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社会保险法试题及答案范文(社会保险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由法定继承人全部继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研]


【答案】× 【解析】法定继承人可以继承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部分余额,社会统筹部分不能继承。因历史原因,曾有一段时间企业将缴纳的一部分费用划入个人账户。现在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如下: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如此道题目为2013年考研题,则判别为对。


2.绝对金额制的计算基数是被保险人的缴费工资收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2003、2002年研]


【答案】× 【解析】绝对金额制这种计算方法是将被保险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的人按同一绝对额发给养老金。这种计算方法与被保险人退休前工资的多少无关,多用于普通国民保险或家庭补贴的给付,属于较大范围的养老金范畴。


二、概念题 1.社会保障水平


答: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概念。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 之分。


(1)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受益人的受益水平(或保障水平),它是在劳动生产要素分配层次上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及其程度的表达方式;


(2)在中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它是社会保障在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地位的表达方式,它是测量和表达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状况的指标;


(3)在宏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的表达方式,它是测量和表达社会整体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它是国际上通用的测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2.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通常,西方国家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的总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为了提高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所动用的经济资源。而且,以比例形式来体现的指标,消除了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3.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答: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不仅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承受力相适应。


(1)从质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与“不适度”之分,社会保障支出不仅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承受力相适应。


(2)从质与量的统一上看,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凡是超越GDP增长、超越社会各界承受力的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支出水平多高都是不可取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适度”的。


4.基尼系数[武汉大学2003年研]


答:基尼系数又称坚尼系数,是指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5.贫困陷阱[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贫困陷阱”通常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家庭、群体、区域等主体或单元由于贫困而不断地再生产出贫困,长期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一旦掉进这种“贫困陷阱”,要想从里边跳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6.养老保险[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项目,显然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一般特征,但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及其他社会风险相比,作为以化解老年风险为己任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特征更为显著,它可以概括为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等。


7.完全积累式[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研]


答:完全积累式是指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基金积累制度则是一种长期平衡财务制度,是某一代或某一个人年轻时积累年老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制度。基金积累制度是个人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收入再分配制度,个人老年收入取决于个人的终身储蓄及其积累的数量,而不取决于人口的结构。这一制度的权益是以收定支的,退休金的多少不是取决于退休人口的收入需要,而是取决于基金积累已有的积累,这样政府的风险就被转移出去了。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因素。[人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保障水平受哪些方面的制约?[华中农大2011年研]


(2)简述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因素。[天津财大2008年研]


答: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它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经济因素决定社会保障制度与水平;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其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政治、社会结构


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会产生影响。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使得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也产生影响,例如城乡二元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浪潮的来临,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抬升趋势。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例如,瑞典的富足小国特点和求稳定、安全的“心理环境”促使瑞典建成“福利橱窗国家”;美国追求自由主义的特点,使之依靠市场经济,没有建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2.城镇贫困的主要原因?[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城镇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1)个人禀赋及努力程度


个体贫困中一部分人口是因为个人的禀赋,如健康状况、感知能力较差而无自立能力陷入贫困,这种情况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还有少部分人,个人禀赋并不差,但由于努力程度不够而陷入贫困,这种情况在任何社会也都存在。


(2)自然的因素


自然的因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禀赋,它可以解释集体或地区贫困。农村人口越多的地区、经济结构越依靠农业的地区,自然的因素对贫困产生的影响越大。穷山恶水、自然灾害都是造成大面积集体贫困的主要原因。


(3)社会的因素


影响贫困的社会因素是复杂的,主要的一些因素有:经济周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其他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比如,经济衰退期失业上升,绝对贫困人口增加;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转变,结构性失业增加,绝对贫困人口会增加;社会经济政策鼓励资本而忽视劳动时,富人更富,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会增加,经济增长采取先增长后分配模式时,也有相同的效果。


3.养老保险具有哪些功能?[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研]


答:养老保险的功能有: (1)保障功能


养老保险是为达到退休年龄而退休的公民提供的一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使其在推出劳动力市场后依然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


(2)稳定功能


养老保险通过为退休的社会成员发放养老金,起到了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避免人们由于生存危机、心理失衡而导致社会冲突,造成社会震荡,具有社会减震器的功能,是预防政治动荡的稳定剂。


(3)公平功能


养老保险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现收现付制之下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年轻的一代人供养年老的一代,体现了互助共济的原则。


