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作为不征税收入不加计扣(不征税收入不得在税前扣除什么意思)

按不征税收入处理真的占便宜少缴税吗

(兼谈不征税收入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文/段文涛(税海涛声)


有网友询问:企业取得财政性资金,是作为不征税收入好还是作为征税收入处理的好?继而又问,如果有研发项目,如何处理取得的财政性资金为佳?


首先,不征税收入用于研发的支出也好,哪怕是不用于研发而是用于其他用途的支出,均是不能税前扣除的,更不能作为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


因为,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是允许从应纳税税所得额中减除的。即不作为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同时,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相应也就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显而易见,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肯定不得计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取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就不得计算加计扣除或摊销。


可见,一项支出,能否作为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其基础是该项支出首先能允许税前扣除,再看该项支出是否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如果该项支出不能允许税前扣除,那就不要谈能否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事了。




如果企业是将不征税收入作为征税收入处理,即不将该项收入从应税所得中减除,而是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一部分,那么,以该项收入用于成本、费用开支(包括购置资产后计提的折旧和摊销)就可以依法在税前扣除。


继而,如果该项支出又用于企业的研发,且属于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那么,该项支出就可以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进行加计扣除。


为此,企业将不征税收入作为征税收入发生的研发费,也就是作为用于研发活动的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允许进行加计扣除。


当然,企业还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在此也提示:企业取得有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如果又准备用于研发费用开支的,一定要考虑清楚。


选择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当期看上去好似占了便宜可以不计入应税收入总额,可是,对于该项收入用于支出时所形成的费用(包括形成资产后的折旧及摊销),相应也就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且,在60个月内未用完的资金还是得计入收入总额。而且,将该项资金用于研发所发生的费用支出还不得进行75%的加计扣除。


选择作为征税收入来处理,看上去要并入应税收入总额缴税好似是吃了“亏”,但是,对于该项收入用于支出时所形成的费用(包括形成资产后的折旧及摊销),均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同时,将该项资金用于研发时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支出,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加计75%予以税前扣除。




简单的举例,闻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5月从市科委取得一笔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资金10万元,同时已全部用于某研发项目的新产品设计费支出。假定,该公司2020年度,在收入与支出均未包括该10万元资金的情况下,收入总额为2000万元,各项允许扣除(含1617.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总额为16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400万元。


对于该10万元资金,如果选择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这10万元不计入收入总额、同时,对应的10万元支出也不允许扣除,也就不用考虑加计扣除的问题。则该公司2020年度应纳税所得仍为400万元,应缴企业所得税100万元。


如果选择作为征税收入处理,这10万元计入收入总额、全年收入总额为2010万元;对应的10万元支出允许扣除,且可按75%加计扣除7.5万元,扣除项目总额变成1617.5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392.5万元,应缴企业所得税98.125万元。


因此,对于此类情形,究竟如何选择处理方式(是作为不征税收入还是作为征税收入),建议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思量为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