一天开始,公司按照薪资基数的100-150%为其缴纳“五险”,员工还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合同签订率100%.
像行星传动这样的“和谐企业”,全市创建了147家。这项工作,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共赢发展,得到全国总工会充分肯定,并在黄冈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广工作经验。
加大维权力度:创新“工会 司法”职工群众维权模式。
全市县以上总工会全部成立职工法律服务团,聘任专兼职工会法律顾问41名。依托外地黄冈商会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站16家,为农民工维权220起,协助清欠农民工工资3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近1.8亿元。
扩宽维权平台:建立“互联网 维权”平台、职工12351维权热线。“指尖上的工会”共受理线上职工来信、来访1.2万人次,线下办结率达98%以上。
市工会三大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竭诚服务,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放榜,莘莘学子一直绷得紧紧的心,终于可以放松了。
而此时此刻,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们却显得更加忙碌了——统计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情况,整理档案确定帮扶举措,制定爱心助学活动计划……
“决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大学”,市总工会倾力打造“金秋助学”活动。2006年,与山河集团磋商,制定《黄冈市总工会山河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定了由山河集团每年注入助学资金、由市总工会负责实施助学并管理使用好助学资金的长期合作办法。12年来,累计捐赠金额达1480多万元,帮助近5000名大学生迈进大学学堂。《工人日报》以《黄冈“工会 企业”构建助学良性互动》为题,对我市助学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
一滴水里见大海。“金秋助学”,只是推进职工精准帮扶的其中一项。“春送就业、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已成惯例。与此同时,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帮扶行动,扶持返乡创业项目,培育职工创业示范户,安置和带动市民在“家门口”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深度做实普惠特惠活动,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联帮促”、“职工光明行”、“医疗互助”、“春节免费送车票”等普惠特惠活动。
摊上难事怎么办,身患大病怎么办,孩子没钱上大学怎么办?人们不约而同想到娘家人——工会干部。这份信赖,是市总工会心系职工,忠实于职责,积极担当作为,工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最好回报。
激活“家”的战斗力改革创新强基础、健筋骨
在黄冈,工会遍城乡,处处有关爱。在基层,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企
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在小微企业,有“六有”工会;在城区,有职工服务中心、爱心驿站、爱心母婴室;在线上,有门户网站、“黄冈工友”微信公众号、“QQ 微信”群的新媒体矩阵,为职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会、帮扶、就业、维权、培训等服务。
唯改革者进,唯改革者强。
面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工会着眼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全市新建基层工会1328个,涵盖法人单位2510个,新增会员9万人。
面对“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的工会改革新方向,将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工会活动向基层覆盖、资金资源向基层倾斜。全市新增机关行政事业编制18名,选配挂职副主席11名、兼职副主席25名,9个县市区完成换届任务;将基层工会经费留成增加10个百分点,完善经费补助办法,确保全市工会经费80%用于基层工会和一线职工。
面对经济不断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工会积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黄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市委、市政府出台《黄冈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细则》,成立改革协调领导小组。市总工会认真履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责任,制定年度改革重点工作计划,县市区总工会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加快改革进程,全市上下形成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革的良好态势。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工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建强工会干部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忠诚可靠、职工信得过、自身过得硬的工会干部队伍,让工会干部成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代言人、组织人、圆梦人,让工会更有“家”的味道。
梦想在前,使命在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各级工会重整行装再出发,走向新的明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