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标志和标识的区别(放射性标志和放射性标识的区别)

俄乌冲突从2月24日爆发以来,已经进入到第19天,俄乌之间的会谈已经进行着第四轮,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也进入了第四套制裁。我们今天,,从俄军装甲车“Z”字母,谈谈敌我识别标志。


已经持续半个月的俄乌冲突引发的舆论战,几乎成为了各路大仙刷存在的舞台。前有华纳迪士尼取消在俄罗斯的发行,后有猫科动物国际联合会呼吁各国分会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猫,连国际体操联合会都因为俄罗斯体操运动员伊万·库利亚克身穿标有“Z”字的体操服对其进行纪律处罚。


当然,库利亚克背心上的“Z”字在当下不可避免会让人想起参战俄军主战装备上的字母标识,按照俄军官方的说法,俄军装备上喷涂的标志代表不同战斗口号,“Z”意为“为了胜利”(За победу)的首字母“З”的拉丁字母转写,如此“中二病”的做法能不能鼓舞参战俄军的士气姑且不谈,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俄军使用这些字母和符号作为战场识别标识,以此避免在战区内发生友军误伤或错将乌军识别为友军导致危险的情况发生。



众所周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和乌克兰国防军都继承自苏军,两军在装备上不说高度雷同,至少也是一眼分不出。虽然交战双方在交战区域内技术装备数量往往并不对等、特别是在诸如安东诺夫机场攻防作战时出现了俄军方面完全没有重型装备的局面,而且装备型号也存在一些差异、如俄军主战坦克型号为T-72B3和T-80U而乌军主战坦克型号主要为T-64BV,但由于设计风格趋近导致外形上差异很不显著、而且在战场上还往往受到环境干扰和观察器材限制,这就让企图通过辨识装备细节来快速判断是敌是友几乎失去可能。所以,必要的身份识别符号,在战场上必不可少。


事实上,因装备外形识别困难造成的敌我识别问题,俄军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期间,由于格鲁吉亚同样是原苏联加盟国,俄军面临与当下完全相同的问题,而当时俄军的解决方式堪称简单粗暴:在装备上悬挂俄罗斯国旗。


这个做法确实非常有效,而且行进中的装甲车辆上三色旗迎风招展煞是好看,很适合成为宣传战和心理战的工具。然而凡事都有其特殊性,俄军之所以敢于在装备上直接用国旗作为身份识别,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俄格两军实力差距过于悬殊、俄军几乎完全掌握战场主动,因此很少担心格军会将俄罗斯国旗当做靶标。


然而倘若交战双方水平接近、或对方拥有大量远程观瞄器材和重武器,这种做法就十分危险了——国旗从视觉上图案相当规整且颜色鲜艳,在战场环境中实在是过于惹眼了,如此“拉仇恨”地招摇过市不遭到集火才怪。


因此,在战场上虽然身份识别符号非常必要,但却不能随便找个容易识别又显眼的符号,如何设计却着实是个学问:一方面,识别符号需要足够显眼,能确保友军在一定距离上及时进行辨识;另一方面,识别符号又不能过于显眼,以免被敌方发现并确认引来攻击。这两个完全矛盾的设计要求,导致战场识别符号的设计往往陷入两难困境,不仅要求在图案设计上能具有己方一眼就能认出来、并尽量采用具有特殊含义的设计元素,还要考虑到其视觉效果不能与装备自身涂装和环境色调差别过大


在这个问题上,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和地区的武装力量曾经走过弯路,而大英帝国的天之骄子们对这个问题绝对有发言权。众所周知,英国的军用航空器标识曾经发生过改动,虽然一直使用同心圆标记,但早期为代表英国国旗色的蓝白红、冷战时期起却去掉了中间的白色圆环,这个改动背后是血的教训。



当英国空军的小伙子们驾驶“飓风”和“喷火”在伦敦上空迎击来袭的德国轰炸机、或操纵“兰开斯特”空袭鲁尔区时,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往往隔着老远就能看准英军飞机迷彩涂装之上的同心圆机徽,让英军飞行员吃了不少苦头。因此,战后英军果断移除了三色同心圆之中的白圈,虽然蓝红两色仍然对比强烈,但好歹没有原来那么扎眼了。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军用航空器标志与早期英军标志同样是代表国旗色的蓝白红同心圆、且一直没有发生改动,不知道是法国人认为英国人改得和自己不一样了没必要再改,还是自由法国在二战期间空中力量聊胜于无也没参加过多少大规模作战、实战经验积累不高。


