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开展文明交通“大拇指”活动
茶山镇超朗村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
东莞时间网讯“真的没想到,文明创建惠及到横沥这样的小镇、田头这样的村庄。” 秋日的一个午后,横沥镇田头村村民、“东莞好人”陈日牛发出感慨,几个月来,村里的卫生好转了,环境也靓了,日子越过越舒心。走进田头文化街,街道整洁有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一股文明、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逸颐艺舍博物馆,正将曾经旧厂房林立的片区带向产业发展的更高层次。
华丽变身的田头村,是东莞持续、深入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东莞作为一座勇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城市,一刻也未停止文明创建的脚步。众所周知,东莞有着特殊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如何将高标准的文明创建工作延伸到镇村?如何让“文明之花”开遍东莞全域?东莞不断思索、加压、发力。
尤其是最近五个月来,东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今年5月13日在莞考察调研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对东莞要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要求,深化认识、提高标准,城乡一体化推进、全民共同参与,以雷霆之势、铁腕手段扎实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代理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基层文明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几个月来,全市公益宣传氛围大幅提升,镇容街貌明显改观,示范镇带动效应明显,文明创建引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赢得高埗市民群众广泛好评。这场立足全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大提升行动,正发生着成风化人的“化学反应”。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全市上下正用实际行动不断砥砺前行,全力推动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凝聚共识
同一城市 同一标准
努力克服特殊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带来的对基层文明创建思想认识不足、标准要求不高等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一直以来,东莞坚持物报税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两手硬”,于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特殊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结构,东莞精神文明创建存在的重市区、轻镇村等问题,逐渐与中央、省对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要求、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不相适应。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率中宣部调研组莅临东莞考察。刘奇葆指出,精神文明创建有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丰富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东莞在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城市。
而在此之前不久,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对东莞等四市提出,要立足新常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发展,下大力气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迈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茶山现代化新征程。
中央对精神文明创建提出的新要求,对正在谋划更高水平发展的东莞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为东莞打造现代化文明城市指明了方向。一直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前列的东莞意识到,要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地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并确立了市镇村一体标准,“以市区要求抓镇村、用市民标准育农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镇村文明创建升级,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全市域覆盖。
随即,市委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要求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文明创建列为重中之重,推动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覆盖全市域,努力成为中央和省的文明创建范例。
6月8日,市委书记吕业升部署实施文明创建“四大提升工程”和整治提升“十大行动”,要求全市加快补齐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短板,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一场声势浩大的基层文明创建热潮,自此在全市掀起。
东莞行动
试点先行 标本兼治
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动真碰硬、持续用力,迅速扭转基层文明创建的不利局面。
“客观而言,当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都是越拖越难解决的短板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吕业升发出铿锵之音。
共识已经凝聚,号角已经吹响。以市委书记吕业升,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分别担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的东莞市基层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成立,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市、镇领导带头立下“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以问题为导向,东莞迅速出台《东莞市2016年镇(街道)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方案》等多份文件,并将文明创建整治提升百日行动的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成85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由市分管领导牵头,并设立了直接责任人。
东莞规划出清晰的基层文明创建图谱。以抓经济项目的劲头来中堂抓精神文明创建,实施“四大提升工程”(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工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记账升工程、社会民生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争取一年半内取得明显成效,并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记账镇街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明年,继续抓好巩固提升,确保东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在这场明确目标、拉高标杆、动真碰硬、持续用力的“文明创建”热潮中,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铁腕整治“战役”打响:
东莞向户外广告、城市“牛皮癣”动刀,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整治,提升公益广告氛围和核心价值观融入,提升城乡规划和基层服务水平,提升市民素质;
东莞坚持试点先行,确定了横沥、茶山和麻涌三个示范镇。横沥镇大力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抓长效机制促优化提升。茶山镇着眼于常态化管理,把解决重点问题与全面管理相结合。麻涌镇在短时间内迁坟2万座、清淤165万立方米,清理养殖场窝棚16.5万平方米;
东莞高标准培育13类示范点,明确具体建设标准,如制定了文明市场7个大项和23个小项建设标准、示范村建设的“十个一”标准。取得明显成效后,将示范点标准全面推广,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态势;