(4)发展功能


养老保险使公民在退休时依然能够有一定的收入,一方面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老年人发展自己的爱好,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文化功能


养老保险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责任,代际之间的互助共济,这些都有助于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


4. 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 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 ]


答: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凡属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社会保险。


(2)普遍性


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


(3)福利性


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完全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4)社会公平性


公平分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分配形式具有明显的公平特征。


(5)基本保障性


社会保险的保障标准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6)互济性


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


5. 简述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的。 [ 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研 ]


答:为了维持基本养老制度的正常运行,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领取设立了一定的条件。每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都会对养老保险金的申领资格做出明确有规定,而且绝大多数国家规定的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的,即要享受养老保险金必须满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格条件:包括年龄条件、缴费条件和其他条件等。


我国规定在享受资格方面,除有特殊规定外,现行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的条件有两个:


(1)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


(2)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15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时的养老金包括来自社会统筹基金中的基础养老金和来自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两个部分. 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6. 简述影响社会保障供给与需求水平的因素。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研 ]


答: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主要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的社会适当性来体现。社会保障水平的约束机制分为需求导向与供给导向两个方面,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在精算基础上实现长期和短期的收支平衡。


(1)影响社会保障需求水平的因素


影响社会保障需求水平的因素有: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与构成,社会保障项目的多少及其待遇标准的高低。


(2)影响社会保障供给水平的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与储蓄水平、财政收入、社会保障资金投资收益率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行政和业务支出等。


7. 简述如何克服社会保障过度可能导致的“养懒汉”再现。


答: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尤其是失业保障水平和最低保障水平过高,使得很多仍在劳动年龄阶段的失业者,放弃工作,依靠领取社会保障补贴维持生活的现象就是“养懒汉”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克服社会保障过度可能导致的“养懒汉”现象:


(1)消减福利支出。如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即采取了减少住房补贴和用优惠价格向住户出售公有住房的步骤,同时允许公费病人到私人医院看病; 瑞典规定了最高养老金的限额,同时减少了失业救济金和多子女补助费,取消了对减时工作工人的工资补贴等。


(2)调整福利结构。如英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改救济为就业”的计划,以帮助较长时间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和城市贫民区单身母亲找到工作。


(3)调整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在继续强调国家干预的前提下,从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


(4)制定严密的家计审查制度,避免社会保障待遇被骗取。


四、论述题 1. 试分析和评估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并讨论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 南开大学2006年研 ] 答:(1)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分析和评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问题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稳定这两方面展开。


①虽然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国际比较中没有客观标准。但是,一方面,从国家或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发展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财政收支来实现。2006年,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社会保障支出占相应的财政支出的20.17%,与发达国家通常35%以上的占比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②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50年代的社会保障水平处于非正常状态,进入6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恢复。因此,以1960年的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为参照,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除了人均GDP水平不足500美元的日本外,其他几个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均超过了10%,联邦德国甚至超过了20%。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却不足5%,显得严重偏低。


(2)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必要性


①从社会政治稳定和收入分配角度看


国民越来越期望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适中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改革以来,我国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我近来, 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


②从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看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通常以社会保险为核心,而社会保险缴费的强制性则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基础。当社会保险基金遭遇诸如入不敷出等风险时,国家财政通常发挥其作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的角色。国家财政汲取能力较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当增加也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无论对于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来说,还是对于其他项目支出的资金需求而言,我国财政目前的支出水平都很难予以满足。特别是有些需要政府负担的社会救助项目,有限的财力使本来应由政府介入的领域政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收 入再分配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来说,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国家财政的汲取能力,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的比重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基础性工作。


③从企业的承受能力来看


鉴于社会保险项目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保险缴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反过来也会对社会保险费产生重要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的平均水平为20%,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企业缴费率都明显偏高。从表面上看,企业缴费率的偏高会直接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④从城乡结构来看


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事实,城镇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与我国偏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对经济效率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是由于在城镇居民中存在着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造成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非城镇或农村居民却几乎未能享受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福利,因此,事实上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水平偏低的社会保障。


(3)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


①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保障支出必须依赖经济发展,但并非任何意义上的福利支出都会削弱或阻碍经济增长。某种意义上的福利支出可能带来经济增长,或为经济增长创造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阶段,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的比例本来很低,加之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难免回出现失业率上升之类的问题,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是应该的。我国在目前阶段应适当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的比例,这不但会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还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要辨证地看待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之,存在着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随着经济发展适度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得大多数人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赢得经济和社会更加健康、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 


