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几条建议(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海南自贸港具备全球现有自贸港无可比拟的空间规模优势、大陆政策与市场支撑优势和高新技术运用后发优势,但也面临本底条件、国际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势必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自贸港发展之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南旅游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寻求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大关键词:高水平的“旅游 ”和“ 旅游”、贯彻“自由”、“全域度假化”、度假城镇群、营销创新。




在全球视野下,海南自贸港的旅游业虽仍初级,但优势强大且机遇显著,当突破既有产业思维局限,立足国际自贸港发展大局,树立全新资源观、资产观和资本观,谋划全域、全业、全员战略协同,全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







自1547年意大利热那亚设立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自由贸易港,近500年来自贸港及其衍生的自贸区在全球陆续普及,现有存量分别为130余个和2000余个,但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名利双收的前列地区屈指可数,整体上并非推动经济跃升的充分条件。




海南是有中国特色的自贸港



香港、新加坡和迪拜作为如今最受认可的自贸港,均为单体城市,面积分别约为725平方公里、1650平方公里和4400平方公里(迪拜自贸港区域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且仅香港为全域自贸港,而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实为全球第二个全域自贸港,更是唯一突破城市区划限制,以省/州级行政区划设“港”的地区。




然而,作为新晋自贸港,海南的特征有三:




一是货运规模小。香港、新加坡、迪拜和国内各沿海自贸区的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球前三十位,海南则尚未挤入中国港口排名前三十;




二是工业基础差。上述城市和地区均经历过工业化进程,曾经或至今仍是区域乃至全球工业生产中心,海南则目前基本不具备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供应链;




三是消费水平低。由于金融、研发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造成本地人口收入不足,缺乏包括旅游度假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高端消费能力。




可见,海南自贸港具备全球现有自贸港无可比拟的空间规模优势、大陆政策和市场支撑优势和高新技术运用后发优势,但也面临本底条件、国际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势必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自贸港发展之路。无论自然文化资源禀赋,还是长期产业发展基础,都指向旅游度假应该也必须在其中担纲重任。




海南是“非典型”国际度假岛



除却自贸港,海南的另一个身份“当然”是国际度假岛,然而与全球其他著名度假海岛目的地相比,海南仍然是“非典型”的存在。




若以行政级别为准,海南最直接的比照当然是夏威夷。概念中都是水清沙幼、椰林火山、乡风淳朴、美食丰富的热带海岛,其实大不同。




夏威夷州陆地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万,海南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8万,夏威夷州的人口密度仅为海南省的30%。夏威夷州年度GDP约为800亿美元,约合0.52万亿元人民币,海南省2020年GDP略高于0.55万亿元人民币,二者在伯仲之间,即海南省的人均GDP大致为夏威夷州的1/3。不算题外话,以2019年GDP的人民币计值,香港2.52万亿元,新加坡2.41万亿元,迪拜0.72万亿元,显然以各自的顶级代表相比,国际度假岛不必然指向经济发达,国际自贸港才是“含金量”更高的发展平台。




细账比总账更宝藏。夏威夷州的主导产业发展现状情况如下,以2019年为例。





第一,夏威夷州的产业经济集中度显著高于全美均值,说明该州产业结构相对简单,不具备完善的三次产业生产能力;第二,房地产业占比高于全美水平的绝对值超过50%,说明旅游度假发展仍以房地产业为最大参与者和受益者;第三,医疗康养和零售贸易均在全美均值上下,说明夏威夷州的度假仍以传统观光型为主,并未激发被海南寄予厚望的医疗康养、免税购物等新兴消费门类。




再来看看夏威夷州各县的产业部门分类占比情况,以2018年为例。





火奴鲁鲁(檀香山)作为州府所在地和夏威夷第三大岛,产业结构均衡,旅游度假发展不占主导地位;毛利岛作为夏威夷第二大岛和最重要的度假片区,体现出显著的旅游度假产业集群发展特征,产业集中度高,住宿、餐饮、房地产占比近半,也是唯一交通业进入前五的县;夏威夷县作为夏威夷第一大岛,主客共享特征鲜明,涉旅产业部门占比均略高于均值,而政府和医疗部门占比则略低;考艾岛是自然文化资源富集的夏威夷第四大岛,其产业构成与毛利岛基本类似,具备典型的度假产业集聚特征。







反观海南,以2019年为例,房地产业占比9.4%,住宿和餐饮业占比5.1%,这两个与旅游度假发展最为紧密的产业部门,在地方GDP中的比重显著低于夏威夷的水平,可以说是产业体系更为均衡,也可以讲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旅游度假产业主导发展区仍有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海口和三亚两市的GDP合计占全省19个市县GDP总值的44.3%,城市首位度显著高于夏威夷州,省域城镇功能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效率水平尚难支撑全域旅游度假的可持续高端化发展。(本节数据来自《2019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综上,尽管在国人心目中,海南已是海岛度假代名词,但产业经济关键指标表明,其旅游业规模、质量和均衡度等均尚处初级阶段,并未真正进入国际海岛度假市场的竞争行列,其2019年入境游客仅占游客接待总量的1.7%,夏威夷州的该数据为30%以上,海南要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国际度假岛,相当任重道远。




海南自贸港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南旅游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冠疫情给国际化发展带来更大困难,但也将1.5亿人次以上的出境游客群带回国内,过去1年的实践证明,海南成为这批客群最好的归宿,高星级酒店群的用户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然而,疫情乃至当前国际局势的余波可能对国内外游客的支付能力和出行条件造成重大深远影响,海南当未雨绸缪。




