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增加转移支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吗)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财政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时隔两年重新回到3%的红线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安排3.6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分析师指出,虽然赤字率有所下调,但赤字规模依然处在较高水平;新增专项债额度与去年持平,但去年已发行、未使用资金约1.4万亿元,2022年实际专项债可使用资金约是去年的两倍。总体来看,财政政策比2021年更积极。


在减税降费方面,分析师表示,“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的提法是一大创新,结合报告上下文来看,留抵退税政策是最有希望率先形成制度的。


实际财政扩张力度更大


受新冠疫情干扰,2020年,我国赤字率大幅升至3.6%,2021年降至3.2%,但依然超过3%的“警戒线”。学术界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盟条约》确定的3%作为国家赤字率标准。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周六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表示,赤字率适当下调是保持财政可持续的重要举措。


“今年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他说。


2021年我国安排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照刘昆的话推算,2022年安排赤字规模为3.37万亿元。


赤字率下调符合预期,分析师表示,这与当前的经济增长态势相匹配。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在5.5%左右。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表示,今年赤字率降低到3%以下,说明中国经济逐步修复到常态化水平,更加适用常态化的赤字率标准。其次,财政收入往往是经济增长的滞后项,在2021年经济达到较高增速水平后,2022年财政收入仍然存在一定的持续性。


“不搞粗放型政策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虽然赤字率有所下降,但赤字规模仍处在较高水平,财政扩张力度不减。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实质性的力度比2021年要大。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有效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对界面新闻指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另一方面,转移支付作为中央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将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李克强总理在作报告时表示:“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除了一般性财政支出,专项债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继续保持较大发行规模,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这与此前大多市场预测相吻合。


王运金指出,专项债发行额度在3.65万亿元左右,虽与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已结转的1.4万亿元左右专项债资金,二者资金合计超过5万亿元,2022年可使用资金约是去年的两倍,仍然保持较大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拉动基建等方面的投资。


根据财政部消息,2022年专项债券将重点用于九大方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此前强调,今年专项债券发行要把握好三个字:早、准、快——“早”是适当加快发行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准”是发行进度要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适当提高发行频次,优化发行安排,避免债券资金闲置;“快”是督促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减税与退税并举


在税收优惠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例如,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去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等。


二是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标准从2021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升级为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


此外,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其中,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在经济下行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减税降费的规模能扩大到2.5万亿元,可以看出中央非常大的决心。”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会委员吴嘉源对界面新闻表示。


“具体政策上既有减税、降费,也有留抵退税,这种多元化的组合更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纳税人的需求,特别是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重要行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他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副教授余显财指出,相比于过去,今年针对降税降费提出的“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释放了新的信号,其中,留抵退税政策是最有希望制度化的,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毕竟最终消费是由个人驱动的,而对企业最关键的是市场,东西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还是要拉动消费。”他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