②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的比重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 8..34%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这种财政支出结构是不合理的。因此要发挥财政在筹集社会保险资金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建立稳定的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超收的增量除用于法定的支出外,其余应主要用于充实社会保险基金。与此同时,要防止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过高于 GDP 的增长,出现福利国家危机。因此除了建立 GDP 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正常支持机制,还要建立二者的动态弹性机制,使社会保障支出随着 GDP 的增长动态变化,但处于适度区域内。


③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当前农村要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和基础,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社会化养老措施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不同地区社会保障的标准、社会保障模式也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形成层次分明、标准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发达地区保障程度高一些,欠发达地区保障程度低一些。财政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变以前重城市、轻农村的状况,提高财政对农村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④改革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有升、有降”的方针。取消一些不合理、过高的福利项目,改革工资制度,实行工资货币化;改革一些垄断性部门的福利制度,降低其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投入,福利乏术和储增加对城市低保户、无劳动能力者等弱势群体的投入,保证其过上有人格尊严的生活;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保证公民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总之,把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到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阶段,既达到了保障目的,又把水平控制到一个合理适度的水平。


⑤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将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农村的家庭养老能力也将逐渐减弱。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来自于养 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全体社会公 民都纳入社保已迫在眉睫。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其次,有必要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最后,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⑥加强社会保管费的征管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已经形成了由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险部门共管的格局。一些地方由税务机关征收,另一些地方则由社保经办机枪办理。对于究竟应由哪个机构征收,学者和专家之间也存在分歧。社保专家们赞同将社会保险费定义为费,由社保经办机构统一征收。而一些财税专家则倾向于由税务机关征收。当前针对社会保险的各项管理授权不足、权责不清,应对社会保障机构集中授权,垂直管理,以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的监管、 稽查力度。此外,应加强舆论宣传,重点宣传缴费对职工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待遇的影响,提高企业和职工对社保的认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以便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全面与逐步推进使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的二元化社会格局也有了弱化和松动的趋势。但城乡的差距也逐渐拉大,在社会保障方面更是日趋二元化,由于其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所以迫切要求国家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配套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2. 比较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的两分配效应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研 ]


答: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的两分配效应比较如下:


从再分配来看,分配基金来源体系可以划分为现收现付制( pay-as-you-go,简称PAVI)和积累基金制两种最基本但截然不同的类型。


(1)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制度安排。它以当年或近期内资金收支的横向平衡为资金筹集和待遇计发的原则。养老保险收入仅仅满足当前预算期内的支出需求,而不为以后存留积累资金。养老金分发时则考虑个人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和退休后的资产数量,将基金相对平均地分发给退休者。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代际赡养”,即由当前工作的一代人供养退休的一代人。


(2)积累基金制


积累基金制指的是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以固定缴费率在养老金账户上积累资金,由基金管理机构对私人账户进行统一投资管理,劳动者退休后按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数量从个人账户上领取养老金。基金制在预测未来时期养老保险支出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在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缴费率,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在个人账户上积累资金,以此筹集社会养老基金。它遵循的是“同代自养”的原则,劳动者在下作期间为将来退休时期的消费做准备。


(3)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基金制的再分配效应比较


①在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安排下,在待遇计发方面较多采用确定给付制,年金的收益是确定的,与缴费并不密切相关;在资金筹集方面较多采取工资税的形式,有时也以政府财政收入为补充(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安排)。在公共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下,政府往往承担相关的立法、筹资、管理和保证提供年金等主要责任,负责对实际收入进行代际和代间的再分配。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角度看,现收现付制的实质是代际的转移支付,由工作的一代人支付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


②积累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相比,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对个人而言,由于缴费与退休收益直接挂钩,基金运作透明度高,所以可以激励个人的缴费积极性,并减弱提前退休的倾向。完全基金制的缺点是:资金积累对经济波动、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基金的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贬值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只有当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而且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能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时,才适合实行这种模式。另外该模式缺乏互助互济性,收益与缴费数量和缴费年限直接挂钩虽然可以调动个人积极性,但是却使收入再分配与风险分担的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保障低薪工人和劳动能力丧失者的老年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