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结转产品成本会计分录,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16万的小汽车卖了26万。


会计上说要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还要计“本年利润”。


什么结转意思?他怎么不说人话?


看完下面的图,你就能整的明白了!


原理依旧是如此简单!


图片说明


我们回顾上次分享的做账基本原则:等价交换和确定利益归属原则。


会计做账是做什么?难吗?其实一点也不神秘,看完你也会做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成本是产品消耗的所有资源的总和。产品


成本账难做?记住这句口诀,门外汉也能做成本账和报表!


产品销售和成本结转依旧使用这两个原则就能搞定!


延续前面的案例和数值,假设经过生产加工,企业现有1000万资产,其中:银行存款297万、原材料88万、产成品(小汽车)16万、半成品2万、设备119万、厂房478万。


如下图所示:


资产明细


我们先脑补一下这些资产在报表中是怎样存在的。


所有账务处理,无非是资产负债表中各个模块的此消彼长。


只要我们把经济业务和报表联想成一个互动的整体,那么,不仅是账务处理信手拈来,出报表也就是顺带的事。


对应的报表


假设我们把成本16万的小汽车卖了26万。


是等价交换吗?有人说是,公平交易,你情我愿。


但会计上是16万和26万的事儿。


小汽车是我们花16万就造出来了,换回来的是26万的真金白银。


所以不能用等价交换原则。


排除等价交换,剩下的就是确认利益归属原则。


16万到26万,我们说这是资产的增值。


企业整合16万的各类资源,组成一台小汽车,然后通过销售实现增值。


记住:


资产的增值(盈利)、减值(亏损)等等一切价值变动,利益都归属于股东!


资产的增值(盈利)、减值(亏损)等等一切价值变动,利益都归属于股东!


价值的增减变分录动,都会通过核算和账务处理,转移到所有者权益中去!


16万的东西卖26万,资产通过对外销售实现资产增值,16→26,增值10成本会计万。


实际就是企业把轮胎、钢材等16万的资源完工,通过整合,以汽车的形式26万卖给消费者。


如果企业整合20万的资源,15万卖给消费者,那就是资产减值,20→15,减值(亏损)5万。


如果的18万材料在仓库腐烂变质了,那也是资产减值,18→0,减值(损失)18万。


不是等价交换,收入和付出不一样


16万的小汽车换回26万现金,赚了10万,利益归谁?当然是股东。


于是我记


收:现金(银行存款) 26万


付:小汽车 16万


差额:利益归股东 10万


会计会这样记


借:银行存款 26万


贷:库存商品-小汽车 16万


贷:股东利润 10万


PS:利润自然就是归股东的


灵魂画风继续


我们脑补一下,报表和现实交易的联系。


我们就是把“产成品本月-小汽车”从报表里拿出来,换回消费者手里的现金,然后塞回报表里。


但是,我们发现塞回去的现产品成本金比原来小汽车更大了。报表左边会比右边会计高出一截来。


怎么办呢?


怎么办


会计做账最后的结果虽然是


借:银行存款 26万


贷:库存商品-小汽车 16万


贷:股东利润 10万


但会计会利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这些科目把账做的更清晰一些。


收到的26万,会计会单独做一笔记录,记录自己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 26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26万


付出去的小汽车,会计会单独做一笔记录,记录自己的付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万


贷:库存商品-小汽车 16万


收入和付出的差额10万,就是归属于股东的利益。


计算差额时,会计做一笔记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26万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万


贷:本年利润 10万


“本年利润”10万转来转去,最终会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里面。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在报表中是股东权益中的一项,最后加到所有者权益合计里。


销售完成后,报表就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成本结转的本质就是


收:现金(银行存款) 26万


付:小汽车 16万


差额:利益归股东 10万


但会计为了方便统计数据和财务分析,添加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等等科目。


有了这些科目,我们就可以编制利润表,可是计算存货的周转率等等。


经济活动和会计报表的互动


这些核算看上去很复杂,但,反映的经济实质就是物品的流通、等价交换以及资产的增值。


只要我们能在脑海中,让资产负债表经济活动和会计报表同步互动。


那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那些莫名其妙的科目。


那些科目换了马甲,我们只要查一下科目说明,分录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


结合报表项目的同步变动


会计报表的中的项目包含了不同会计科目的内容。


其他特殊情况,比如应付账款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应收账款的贷方余额之类的处理,我们按规则调整一下就行了。


这些繁琐的、无聊的操作也只是“术”上的伎俩。


了解了背后的实质,我们就算不用那些术语,依然能正确的核算和分析。


感谢大家的支持。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期待更多有意思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