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2000年科技泡沫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科技泡沫)

就在全球市场担忧如今的回调可能是刺破美股和全球股市泡沫的一把利刃,但在高盛看来,如今的市场根本算不得泡沫。



尽管如此,目前美股和全球股市的确出现了一些过热的苗头。


此外,全球股市的市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也高于高盛此前的预期(下图中的橙色菱形)。


但是,高盛认为,市场的繁荣和价格的过度上涨,并不一定代表更大范围的、系统性的危险泡沫正在形成。


此外,与许多泡沫时期不同,目前表现优异的科技公司和散户青睐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超过市场上的其他公司,因此,股价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优异的基本面。


那么,更广泛的金融资产和股票呢?


这难道不值得担忧么?


因此,诸如股票之类的风险资产的相对估值与先前泡沫中的条件有很大不同。


结论是,从历史上来看,股票以及大多数金融资产看起来确实昂贵,并且非常繁荣。但是,这其中的原因大多可以被低利率的环境解释。尽管高估值意味着较低的长期收益,但并不代表股票市场存在广泛的估值泡沫。


的确,债券收益率已经下降到几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应该证明更高的估值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较低的无风险利率意味着越来越高的估值是合理的。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目前美股估值走高,主要因素是无风险利率的暴跌。这和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泡沫不一样。


毫无疑问,在市值方面,有几家公司已经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的科技巨头中。


但是,一些巨头可能就成为行业未来的标准,这些公司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快速的技术变革时期并不罕见。历史上,电气化、石油勘探、电话、大型计算机和软件等行业刚刚出现的时候,也遇到类似的局面。


尽管目前科技巨头占有的市值比例已经超过了20%,但是从市盈率来看,目前的FAAMG和70年代的“漂亮50”、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巨头相比,依然要低很多。


因此,尽管全球股市,尤其是中美股市的市场集中度显着提高,但是,大多数市值最大的公司已经是各自行业的主导者,并且非常能赚钱,这和历史上其他时期新产业兴起的时期是非常类似的。


此外,高盛自己编制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指数也显示,目前,市场对风险资产非常看好。


尽管市场不少人担忧这么多的资金涌入市场,但高盛认为,这是在去年上半年资金大流出之后,资金的回流而已,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而且,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股市的净买家是企业,居民是净卖家。


高盛承认,投机性投资的条件已经具备,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但不要忘了,基数非常低。此外,目前为止,也没看到风险非常高的散户大比例持仓现象。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之后的严监管,发达市场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实际上非常坚韧。


对于市场格外担忧的企业债务,尽管欧美利率大跌,但也没出现互联网泡沫期间以及金融危机前那样的迅猛增长。


政府债务方面,尽管欧美政府债务绝对值在迅猛增加,但是,债务孳息占GDP的比重,和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依然比较低。


高盛得出结论,尽管非常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是泡沫滋生的肥沃土壤,但美国私人部门的负债情况并未恶化,银行业的强劲资产负债表也降低了泡沫可能出现的风险。


此外,目前还没有看到广泛的放松监管措施,以使整体债务水平(尤其是银行部门)的债务水平显着上升,并且根据股票市场的市值进行调整后,公司融资活动和收购的总体水平并不算过高。


在当下的“成长”阶段,根据高盛的分析,进入新一轮熊市的风险不高。



9. 出现审计丑闻和违规行为

在泡沫时代,市场的狂热往往会引发一些审计丑闻,以及明显的违规行为。


2001年的安然事件、2008年的雷曼兄弟破产案,都是出现在泡沫破裂之时和之后,并且引发全市场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如今,高盛称,尚未发现类似的事件。



结论

从历史上来看,每次泡沫的发生、发展和破灭都有共同的特征,不可否认,当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特征。


但是,高盛认为,由于市场没有明显加杠杆(尤其是企业和私人部门),而且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早期,目前这些特征引发全局性、系统性泡沫的风险并不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