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南海南康公司注册公司(佛山南海注册公司流程)


2021年过半,回顾年初对南海局势的判断,吴士存认为自己的三点判断是准确的,即南海局势由趋稳向好向动荡不安转变;由总体可控向局部失控转变;由中国和有关南海争端的国家之间的共识大于分歧,向分歧多于共识转变。美军机频频抵近侦察、美国拉拢日印澳组建“四国机制”、南海周边国家在争议地区持续进行油气开发等都印证了他的判断。







中国要考虑如何有效反制




深圳卫视直新闻:英国航母群近日进入南海,进行所谓“航行自由”航行,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亚洲海域永久部署两艘军舰。您对此如何解读?美国罗织的这张“印太”网是否越收越紧?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它(英国)没有说两艘军舰要部署到南海,那么现在部署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是在日本,这两艘濒海巡逻舰吨位也不大,估计大概2000吨左右,有说法说它这两艘军舰一部署,对南海的安全形势有大的负面影响,我倒不这样认为。




英国航母在南海,兴不起太大的风浪来,它也不可能部署在南海,我27日在《环球时报》上有一篇文章,怎么样应对英国的航母,我说它不远万里来到南海,它不是为了享受南海“航行自由”的,它的防卫大臣华莱士是在东京和日本的防卫相会谈的时候,他提到了英国的航母群要穿越南海“争议水域”,我说这“争议水域”在哪?中国控制的南沙岛礁,还是西沙的领海,搞不清楚。从我们来讲,它既然是针对中国来,我们就要做好应对的准备,不妨效仿俄罗斯。前不久英国的驱逐舰在黑海克里米亚附近海域,俄罗斯开火警告驱离它。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因为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它不怀好意来针对中国,如果说不采取一定的、让它付出代价的反制措施的话,它可能还会再来。因为英国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8月31号它的军舰穿越过西沙领海,也是实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但它这次又来了,至少我看我们那次反制是没有打痛它的。这次要让它付出代价,它下次再来要三思而行。




如果英国好像没有付出太多的代价,那其他国家也会效仿。所以我觉得针对英国航母在南海的行动,我们还是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反制,避免这样的事件重演。




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所谓的“印太”网收紧,我倒不觉得是收紧,是美国开始编织这张网。我前面讲了“四国机制”,所谓的“印太”战略扩大化的趋势,我认为是“四国 ”,除了美日印澳,加上英国,可能还有法国,这次荷兰跟着来会不会也加入这个机制,暂时搞不清楚。所以这张网有扩大化的趋势,有从印度洋向南海地区延伸的趋势。这张网是针对中国来撒的,是不是在收?对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觉得我们要重视,但是也不能高估,因为四国里边它应对中国的目标也不是完全一致,相互之间也有分歧。印度有印度的想法,澳大利亚有澳大利亚想法,那么四国机制里边美国和日本走得比较近一点。




关于南海局势的三个判断




深圳卫视直新闻:我们注意到,您在《世界知识》2021年第一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2020年是南海形势由‘治’向‘乱’演变的一年”,您还指出2021年,中美南海博弈的延续性和争端当事国间海上利益争夺的突发性,使得南海局势由“乱”及“治”的前景不容乐观。如今2021年已过半,您如何解读当下南海形势?您对于未来南海形势有何研判?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我觉得我这个判断应该还是准确的,至少学界还是很多人同意我这个观点。我年初的判断就是几个转变:一个是由趋稳向好向动荡不安的转变;第二,由总体可控向局部失控转变;第三,由中国和有关南海争端的声索国之间的共识大于分歧向分歧多于共识转变。




看一看目前的海上形势,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安全领域的行动很频繁,比如说“航行自由”行动,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4次了,最近的一次是7月12日。针对中国在南海的空中抵近侦察,去年一年在南海就有几千次,今年到现在也有700多次,有时候一天高达几次,有侦察机、特种飞机,甚至还有战斗机,双航母。拜登政府奉行“多边主义”,所以在南海问题上它有“四国机制”,甚至还有扩大化的趋势。因为“四国机制”它叫“印太”战略,主要是美国在印度洋方向给中国“量身定制”的一个安全机制,现在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机制在向南海延伸。




3月12日,总统拜登在白宫出席四国首脑峰会。




今年2月,四国外长开了视频会议,3月,四国领导人开了峰会,而且承诺今年年底之前,还要开四国领导人的实体峰会。27日,英国的航母打击群已经进入南海,法国已经进入南海,德国也宣称8月份要把它的驱逐舰派遣到南海来,这里面离不开美国的背景。尤其是英国这次航母编队,“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两艘驱逐舰,两艘护卫舰,两艘运输舰,别忘了,还有一艘美国的驱逐舰,还有一艘荷兰的护卫舰,给它提供护航。




所以英国来,不只是英国想在南海实施“航行自由”行动,是美国因素使然。所以我说动荡不安,就是说域外国家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还有日本、澳大利亚。另外还有声索国的单边活动,主要是在争议地区的油气开发活动。2017年越南在万安滩,去年马来西亚在南康暗沙,此刻马来西亚的钻井平台还在南康暗沙,目前还没有停转,文莱也会有小动作。




另外在争议地区,包括这些国家它们所控岛礁上的岛礁建设、设施部署还在悄悄推进,这些都是南海出现的新的不稳定因素。像油气开发争议地区,中国是倡导要共同开发的,你不能从事单边开发活动,你马来西亚开发了,菲律宾和其他声索国也会效仿,整个南海就会乱。那么中国可能会采取相应的行动,阻止这种无助于南海和平稳定的单边行动,可能出现一段时间的这些地方形势有所不稳。我的一个总的判断,南海形势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还是存在的。




增强互信 回归合作




深圳卫视直新闻:您认为各国应该如何应对南海海上安全出现新变化的态势?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吴士存: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相互之间缺乏互信,你不相信我,我不相信你。




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增强互信,回归合作。因为这些声索国,像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它认为在COC(“南海行为准则”)签署之前这段时间是他们推进单边行动的窗口期,通过这种单边行动来巩固和扩大它的既得利益的窗口期。所以中国倡导的海上合作,尤其是DOC(《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合作,它没有太多的兴趣,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问题在于怎样把大家的兴趣、注意力回归到合作。因为南海问题的最终出路,必须要回归合作。南海争议涉及到的岛礁数量之多,牵涉到的国家数量之多,争议重叠的海域面积之广,全世界绝无仅有,短时间内解决南海问题,不可能。







唯一的途径还是得回归到合作上。先搞一些低敏感的、容易起步的,比如海洋环保,尤其是渔业资源。南海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渔业资源日益枯竭,这是公地悲剧。这个地方,你不来捕鱼,我就来捕鱼。中国把自己管住了,我们从1999年开始在南海北纬12度以北实行夏季禁渔,但是你禁渔了,别的国家它来了,你不来我来,而且来更多的渔船,这就导致南海南部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南海是我们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家园,我们要保护自己家园,要共同来保护渔业资源,使得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另外是环境领域面临的挑战,加上海上搜救机制的缺失,我说过南海如果有朝一日发生像在墨西哥湾几年前发生的泄油事件,将是一大灾难。我们没有相应的搜救设施和机制,泄油以后谁来处置?哪个国家来牵头?设备在哪?不知道。所以要未雨绸缪,把这样的合作机制建立起来,然后要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还是有责任有义务。我们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家,另外我们也具备岛礁基础建设的能力,具备给整个南海周边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尤其是海上搜救设施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方面中国应该率先做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