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顾云昌说房改是中国最成功的改革之一 你怎么看

莫轻言房改已经大功告成 楼市调控仍任重道远

(文/马跃成)

最近,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诸多改革当中最成功的改革之一,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和城市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中国房地产业两大发动机,极大地推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顾云昌也提到,最大的遗憾之一是保障房的发展不尽人意,也就是供应体系的改革不够深入。

我在很久以前的文章中,就提出过,保障房一定要坚持”严进宽出禁租“的原则,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两个隔绝的系统,必须要有“退出”机制,但是,实际上,保障房从经济适用房开始就成为楼市的最受欢迎的投资产品了,根本没有退出这一说法。

顾云昌认为,中国住房发展还相当大的空间。一是、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建筑面积大概38平方米,建筑面积打7折到75折就是使用面积,也就是说,我国人均使用面积世纪也就是30平米左右,比欧洲一些发达国家35到40平方米还有差距。二是、我们城镇化还未完成,我国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8.52%,城市化一般要达到70%以后,速度才会放下来。三是、城市更新,全国存量城市住宅约300亿平方米,如每年2-3%的比例拆除旧房,大量的破房子要拆,这个又会拆建多少?中国的住房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能说已经够了。

是啊!每年拆2%还要拆50年,每年拆3%也要拆33年,难怪有人称中国“拆哪”,不多,如果把这个计划告诉任何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都会把别人惊出一身冷汗,他们会问你,为什么要拆哪?如果你说,因为旧了就要拆那,他们还会问你,那为什么到处复建古城?你肯定无言以对。

如果划一个界限,那么1998年应该是一条红线,从这一年就开始了住房货币化改革。这个过程,我们太熟悉不过了,经历的太多了,可以说每个细节都经过了,有点还不止一次,家里的书柜上,还有好几本那个时候的书籍,那时收集的一些资料,还没有全部扔掉。虽然说,1998年是一条红线,但是,房改工作在早几年就陆续开始启动了,当然,福利性分房,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就没有了。

中国房改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货币化改革?大家知道,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到1990年代,改革进入新时代后,才发现人民群众的住房欠账太多了。因此,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已经迫在眉睫,改革旧的福利住房制度就时不我待了。

但是,如果全部依靠国家投入,显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打破旧的福利分房制度,实行货币化住房制度改革,也就成了加快住房建设,尽快改善人民住房条件最有力的手段和办法。

但是,20年来,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也是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从保障性住房改革看,就有经济适用房、合作建房、限价房两限房棚户区改造,直到现在的共有产权房,关于这些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也是各有不同。而商品房建设,也出现过协议出让土地、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改革,70年产权改革,商住房形式,酒店式公寓等。更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在住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多种创新的形式,但是,住房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矛盾的一个重点。这些年来,虽然多次进行楼市调控,但是也出现了房价屡调屡涨的情况,因为住房投资造成的两极分化已经相当严重,高房价已经让普通工薪阶层远离了楼市。

因为购房成本太高,对那些贷款购房的人来说,经济负担相当严重,不但影响到了购房者的生活水平,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楼市泡沫也为经济发展带来隐患,泡沫岂能不破?泡沫破裂后的经融危机会有多大程度危害经济发展,都是值得人们研究和警惕的问题。

总之,房地产调控还在深入进行中,房价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应当说,自从前年开始执行“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原则之后,中国楼市才逐步趋好,最近这轮调控因为采取了“限购”的硬措施之后,楼市拐点才若隐若现,也才出现了转危为安的信号。

但是,我们很清楚,调控正未有穷期,我们的目标还远未达到,楼市的前途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坚定信心,绝不动摇,深化改革,一步一步走进深水区。应当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住房制度改革任务都相当艰巨,甚至还有人提出过,全民住房保障制度重建工作,任务相当艰巨,责任相当巨大。哪有顾云昌说的这么简单,不知道顾云昌会长的成就感从何而来。【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18年11月14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