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投资、消费,一向被看做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然而今春以来,疫情突然卷土重来,对开年来的消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再加上国际局势突变,也让出口因素更加不稳定。
中车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列数字轨道胶轮电车(DRT) 图源:澎湃影像
5G设备建设
但是我想说,即便是新基建,它也不是说为了“稳经济”的目的才去投的。“新基建”的需求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扩张。与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有关的一些新的经济活动,统计局说大概有40万亿的规模。数字经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经济当中最活跃的部门,所以它就会产生突破这些新经济活动所遇到瓶颈的需求,所以它有这个需求,才会有这样的投资。
而且“新基建”肯定不都是政府的投资,新基建有相当多的投资来自企业,企业占大头。
不论政府的投资,还是企业的投资,只要它都是有需求的,这种有需求的投资才是有效的投资。
其实即便我们的经济遭遇了2020年那样一个疫情突发事件的冲击,为了稳定经济,政府也没有不计成本地来扩大它的投资,相反,政府出台的反而更多是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补贴与减税降费的政策。
所以,即使我们的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也不要不计成本地把投资当成一个救命稻草,不然的话,又会造成很多的资源浪费和日后的债务负担,拖累经济的增长。
观察者网:有学者认为,从去年消费外贸和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投资是最低的,这说明202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所拖累,因此要提振2022的经济增长需要从扩大有效投资上寻找突破口。怎么看这种观点?
张军:前两年的出口大幅增长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偶然情况,不是必然,因此不能把它视为常态。如果把它恢复到正常情况的话,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也只有一位数。这是我们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的必然趋势。
你如果看投资跟消费,其实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能说投资相对更差了。这些年投资也好,消费也好,其实总体上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它们的份额其实都是相对的,“三驾马车”当中有一个跑得快,份额就会上去了,其它的份额就会相应地下降。
就消费而言,我们要看到,近年中国在家庭的消费开支上面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基本上能稳住当前的一个局面就差不多了。
透过需求侧去想中国经济的问题,应该会想到后面更基本的问题是更重要的。靠现在的稳投资也好,或者稳消费也好,稳外贸也好,其实都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中国经济有更长期的问题,这些问题难以靠宏观政策轻松解决。
(刘骞对本文采访整理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