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大队书记(当个村支书一年能捞多少钱)



王献礼是六八届高能捞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后原本可以去当兵的,可他因为左眼视力不好,没能去当兵。街道办事处也答应尽快为他安排工作,可到了1969年的年初,王献礼的工作还是没有着落。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王献礼决定去陕北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说自己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1969年3月中旬,刚过完元宵节,王献礼就坐上了北京开往陕西的知青专列,开启了他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涯。只是一起前往陕北插队落户的知青基本都是初中毕业生,像他这样的高中毕业生,还真找不出几个。


历时三天三夜,王献礼来到了陕北一年延安地区的延川县,他和十四名北京知青被分派在庞家山大队第二生产小队插队落户。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庞家山大队虽算不上偏僻,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少,可庞家山大队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再加上那里是丘陵山地,耕地只有少部分川地,乡亲们的生活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差不多。知青们来到庞家山后,暂时住在了二队队部的那两孔土窑里。队部大院紧挨着牛棚,知青们居住的那两孔土窑就在队部大院的里边,和牛棚、羊圈隔着一道矮墙,土窑的门窗很破旧,虽然能挡住牲灵,却挡不住风寒,一铺土炕上睡七八个人,还真有点挤。除了这些,还有难闻的羊粪和牛粪味。不过庞队长说了,等春天暖和了,尽量想办法改善知青们的居住条件。


第一顿晚饭是在男知青们居住的土窑里做的,主食是玉米面馍,一盆酸菜炖洋芋(土豆),还有半锅萝卜豆腐汤,外加半碗咸菜和半碗辣椒酱。饭菜虽算不上丰盛,但大家觉村支书得还算顺口,也都吃饱喝足了。


吃罢晚饭,庞队长简单说明了一下庞家山二队的基本情况,也让知青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庞队长得知王献礼是个高中毕业生,非常看重他,当即推荐他当了二队知青小组的组长,还说让他担任二队的记工员。


知青们在家歇息了一天,跟着庞队长上山打了几天烧柴,一年一度的春耕备播生产也就开始了。第一当个天参加生产劳动是从牛棚羊圈往外担粪,两筐湿漉漉的土羊粪足有百斤重,社员们挑起来轻松自如,知青们挑起来可真够吃力的,特别是女知青,挑着两筐湿漉漉的羊粪,走起路来就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走不了多远就得放下担子歇一会,从牛棚到场院一里路远,女知青要歇好几次才能到地方。王献礼虽然年龄大两岁,体质好一些,他挑着百斤重担,也是气喘吁吁的。


挑了三天羊粪,庞队长观察了一下知青们的劳动情况,几个社员代表在一块合计了一下,决定每天给女知青记五分工(女社员每天七分工),给男知青记八分工(男社员每天十分工)。对于这个工分标准,知青们不太满意,社员们也有意见,庞队长只能夹在中间为难。


当天晚上,王献礼把知青们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先让大家倾诉一下心中的委屈,诉说了劳动的苦累。然后,王献礼总结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他笑着说:“我今天挑了九趟粪,庞队长挑了十三趟,他比我多挑了四趟。他每次都挑满满两筐羊粪,一趟至少比我多挑十五斤。给他记十分工,给我记八分工,我觉得庞队长吃亏了。咱大少钱家都把自己的劳动量和社员们对比一下,谁要觉大队得自己的劳动量比社员们多,我就出面替谁讨公道,也给他争取和社员一样的工值。”


听了王献礼的话,大家都鸦雀无声,谁也没说话。停顿了一下,王献礼又说:“根据咱们的劳动量,庞队长给咱们评的工分有点高,所以社员们就有意见。要想不让社员们有意见,咱们要想和社员们挣一样的工分,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好好参加劳动,多干活,咱们的劳动量超过了社员们的劳动量,自然就少钱能和社员们挣一样的工分了,社员也就没有意见了。”


从那天起,就算再苦再累,知青们谁也没说过苦累,就连女知青,压肿了肩膀,也照样往山上挑粪,女社员挑两趟,她们也挑两趟。看看知青们不服输的劲头,乡亲们都笑了,大家都同意知青和社员们同工同酬,谁都没意见了。


春耕春播生产结束后,锄完头遍地,紧接着就是收割冬小麦,看看山坡麦地可怜的收成,再看看川地长势喜人的麦田,王献礼想了很多。收割村前那块坡地的麦子时,王献礼看到中间垒砌了地堰的那片平整一些的土地麦子长势就好,坡度大的地方麦子长势就很差,王献礼得到了启发,他提出了在山坡地垒砌地堰修建梯田的想法。虽然社员们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庞队长却爽快地对王献礼说:等到冬季农闲,咱们搞一下试验看看嘛。


那年秋收结束后,庞队长提议让王献礼当了二队的副队长。那年冬季,王献礼带领全体知青和社员们奋战一个冬季,三拐沟沟坡上那块三亩半的坡地变成了梯田,第二年春天播种了玉米,当年秋天的收成比往年翻了一番还多。