东莞注重标本兼治,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取得长效。我市调整镇街领导班子考评办法、建立文明创建问责机制、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仅经费保障一块,就调动各方力量组织实施311个500万元以下、总投资额超过9.5亿元的文明创建工程;
此外,东莞注重群众参与,掀起全民创建热潮。茶山镇组建5支10人巡防队强化督导,成立百余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举行千人骑行活动倡导文明,发动万人齐齐高埗莞参与创文;横沥茶山镇成立青年突击队、开展“文明创建大家谈”、“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莞城街道开展“文明手环”万人传递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
创建惠民 成风化人
“以文明创建工作来统揽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工作,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实现更加协调的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市委书记吕业升的部署,通过一系列举措,化成了当地居民脸上满意的笑容。
伴随创建工作的深化,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到实处,东莞的镇容街貌发生明显改观。截至9月30日,全市拆除违章户外广告超过10万块,增设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16.07万块,公益广告比例达到30%以上。全市清理卫生死角超过28万处,处理违章建筑1万处,签约“门前三包”户数41.76万户,修复市政设施约2万处。
茶山站前路至茶兴路路段,让人眼前一亮:十里旧街已换新颜。这条全长8.9公里的道路通过旧墙改造工程已经成为集“生态、文明、展示”为一体的文明创建示范街道。据介绍,自文明创建工程实施以来,茶山镇政府投入3000万元对沿街旧墙进行清洗,用油漆重新喷涂,并对沿街建筑表面进行重新包装,目前已经完成约200米长的建筑墙体改造工程,沿街商家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往来的客人。
从茶兴路向前便到了东莞火车站,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条条核心价值观标语不仅嵌入了路灯箱,还和茶山镇的村名、村景结合在一起。站在东莞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从“茶山八景”到“茶山歌中堂谣”,从“茶山旅游地图”到“茶山味道”,昔日的商业广告都被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广告所取代。
文明创建巩固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以麻涌为例,环境改善后的麻涌,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落地,真正实现环境优化美化和产业提质增效双赢,大大激发了基层文明创建的活力与动力。
基层文明创建有力地带动了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和素质的提升。“以前少数行人看到车辆少时过马路会闯红灯,现在,有了‘大拇指’志愿者的劝导,市民的文明意识提高了,都会按交通信号灯通行,而且行人和车辆会互相礼让”。在长安镇“文明交通大拇指行动”现场,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全市范围内推进的“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在东莞发生了成风化人的“化学反应”。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变化,折射出我市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效,让各界对东莞取得更大的成果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基层精神文明创建不是一阵风,而是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有厚度、有深度,有韧性、有活力,报税对得住人民、经得起检验的文明城市”,吕业升描绘的创建愿景,全市上下正用行动不断践行,全力推动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创建镜头
文明创建齐参与 这里的变化“静悄悄”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习惯了”到“要改变”——随着我市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不断高涨。
镜头1:
村民自发成立“创文服务队”
每天8点,高埗镇低涌村的大街小巷便会准时出现50多名佩戴着印有“低涌村民创文服务队”字样的“红袖章”的村民,鲜艳的“红袖章”成了低涌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东莞
这支由本村中老年村民组成的“创文服务队”, 专门负责对村内环境高埗卫生状况城欠佳的背街里巷、闲置地进行清理和保洁代理,对乱摆卖行为进行劝喻等工作。“在整治提升行动中,一些村民看到各级干部都在清扫马路、清理‘牛皮癣’,他们受到了感染,也自发地行动起来,刚开始是三五个村民在行动,他们带了头,陆续就有更多村民自发加入进来。”低涌村党工委书记黄卢厚告诉记者。
据介绍,创文服务队每天8点开始至下午5点30分,负责固定路段和片区的卫生保洁。目前,队员已从7月成立之初的20人发展到超过50人。3个月来,队员们清理了近500吨垃圾。
在低涌村的带动下高埗莞,高埗镇的高埗村、卢溪村、三联村、上江城村等8个村也相继组建了创文服务队。
镜头2:
村民的意识发生“静悄悄”的变化
“不仅村容村貌及文明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群众的文明意识也在‘静悄悄’地发生转变,看到环境卫生变好了,现在村民都不乱丢垃圾了,出门主动找垃圾桶。”石排镇赤坎村党工委书记叶林志说。
记者在该村走访了解到,通过文明创建,村民的文明意识大大增强,大家都能自觉做好“门前三包”,并把垃圾放到固定收集点。
叶林志告诉记者,一些企业主尤为肯定文明创建成果,大家看到企业周边环境变好了,文明氛围改善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也进一步提升,员工更讲卫生,大家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团结了。
“补短板、促提升”行动为基层各方带来实惠获“点赞”
“补短板、促提升”工作,究竟给基层带来了哪些变化?群众的反响如何?日前,东莞本报多路记者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感受市民身边的变化。
核心价值观进了企业
东莞企业众多,但不少企业忙于生产,往往对精神文明创建不够重视。记者走访发现,经过四个多月的整治提升,这一领域的“短板”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东坑镇,仟贸电机(东莞)有限公司,以独特的育善、养善、行善、积善、弘善“五善”理念构建友善企业,令人耳目一新。
记者看到,该公司在文化长廊边,用12块花岗石精心雕刻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自然环境相融合,培育和谐友善氛围;公司食堂的每张餐桌上都贴着“感谢国家、感恩父母”等字条,员工每次就餐前须先诵读感恩词。
该公司董事长宋鸿赞告诉记者,公司还设立了爱心基金,目前,资助员工金额累计超百万;公司在宿舍走廊设置阅读区、图书角,鼓励员工自觉学习,提升素质;公司每月还对员工进行两次道德培训,传授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群众点赞老旧街区整治
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但部分老旧街区基础设施老化、脏乱差堵问题突出、环境较差、居民意见大。经过创建、整治,茶山站前路至茶兴路路段这条23年的老街,有了不同的“味道”。
从东莞火车站走出来,整洁有序的站前路,让人眼前一亮:两边墙体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十分显眼。不远处,泽景体育公园里一片绿树红花,早已不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闲置地。
在茶兴路经营一家五金店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过去的站前路、茶兴路两旁,建筑城较为老旧,有的饰面材料脱落,街边店铺招牌也极不规范,看起来特别凌乱,“就是脏乱差,看不见老街记忆,只看见让人心烦的乱象”。
这一切在经过整治改造后大为改观,建筑外观焕然一新、店铺招牌也统一了风格。吴先生说:“改造后,街道面子变样了,里子也更好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擦亮窗口细心为民服务
该分局副局长黎少锋介绍,“补短板、促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分局积极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岗位操练等活动,提升窗口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创新服务手段,依托“互联网 ”,全面推行网上办税。目前,已经实现网上申报、网上报税、网上认证、网上代开发票预录入等功能,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办理多项业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