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2014年后修订的会计准则有哪些(2014年之后的会计准则怎么变化的)









【摘要】特斯拉的股价是否被高估,一直是资本市场争议不断的热门话题。本文首先对比分析特斯拉与传统汽车公司的经营业绩,指出特斯拉估值与业绩的巨大反差,其次分析特斯拉估值高企的原因,指出特斯拉的股票市值蕴含着资本市场对科学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独特溢价,最后剖析特斯拉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指出应当从动态的时间维度看待特斯拉的估值。对特斯拉是物超所值还是物有所值的判断,取决于估值的参照体系和时间维度。环保革命势必增厚特斯拉的估值基础,在特斯拉这类“新物种”面前,旧的估值体系疲态毕露,估值体系亟待变革和重构,以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新形势。


【关键词】股票市值;经营业绩;估值体系;科学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







【摘要】在减值法下,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酌定性较强,会计稳健性受到了挑战;在摊销法下,按固定年限进行摊销,使得商誉价值难以很好地反映各公司的经济事实。无论是稳健性受到挑战,还是会计反映背离经济事实,都并非准则制定的初衷。基于对商誉会计准则演进与研究发现的回顾与总结,本文认为:相对而言,减值法是一种更优的会计规则,更可能使商誉会计信息反映各企业的经济事实;为了降低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酌定性程度,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适时修改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就商誉减值测试提出更为明确、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判断标准,并在年报附注中充分披露商誉减值测试的程序、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商誉会计;减值法;摊销法;酌定性;经济事实







【摘要】德勤员工举报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的强烈关注,这一事件可能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性,也可能产生极大的潜在负外部性,媒体与公众在讨论这一事件时需要重视吹哨行为的正当性前提。本文从吹哨行为的双刃剑属性及其伦理争议出发,探讨了资本市场吹哨行为的正当性标准及其构建问题,以为相关各方评论特定吹哨行为时提供基础性、前提性的概念框架。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吹哨行为的正当性标准主要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关键要素,且通常需要经由对吹哨动机和吹哨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来综合判别吹哨行为的正当性;对于吹哨人而言,在个人层面上构建吹哨行为的正当性极为重要,主要包括吹哨信息、吹哨渠道与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会计从业人员在吹哨行为方面提出了在当前中国伦理与法律环境下可行的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吹哨行为;正当性;合法性;合理性;叙事模式;德勤









【摘要】智能财务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 财务”或者“财务 人工智能”,其应用技术的实现有其工作原理,需要具备“闭环思维”。通过借鉴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技术原理,总结出智能财务应用的技术原理,包括:特定财务工作场景的数据化;基于财务工作逻辑的算法化及其迭代优化;将数据智能与财务工作场景融合实现产品化;实现智能财务应用的平台化。这四条技术原理构成智能财务应用的反馈闭环。


【关键词】智能财务;技术原理;数据化;算法化;产品化;平台化







【摘要】以我国2007~2017年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实业投资效率。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实业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倒U型”关系;以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及产品市场竞争分别作为门槛变量时,企业金融化与实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会随着门槛变量的不同而改变,呈现出区间效应;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效率随金融化水平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呈现出更加陡峭的“倒U型”曲线特征。


【关键词】企业金融化;实业投资效率;双重效应;门槛特征







【摘要】以2011~2018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资产流动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在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时这种关系是否更加显著。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特征相关变量后,资产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采用不同资产流动性指标和利用不同的回归方法均证实以上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采用SA指标法测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发现在面临严重融资约束的企业样本中,具有高资产流动性的企业可以通过高变现能力和低调整成本来为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融资。


【关键词】资产流动性;融资约束;企业创新;资本成本







【摘要】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沿领域,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其业务无法覆盖整个供应链,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数据加密透明等特性,且其与线上供应链金融具有较高的匹配特性。通过构建“区块链+B2B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痛点。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Shapley值法对线上供应链融资联盟的合作收益进行分配,并结合算例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有利于提高收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时“区块链+B2B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降低各业务节点的风险,提高参与成员的收益。


【关键词】线上供应链金融;区块链;B2B;Shapley值法;收益分配







【摘要】依据布鲁姆修订分类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四大支柱说”,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分类两个维度构建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分类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四所本科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例,结合Webb一致性分析范式、Achieve一致性分析范式和SEC一致性分析范式,从评价工具和评价结果两方面对面向产出的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与目标的一致性进行专门化研究,研究发现:四所高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技术性、知识种类一致性、知识分布平衡性均表现出与课程目标较高的一致性,但知识深度一致性水平偏低,普遍缺乏对“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能力的测试;新建本科高校A校的期末考试低阶能力题型占比较高,基于高阶能力目标的核心课程学业水平标准化测试与课程目标不完全一致,其中财务会计课程一致性最低。


【关键词】一致性分析;目标分类框架;评价工具;评价结果







【摘要】《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501号——贴现现金流法》第一条指出,应当明确其使用假设,第四条又具体要求从战略层面明确其应用的可行性,但从哪些方面及如何明确的相关研究暂付阙如。以“用户—公司—竞争”(3C)战略三角模型为基础,结合外视思考法,形成“3C 外视思考法”框架,以此得出应当明确的三类战略层面假设:用户痛点类,公司资源、程序和价值观类,持续竞争优势类。在此基础上,细化出包括商业模式适配性在内的9种具体假设。这一新思路及其形成的假设内容对于促进贴现现金流法的研究和有效应用,进而推动管理知识与管理会计领域的深度融合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贴现现金流法假设;战略三角模型;外视思考法;商业模式创新