1971年冬季,庞家山二队全体社员都投入到了修建梯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去了,其他生产队也都展开了修建梯田的大会战。没多久,庞家山大队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事迹就登上了地区日报。那年年末,王献礼被公社知青办和公社革委会评为模范知青,公社书记还让王献礼写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年夏天,在庞家山插队落户的北京知青,王献礼成了村支书第一个党员积极分子。那年秋天,庞家山大队得到了一个招工名额,大队书记同意让王献礼去县里当工人,可乡亲们都舍不得他走,王献礼只好把当工人的机会让给一年了其他知青。


在庞家山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多,王献礼对庞家山周边的地理环境都有了详细的了解,经过多次实地勘察与测量,王献礼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在庞家山泄洪沟的上游(两山之间的一条山谷)修筑一条拦水坝,把山洪拦在山沟里,雨季能够减少山洪暴发的危害,春季或干旱季节还能用蓄积的山洪灌溉抗旱。筑坝蓄水成功后,下游那片平坦的川地还有可能会变成水浇田。


在庞队长和大队书记的支持下,王献礼往公社和县里跑了好几次,到了1973年初冬,在泄洪沟筑坝蓄水的工程总算拉开了帷幕,庞家山大队五个生产队的社员全部出工,还有邻村和公社的支持和物资援助,工地现场真的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场面十分壮观。那年年末,王献礼被公社党委任命为庞家山大队的大队书记。


之后的日子里,王献礼错过了两次进城当工人的机会,1975年那次千载难逢的推荐上大学的机会,王献礼也让给了别人,他已经多次表态,拦水坝不完工,他是不会离开庞家山大队的。


1975年年末,拦水坝工程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山上负责开山采石的庞庆军(小名狗娃)在处理哑炮时发生意外,不幸身亡,拦水坝工程被迫中断,县里还下派了工作人员到庞家山调查事故原因。一个月后,水利工程才重新开工。


北京知青在陕北(资料图片来源网络)(右二为北京知青丁爱笛老师)


庞庆军是庞家山二队的社员,当年二十当个五岁,他家女娃爱爱刚满三周岁。看庞庆军的婆姨麦玲(庞庆军的婆姨叫李麦玲,她娘家是山后李家沟的)和娃娃那么可怜,王献礼心里很难受,可当时大队也没有经济收入,就算想资助她母女俩,也是有心无力呀。


从那以后,只要能抽出一点时间,王献礼都会想着给李麦玲挑一担水或送一担柴,她家娃娃生病了,王献礼也会帮着请医生或去买药,李麦玲的男人是为修筑拦水坝身亡的,大队应该承担照顾他婆姨娃娃的责任。


1976年初夏,庞家山大队修筑的拦水坝完工了,当年秋天蓄水成功。为了筑坝蓄水,王献礼付出了很多,刚满25周岁的王献礼头上长出了白发。因为修筑拦水坝,王献礼也得到了公社和县里的表彰,他两次被报社记者采访登上了头版。拦水坝的成功蓄水,为庞家山及下游邻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年山洪没有泛滥,当年冬小麦播种,下游一部分川地变成了水浇田,也缓解了旱季人畜吃水难的问题。


拦水坝成功蓄水,王献礼了却了一桩心事,可庞庆军的意外身亡,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每当看到李麦玲和她的娃娃,王献礼心里就难受,这孤儿寡母的,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因为王献礼总是帮李麦玲挑水打柴,村子里渐渐有了闲话,大家都说李麦玲长得漂亮,和王书记还挺般配,王书记干脆娶李麦玲做婆姨算了。也有人说,他俩早就睡在一铺土炕上了……


那年秋收后,王献礼把李麦玲娘俩分的口粮给她扛回了家,李麦玲为王献礼倒了一碗热水,眼含泪水说:“王书记,谢谢你对哦(我)娘俩的帮助,以后你就不要来哦(我)家了,哦(我)是个寡妇,哦(我)怕坏了你的名声。”


听了李麦玲的话,王献礼心里很难受,他啥也没说,就默默离开了。


过了没多久,二队的庞队长就来给李麦玲提亲了,庞队长给李麦玲介绍的男人就是王献礼。听庞队长说要给自己介绍对象,介绍的竟然是大队书记王献礼,李麦玲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她哽咽着说:“多少哦(我)是个寡妇,还带个娃,哦(我)配不上王书记。”“麦玲,你就说愿意还是不愿意,王书记是啥人,咱大家心里都清楚,王书记可是真心的。”庞队长说。


1977年春天,王献礼顶着父母坚决反对的压力,他和李麦玲领取了结婚证,娶了带着女娃的寡妇李麦玲,一家三口住在了大队知青点那孔闲置的窑洞里(当时在庞家山大队插队落户的北京知大队青已有大部分人通过招工招干或推荐上大学进城了)。对于王献礼的这个决定,也有少部分人不理解,但大多数人都夸王献礼是个有情有义多少的好后生,都为他伸大拇指。


