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济南公司股权变更公证哪里做(股票继承公证费用)



文/ 金错刀频道



一个蝉联国内第一28年的民族企业,公司却有十几年时间被外国企业宰割。


它在最强大时候,落入了外资手里,被卖了赚钱;它发明的专利被外企拿去注册,自己要用还得花钱。


它就是南孚电池。



在经历10多年的不公正待遇后,南孚终于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最近还有消息传出:南孚或将登陆上交所,实现其多年以来的上市梦想。


然而,此时的它,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势。


很多人认为,它是被外国企业耽误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1

白送都没人要的小厂,自救成国内霸主

南孚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偏僻山沟里的小电池厂(南平电池厂),生产条件落后,靠着给北京、上海电池厂做代加工混口饭吃。费用


当北京、上海两个联营厂把它甩了之后,南平电池厂立刻撑不住了。


为了生存,电池厂想委身给某大厂的一个车间,得到的回应是:“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厂能干出什么名堂?”


走投无路之际,时任厂长的陈来茂决定来个破釜沉舟。



陈来茂(左)


那时的中国,碱锰电池市场刚刚兴起,国内企业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外企垄断市场,价格死贵。


陈来茂看准这个机会,毅然投了进去。“要干就干大的,上世界一流的产品,一步到位!”


1988年,在没钱没设备的情况下 ,南平电池厂联合百孚、基地、兴业银行,建阳外贸等数家企业,筹资购买设备。


钱一到位,陈来茂就要从日本引进LR6碱锰电池生产线设备。但一条价格5000多万元的生产线,让上级部门和下级员工都不愿接受。


“上海电池厂这样的大厂引进LR6碱锰电池都搞得焦头烂额,至今不能正常生产,难道我们还会比上海人精明?”


为了能让项目继承通过,陈来茂和妻子陈永心分工,一个去挨个说服县、市、省、部各部门,盖了八十个印章,一个去做通员工思想工作。



陈来茂和妻子陈永心


最终,南孚成功引进第一条日本富士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一个生产落后的小厂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


但是光靠一条先进生产线,还不足以让南孚起死回生。


第一条生产线引入不久,全国BP机开始流行,七号、五号碱锰电池需求猛增。南孚又迅速决定:引进全国第一条七号碱锰电池生产线关键设备。



BP机


这一决定,让南孚电池一跃成为国内的佼佼者。


事后陈来茂评价这次机遇绝对是一局险棋。南孚本来就在借债生产,如果这次判断失误,那将彻底完蛋。


然而,“如果当时南孚没有及时大抓第二期技改,第一期技改的债务也没有办法还清,南孚也完了。”


靠着这种自强和公证创新精神,仅用10多年时间,南孚就从一个白送都没人要的小厂,发展到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一时间,南孚成为了民族品牌中的励志典范。


2

国继承内霸主,却被外资当了垫脚石

当时的南孚万万想不到,自己将来会被卖到美国,甚至屈身于曾经的手下败将手下长达11年。


这一切的隐患,要从引入外资说起。


90年代,各地政府都在考虑如何引入外资。风头正劲的南孚电池成了外资巨头眼中的香饽饽。


那时的南孚,固定资产高达4亿,各地的总代理商手攥大把现金住在南孚公司等货,各家银行争着给南孚贷款,风光无限。


按理说南孚不缺变更钱,没必要引入外资。但在当地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不缺钱的南变更孚被迫承担起吸引外资的重任。南孚数家股东与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公司合资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中方持股51%,外方持股49%。


本该是强强联合,南孚却迎来了身不由己、颠沛流离的悲惨命运。


1、被队友出卖,民族品牌变美国品牌


摩根士丹利,一个习惯入股中国传统产业,包装到海外上市,然后退出的投资公司。靠着买卖公司,从中大赚一笔。


当听说摩根士丹利要入股时,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警告时任南孚总经理的做丁曦明说:“最大的危险,就是你会失去对企业命运的掌控。”


没想到牛根生一语成谶,曾经和南孚一起拼天下的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了几千万美元,老总被捕。为了偿债,百孚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份中的8.25%的股份出让给摩根士丹利。