【摘要】选取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面对各类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时在会计上可能做出的稳健性反应。以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重大修订为契机,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分析修订后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稳健性反应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正向影响会计稳健性反应,中微观环境不确定性负向影响会计稳健性反应;静态层面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该正向关系有所加强,但对该负向关系有所减弱,而动态层面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述正向关系。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反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双重差分







【摘要】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余年来,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砥砺奋进、奋发作为,通过打基础、建机制、谋创新,行业活力大大增强、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在行业发展四十周年这个关键节点,回顾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和任务,研究谋划下一步发展规划,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行业;法规体系;人才培养;执业质量







【摘要】在对22篇典型案例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近年来国家审计视角下企业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在应用重点、数据维度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提出企业报表数据总体分析、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和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三种企业审计典型数据分析思路和方法,并对健全企业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创新应用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创新应用







【摘要】合理的审计项目团队搭建及成员分工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从审计团队配置视角,实证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团队配置和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传导机理及传导效果。以2007~2016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计量程度越深、范围越广,会计师事务所越倾向于派出更有经验的审计团队,而且这些经验丰富的审计团队能显著提高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或事项的审计质量。进一步分组检验表明,是否应该派更有经验的审计师取决于审计团队成员的工作属性,在公允价值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更注重项目负责人的审计经验,而对复核审计师审计经验无明显的特殊要求。具体表现为公允价值计量程度与项目负责人审计经验显著正相关,但与复核审计师审计经验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上述结论有助于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团队配置决策原理,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审计资源配置;审计质量;审计团队;审计经验







【摘要】借助Citespace软件, 对2012~2020年CNKI数据库中营商环境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深入探讨该领域的发文现状、演化路径、研究热点等,并进一步构建营商环境研究的整合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研究有着时代性特征,研究热点始终紧跟政策导向,集中在简政放权、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其中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是研究的核心议题。


【关键词】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法治化;民营企业;招商引资;可视化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其中内部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影响着其他要素的设计和日常运转。通过对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内容编码分析,归纳统计内部环境缺陷、其他要素缺陷、对企业目标的影响、内部环境缺陷与其他要素缺陷的关系、其他要素缺陷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发现内部环境对其他要素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角度出发,探讨内部环境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内部环境缺陷—其他要素缺陷—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的内部控制缺陷传导模型。


【关键词】内部环境;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缺陷;作用机理







【摘要】税收筹划从博弈论视角切入税收征纳管理实践,是一门理论指导实践的致用之学,其最高境界是达到“知行合一”,即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高度一致,从经济解释视角重新审视税收筹划的普适方法与操作技术,从管理创新视角重新解读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与实践方式。基于这一指导思想,重点剖析纳税主体筹划法、税基筹划法、税率筹划法、税收优惠筹划法、会计政策筹划法、税负转嫁筹划法、递延纳税筹划法、规避平台筹划法、资产重组筹划法、业务转化筹划法等十大税收筹划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术,为税收筹划的实践应用奠定方法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税收筹划;会计政策;税负转嫁;递延纳税;规避平台







【摘要】运用SVAR模型检验2010年3月31日至2019年11月7日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流动性的同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标的股票范围和不同的市场状态下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沪深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资买空和融券卖空交易对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流动性的同期和长期影响都是显著为正的,且对上海A股市场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深圳A股市场;融资买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大于融券卖空交易,这是因为融资买空交易规模远远大于融券卖空交易规模;融资买空交易与融券卖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同期和长期影响并不随着标的股票范围的扩大而增加,而是与二者交易规模有关;熊市时融资买空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长期影响大于牛市。


【关键词】融资融券;流动性;SVAR模型;融资买空;融券卖空







【摘要】新《证券法》注重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强调中介机构责任,其中引入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规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下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规制注重投资者利益保护,并辅以相对严重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新《证券法》使得注册会计师职能职责更加清晰,以便其在法律规制下合法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对于注册会计师等关联主体违规责任认定的相关细则仍然较为缺乏,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新《证券法》;特别代表人诉讼;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摘要】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创设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允许投资者以“默示加入、明示退出”为原则参与诉讼,50名以上投资者可依法授权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诉讼代表人提起民事诉讼,这是我国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建设上取得的新突破。通过思考和分析揭示出该项制度设计将进一步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环境、为业务发展蓄积更多源头活水,但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民事侵权诉讼风险,进而提出针对风险挑战注册会计师行业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证券法;证券集体诉讼;注册会计师;民事侵权责任







【摘要】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是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但现实中存在的规避行为使得该项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近年资本市场审计失败的上市公司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规避行为是换所不换人。这种规避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市场压力,还与监管不当和地方政府存在的以IPO成功为条件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奖励政策有关。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独立性;强制轮换制度;规避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执行新收入准则已有一年以上,合同中的重大融资成分是新收入准则下确定交易价格所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销售合同是否包含重大融资成分及重大融资成分如何计量这两个问题还有诸多细节尚待明确。结合案例探讨IFRS 15有关重大融资成分的判断和计量问题,指出有关销售合同是否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判断规定蕴含重要会计政策选择权,且具有经济后果。而在合同内含利率法无法操作的情况下,重大融资成分计量过程中折现率的确定可能涉及复杂的估计和调整,极具挑战且具有相当可操控空间。为此,提出重新考量核算重大融资成分的必要性以及在现阶段加强重大融资成分相关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准则;合同;重大融资成分;计量;折现率;会计政策选择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