同样,采用国旗色“靶标”的意大利也没有在战后更换航空器的识别标记,甚至二战时期沿用至今的红白绿三色同心圆比之前的白底黑色束棒标志更加显眼——与法国“同行”一样,意大利空军在二战期间活动也不算踊跃。看来在是否该让识别标记不那么显眼这个问题上,还是吃亏更多的主更谨慎一点。



德国飞行员看着英国飞机上的“移动靶”偷着乐,那德国人就高枕无忧了吗?非也。同样在二战时期,德军为防止友军误击,会在舰船甲板上喷涂大面积的纳粹旗图案。然而,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得到,在灰蓝色的海洋背景和黄色防滑漆的甲板衬托之下,白底黑字实在是过于突兀了,而外围的红色更让这种突兀雪上加霜。


这种极其醒目的视觉特征当然能让德军飞行员在高空也能轻易识别己方舰船,但对盟军飞行员又何尝不是理想的目标识别特征。据称,在击沉“提尔皮兹”号战列舰时,英军飞行员就是在中高空看见“提尔皮兹”号前甲板上的纳粹旗后立即确认了攻击目标,让这艘二战期间德国海军仅存的大舰“独苗”喂了鱼。



同样让人遭不住的还有德国陆军的铁十字符号。二战之初德军经常在装甲车辆侧面和顶端涂刷大块的黑色铁十字,这种符号在绿色、褐色为主色调的野战环境下对装甲车组乘员简直就是躲不开的灾星。本来十字形符号在平时就经常被用作靶标,在战场上这种符号当做识别标志怕不是嫌死得不够快。即便随后德军将铁十字的配色改为比较不显眼的白色带黑边,也仍然难以阻止盟军士兵离着老远就盯着铁十字用反坦克武器一通乱轰。所以战后的联邦德国也学“乖”了,虽然铁十字符号仍然得到了沿用,但在坦克装甲车辆上只将其喷涂在炮塔侧面、且面积很小,距离稍微远一点就不容易被注意到。



当然,由于技术水平的发展,目前航空装备和水面舰船已经极少发生视距内作战,因此绝大多数国家的作战飞机都具有十分鲜艳的机徽,而水面舰船则几乎是清一色的海军灰涂装 白色舷号。但对于地面作战单位、特别是装甲兵和步兵来说,目视观测仍然是非常关键的敌我识别手段。为此,各国军队不但设计了大量简单且具有辨识度的符号,而且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其通过光学或夜视器材观测时的特征。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车辆上普遍贴有采用黑色三角符号的盖板,由于黑色与车辆采用的沙色涂装差异较大、又采用了“V”形或“>”形图案避免产生类似铁十字的“靶标”效果,实用性良好。同时,这种识别符号使用氧化锌材料、红外特征比较显著,对于使用红外观瞄器材的己方单位能拓展识别距离、并且在夜间也能有效识别。


除了在视觉上采用恰当合理的识别符号,战场敌我识别还涉及通信、指挥和保密措施,并且在技术手段上也有很高要求。目前,战场识别手段已经相当多样化,这在确保了作战单位安全性的同时,也便于不同作战单位之间互相配合、提升了战斗效率。


只不过,再好再完善的识别手段,也总是难过“人”这一关——由于作战人员总是出现识别失误、情绪紧张、盲目开火等“低级错误”,友军误伤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甚至有时根本等不及进行敌我识别就会发生误击。



还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F-16曾发生过遭到地面雷达照射后飞行员因害怕是伊拉克方面的地空导弹、直接发射一枚反辐射导弹把信号源干掉的情况,然而事后查证照射F-16的是一座“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换句话说F-16飞行员的“过于谨慎”恰恰导致了一座价值几百万美金的相控阵雷达报销。由此来看,敌我识别手段顶多只能作为一种“保险”而非“护身符”,在实战中若想多活几天,除了自己别犯蠢以外,还得祈祷一下邻近的己方单位也别犯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