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雨伞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是多少(雨伞的税收分类编码是多少)

【编者按】


在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一直在全国“领跑”的厦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争做“生态省”建设排头兵。“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携手各级各相关部门,始终以助力加快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生态环保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期完成上级赋予的改革任务,打造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获得各界广泛认可与赞誉。


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排污权交易”“智慧环保助推生态发展”这三大亮点,从先锋、智慧、创新三个篇章切入,全面展示“十三五”期间,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成绩,看这些亮点与成果,如何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引领作用,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看厦门——这个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如何用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劈波斩浪、奋勇前行,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绽放耀眼光彩。


“以前,如果我们要办环评审批,大概要好几个礼拜才会得到批文。这次,我们把材料递交到窗口,批文马上就拿到了!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还节约大量人力,这对企业发展来说,真是最给力的保障,难怪不少重大项目要选择落户厦门!”谈到环评审批改革,柯达厦门数码影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在我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无疑是一颗亮眼明珠——时光追溯至六年前,自2014年环境保护规划被纳入“多规合一”平台起,我市就走在全国前列,正式拉开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幕。此后,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携手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将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审批改为承诺备案,为自贸片区内企业办理环评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把生态保护红线融入厦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体系,将环保辅助决策前移,打造“互联网 政务”便民服务通道,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机制……厦门的环评审批改革,层层突破,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模式”,不断展示出特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精神。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全力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一项又一项改革创新措施,充分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守护绿水青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求新求变、求严求实,在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这条路上,我市奋进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歇。日前,在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的“十四五”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专家研讨会上,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代表厦门作典型发言,介绍我市在深入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创新经验和亮点成效。今天,让我们从“厦门环评审批改革成绩单”启程,一起看看“十三五”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亮眼成绩1


深度融合多规合一共建共享“一张蓝图”


2014年,我市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将环境各要素融入社会、经济、国土、城乡等各领域,拉开了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幕。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生态控制线的空间定点、定位、定桩,使生态保护区域牢牢固定在“一张图”上,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明确了底线,撑起了一把“绿伞”。


具体来说,深度融合后的多规合一,就是将《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厦门市生态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等环境空间管控要求以及所有规划环评要求的8个环保专题,全部纳入“多规合一”平台,“一张蓝图”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辅助决策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生态环境部门即可提出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行使生态环境准入“一票否决”。


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这步战略性规划,打开了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自“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共参与项目生成6924个、可研协调79个、工业项目生成164个、意见征集7148个,否决建设项目12个,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腾飞保驾护航。


亮眼成绩2


建立生态准入导引纵横交织“一张绿网”


在这座海上花园城市,不同的区域应该发展什么项目?在工业园区,引进和推出项目应该遵照什么依据?生态准入导引的建立,纵横交织起“一张绿网”,让城市发展有了绿色标尺。


“近年来,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各区分区规划等片区规划编制,我市逐步形成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园区规划’有机结合的规划环评体系。”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称,层级明晰、重点明确,就是这个体系最重要的特点。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完成了72个规划环评审查,并在片区开发和项目建设中进一步落实。


“在对全市规划环评全面梳理后,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特性,我们提炼发布《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据该负责人介绍,该《清单》具体包含五张子清单,涵盖全市陆域、海域、产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以及重点发展产业外其他产业生态环境准入条件清单。这五张清单,横向上达到市域范围全覆盖,纵向上则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全分类梳理,同时细化准入单元、准入工艺、准入要求,按照“三线一单”理念和方向,编织起一张严密的“生态绿网”。


而这张“生态绿网”的作用,就是充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底线的关系,确保环境不超载、底线不突破。所有建设项目通过对照清单,即可知晓可落地的区域和准入条件,项目环评文件准入审核照单索引即可。


亮眼成绩3


推行审批制度改革环评文件“一诺千金”


守护绿水青山,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一次次扎实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厦门始终求新求变、求严求实。


2018年4月10日,《厦门市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出台,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明确把生态保护红线融入厦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体系,将环保辅助决策前移,打造“互联网 政务”便民服务通道,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方案》选取全市8个片区和31个行业,率先试点开展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告知承诺制。《方案》出台后,相关企业申请环评审批,只要在办事窗口提交符合规定的环评文件及承诺书,工作人员现场就出具审批意见,送审的环评文件立等可取。“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作出承诺后,直接出具审批意见,至少节约审批时限22个工作日,从时间和成本角度看,真的一诺值千金!”福建省环安检测评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新举措推出后,诸多企业获益于这项改革,项目建设得以更顺利高效地进行。


不仅如此,对于环评技术单位来说,环评文件结论作为项目开工的依据,专业指导意见得到应有的重视,环评文件成为项目建设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的“说明书”,也让环评本质真正回归本质,这一诺亦值千金。


今年,市生态环境局还进一步拓展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范围,共有15类报告书项目、80类报告表项目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豁免30类登记表项目。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860个,其中430个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占50%,节约审批时限12900个工作日,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简政便民不断升级。


亮眼成绩4


组织开展区域评估


环评成果“一本共享”


近年来,我市对标对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凝聚各方力量抓招商促发展,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实当好美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和高质量发展的护卫者。


继续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出台准入清单、启动区域环评,就是为高质量发展绘就“绿色”蓝图的重要一笔。开展区域环评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基于科学细致的区域评估,实现环评成果“一本共享”,让特定区域内的环评工作提质增效,从而让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点项目以及事关民生的重点工程得以迅速落地、及时开工。


具体来说,这项改革措施就是在全覆盖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区域评估工作,通过在重大片区土地出让、划拨前,组织开展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一本总体环境影响报告书,统一告知区域规划的各类建设项目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


此前,环东海域片区翔安南部新城等片区完成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和审查工作。“上述片区内的医院、学校、房地产、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规划包含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都可以共享区域环评成果,建设业主直接承诺履行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告知的相关环境保护要求,无须再单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及办理环评审批手续。”负责该片区环境评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内环评成果“一本共享”,为所有有助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开辟了快捷的绿色通道。“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项目都能从中获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初步构建起“工业园区以规划环评为主导、项目环评差异化管理,其他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以区域评估为主体、一本环评管到底”的生态环境准入管控体系,并不断完善清单管理和告知承诺制,区域环评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亮眼成绩5


改革成果量化拓展


智慧环评“一点即通”


不久前,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发的“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准入清单》)应用系统通过专家验收,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厦门率先全国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数字化,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正式迈入“智能时代”。


作为“厦门市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系统的一期工程,“三线一单”应用系统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数字化。该系统集成了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188个图层,并与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参与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和决策。同时,对多规合一系统进行智慧化拓展,将我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数字化,加载准入研判和智能审批两大模块,输入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确定建设项目地点,即可自动识别项目准入结论,在智能审批模块可以实现自动格式化、个性化批复。


强大数据支撑、研判高效精准、审批智能便捷——智能化的系统依托全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区域开发、资源利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水平和更科学的决策基础,切实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也为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