这意味着,中方失去对中国电池的控股权。


紧接着,摩根士丹利先后从两家中方股东手中大量增持中国电池股份,转手以一亿美元价格全部卖给美国吉列公司,净赚5000万美元。


南孚这个国民品牌彻底姓了“美”,逼得陈来茂黯然离场。


2、再次被卖身,为昔日手下败将输血


卖给吉利的南孚还不是最惨的,没过两年它就落入宝洁的手中。而宝洁手里还捏有另一家强大的电池厂——金霸王,南孚曾经的对手。



因为南孚的存在,金霸王进军中国市场10年都打不开局面,销量不及南孚电池的十分之一。如今,南孚成了“自家人”,事情自然都“好办了”。


2006年,南孚在美国有337专利,进军美国哪里市场恰逢其时,但为了金霸王的市场地位和避免“同室操戈”,南孚被迫缩回国内市场。


而在中国,金霸王却用南孚工厂和渠道加工、代销,仅一年时间,电池销量超过1亿多只。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南孚运行一个名为“雅典娜”的锂电池计划,项目取得技术专利,结果被宝洁拿去以美国公司名义注册,南孚使用专利得向美方交钱。


更绝的是,以开发锂电池项目为名,宝洁要求南孚向金霸王采购设备,采购价比公开报价高三四成,采购多支付成本1722万元。


在宝洁手里,南孚不断为金霸王输血,随时可以榨取能量为它所用。


2014年,事情出现转机。宝洁战略调整,想将南孚电池甩卖。中国鼎晖资本抓住做机会股票,以5.8亿美元的高价将南孚电池78.77%股权收入囊中。至此,共经历五次易主的民族品牌终得回归。



鼎晖总裁焦震(左)与股权宝洁CFO乔恩(右)


但重新回归中国人手中的南孚,早股票已不再是过去风光无限的它。


3

南孚的衰落,不能全怪外企

2公司014年底,中国银行与鼎晖投资在澳门举行了欢迎南孚回家的庆祝活动。南孚总经理丁曦明很兴奋。经历11年飘泊后,南孚终于重归故土。



落到外资手中的十几年里,如今在更有前景的新型电池市场,几乎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南孚只剩下羡慕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后辈的份儿。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南孚的悲剧?


在刀哥看来,有很大程度都是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和自卑心理在作祟。


格力曾经有过和南孚类似的经历,至今被董明珠称作是格力“一次最大的挑战”。


2004年,当时地方政府想把格力卖给美国的空调巨头“开利”。当年的格力销售额有138亿,但是卖的话,只能按净资产9亿贱卖。


地方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迫切希望当地有世界公证500强的企业。对此,董明珠等人强烈反对:公司都不是中国的,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开利承诺给董明珠8000万的年薪,董明珠还是没同意。


不仅没同意,她还跑到省里向书记汇报,告诉他:我们格力电器有未来。


最终,格力保住了民族品牌的身份,也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


相比之下,很多民族品济南牌就没法像格力那样坚持自我。


在中国的啤酒产业中,大众耳熟能详的哈啤、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基本都有过被外资控制的经历。


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的啤酒产业,唯一纯正100%中国血统的啤酒公司只剩下燕京啤酒一家。



在中国的日化产业中,这样的现象更加普遍。中华牙膏、小护士,羽西,大宝等许多知名国产品牌,都在外资并购中损失严重,泯股权然于众人。


在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前,这些品牌几乎都不相信它们能与外国品牌抗衡。反之,它们相信只有与外资合作,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所以就算是格力、南孚等一些极其优质的企业,都有人迫不及待地要贱卖给外资。


这样急功近利和自卑的心态,当然更多是环境造成的。


20年前,中国企业的确难以抗衡外企,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只有寥寥数家。没济南有多少人会想到,中国的发展会这么猛,如今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上百家,全球第一。



20多年来,还能以民族品牌身份活下来、做大做强的企业,无不是对企业实力、对中国市场、对中国充满信心的企业。


2004年面对开利的收购,董明珠向书记汇报时哪里说,格力电器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说老实话,我们的研发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坚守十几年,我们改变了。我们相信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成功了。


企业经营中,狂妄自大和妄自菲薄,都不可取。但是相比之下,妄自菲薄更是严重。


连自己都不信任,只能任人宰割。费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