得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公社张书记书记第一时间就派人来到庞家山通知王献礼,让他去公社一趟。到了公社,张书记对王献礼说:“献礼,高考恢复了,你是高中毕业生,赶紧准备一下,参加今年的高考。”“张书记,我都结婚成家了,婆姨也怀了身孕,还参加什么高考。再说了,马上就要考试了,也没时间准备了嘛。”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王献礼很兴奋,可一想到李麦玲娘俩还有未出世的孩子,王献礼就泄气了。就这样,王献礼错过了第一年的高考。那年年末,李麦玲生下了一个男娃,取名王思京,看着白胖的娃娃,王献礼很高兴,眼泪都流出来了。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在庞家山插队的北京知青孙书堂考上了大学。李麦玲知道了王献礼不去参加高考的原因后,就劝王献礼:“娃他爹,为了咱们的娃娃,你就去考大学吧,你考上了大学,我和娃娃脸上也有光。到时你放心去上大学,我在家带娃下地劳动,不会让娃娃们受苦的。”


1978年夏天,在公社张书记和庞队长的支持鼓励下,王献礼参加了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津纺织工学院,于当年秋天离开了庞家山大队,踏进了高校的大门。王献礼离开庞家山那天,全村的乡亲们都出来为王献礼送行,一直把他送到村口,一直目送他和庞队长(那天是庞队长赶着队里的毛驴车把王献礼送到公社汽车站的)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


王献礼上大学走了,村里顿时传出了风言风语,大家都说李麦玲就是个瓷脑,千不该万不该也不该让王献礼去上大学呀,王书记上了大学,就不会回来了。李麦玲也想过这个事情,她不止想过一次。不过,李麦玲已经想好了,就算王献礼不回来,她也不恨他,她也会好好把娃娃养大。


王献礼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重工业局工作,李麦玲带着两个娃还是在庞家山大队生活。王献礼不在家,村里的乡亲们和庞队长给了李麦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特别是庞队长,为李麦玲操了很多心,受了很多累,就连王献礼的娃娃生病,都是他背着娃娃去看病。王献礼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他又回到了庞家山大队,看到面容憔悴的李麦玲,在稠人广众面前,王献礼紧紧把李麦玲搂在了怀里。在庞家山待了三天,王献礼带着王思京回到了北京,王思京的户口也迁到了北京,落书记在了他爷爷奶奶的户口本上。李麦玲因为要陪着爱爱读书,她没有跟王献礼进京。


王献礼带着自己亲生的娃娃走了,村里人又传出了风言风语,大家都说这回王书记一定不会回来了,指定不会要李麦玲娘俩了。就连庞队长,也有这样的担心。李麦玲虽然相信王献礼的人品,可她心里也不踏实。毕竟王献礼是国家干部了,还在北京工作,换成别人,谁还会要一个满头高粱花子的农村婆姨?


1987年夏天,爱爱考上了延安师范学校(中专),送爱爱去延安上学的前两天,王献礼带着王思京回到了庞家山村,把爱爱送到学校,办理完入学手续,王献礼直接把李麦玲带到北京去了。李麦玲惦记家里的责任田和那几只鸡鸭,王献礼笑着说:“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我都跟庞队长交代好了,责任田里的庄稼让庞队长收割,责任田以后也由他耕种,鸡鸭等一些物品也送给了庞队长家。过两年你要想家了,我就陪你回去看看。”就这样,三十七岁的李麦玲离开了陕北,来到了北京。


目前,王献礼和李麦玲都在北京生活,有时也到延安女儿家住几天,他们夫妻俩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去年秋天,王献礼和李麦玲还去庞家山看望了乡亲们,九十一岁的庞队长虽然有小脑萎缩的毛病,好多人都不认识了,可看到王献礼,他还能叫出王献礼的名字。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时隔这么多年,说起了当年在陕北插队落户的往事,王献礼还很激动,他说当年陕北农村的条件确实太差了,乡亲们的日子太苦了,自己当年虽然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但自己不后悔也问心无愧,能为陕北的乡亲们做点实事,再苦再累也值得,他说心甘情愿。说起他娶了带着一个女娃做婆姨的事情,王献礼笑着说:“现在想想,我这能捞样做是对的,要不然,她娘俩可咋生活啊。再说了,麦玲虽然是农村女子,可她淳朴善良通情达理,爱爱也善良,有这样的婆姨和娃娃,我很知足。老话说,心存美好,万物皆美,心存善念,天必佑之。我很欣赏这句话,麦玲在别人眼里是个寡妇,可她在我心里却是个好婆姨。看看我现在生活的这么幸福快乐,真的是上天的庇佑。”


王献礼老师说得多好啊!心存美好万物皆美,心存善念天必佑之!我赞同!




作者:草根作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