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的落实,为中产阶级们提供最富吸引力的登岛理由,无论是每年4000亿美元的出境游购物消费,还是更为天文数字的海淘代购,都呈汹涌之势流向海南,个中翘楚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就在2020年逆势实现收入倍增。但,此轮“阳光 网红 购物”的报复性消费,实难维系海南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进入海南省重点产业名录,意味着海南地方产业结构将实现前所未有的扩充与升级,从而令常住人口素质和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更能吸引大量高规格外来人才落户,这会大幅增强本地客群的文旅休娱消费能力。




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与脆弱性并存,人地关系处理事关全局和长远。多元化产业集聚意味着更大规模的用地需求,如何从过往势在必得的优先供地转而在新常态下参与用地“公平竞争”,如何在刚性“三线”间找到合法且合适的栖身佳处,旅游业需合纵连横,通盘谋划。




统筹存量与增量以应对多元功能诉求。海南在过去数十年间历经以房地产试验田、国际旅游岛、银发候鸟岛等功能定位为由头,以商品住宅为核心的数轮资产积累,如今存量堪称巨量。未来海南的发展导向必将从沉淀资产转向汇聚资本,旅游业并非唯一主角,全省产业功能呈现多元化趋势,构建以旅游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南自贸港国际资本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集群优质高效发展,是海南的重要课题。




海南自贸港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从自身出发,以全球为鉴,就海南自贸港旅游业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探索全国乃至全球最高水平的“旅游 ”和“ 旅游”。




海南是全球唯一兼具“多元产业功能的国际自贸港”和“以国内需求为主体的国际度假岛”两大功能属性的地区,这应成为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与核心抓手。未来海南不再是简单的国际旅游岛,而是寄望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交互,成为南海乃至更广大范围的国际区域增长级。




海南已明确“支持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支持海南国产化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加大对药品市场准入支持、支持金融业在海南发展、鼓励文化演艺产业发展、鼓励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落地海南、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支持海南统一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一系列自贸港产业政策。相关产业均与旅游业关系密切,如医药行业指向的康养度假,文化演艺指向的文娱夜游消费,商业航天和新能源汽车指向的特色交通,金融业和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落地指向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以及高等级人才的加速落户等。




由此,海南完全有条件在自贸港的支撑下,探索构建世界领先的“旅游 ”和“ 旅游”产业生态圈,实现产品、业态的“聚变”与“裂变”,形成在全球度假旅游市场的独创性和规模化优势。




二是将“自由”贯彻到底。




无论对于国内外游客还是投资者而言,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业的最大吸引力便是“自由”,所最期待的,当然是进出自由、投资自由、免税自由、特种消费自由,等等。




以著名的国际海岛度假目的地墨西哥坎昆自贸区为例,其自2007年起对外国投资者的长期有效签证期延长为5年,旅游签证允许停留时间延长至180天,办理签证工作日从原来的1个月减至12天,并建设免税购物区而非单体免税购物中心,同时适度发展博彩业等特种经营类适旅行业。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坎昆从原先相对廉价的美国加勒比海度假后院华丽变身为新兴的世界级高端海岛度假目的地,也是全球博彩业前十名地区中的最新成员。







海南当有勇气和底气,在更加广泛、专业和深入的维度上探索旅游业发展的“自由”之道,令投资者放心施展,令游客开心畅游,毕竟,“自由”正是假日相比平时的最大“红利”。




三是推进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全域度假化”。




海南的度假设施和服务体系长期存在“公私脱节”问题,世界级的高星级酒店集群之外,是“循规蹈矩”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即便是海口、三亚这样的大城市,也未能在无障碍设施、智慧化服务、城市家具、公共游乐和便利设施等等方面达到国际度假目的地的应有水平,这也是登岛游客停留时间偏短、活动范围偏小的关键原因之一。




为了引导游客留下来,动起来,海南有必要在全域均等化布局主客共享的度假目的地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市县的度假门类侧重,进行更为专业的配置升级。如以银发候鸟客群为主的地区,应配置高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和急救服务体系;以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海滨区段,应配置设备齐全、服务完善的公共码头体系等。




四是引导分工明确、联动高效的度假城镇群发展。




海南旅游业的“南北向哑铃型”与“西边不亮东边亮”产业空间格局不利于要素和客群流动,令海口、三亚的体量膨胀、功能复杂,其他多数市县发展滞后,导致全域旅游业的投资边际效益下降。




为此,海南应对全域城镇体系进行旅游业导向的功能梳理与划分,在海口、三亚双核之下,基于康养、会展、运动、医疗、航天等热点和潜力消费门类,打造一系列主题化精品度假城镇,形成分合有序、交互密切的全域度假城镇体系,特别是向中西部城镇适度倾斜。如此,才能有效引导专项度假业态集聚,高效利用全域立体交通体系,并最大化释放客群消费能力。




五是聚焦新媒体和会展业,加强营销创新。




无论根深蒂固的“越冬岛”,还是新晋网红的“购物岛”,海南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都不足以支撑其在国际度假市场中的鲜明定位,这也是海南国际游客少于桂林、大理、西安等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海南一方面应依托新媒体,特别是强调公私部门合作和内容生产质量,力争在“越冬岛”和“购物岛”之上,从国际自贸岛发展中谋求契机,突破全球海岛度假目的地的传统定位局限,塑造全新的国际度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应立足会展业,特别是博鳌和三亚等地的已有品牌优势,结合各市县的主导度假业态门类,打造更加丰富和创新的会展活动体系,配合新媒体营销,实现精准导流,从而推动全域度假城镇群的提速发展。




最后的最后,在全球视野下,海南自贸港的旅游业虽仍初级,但优势强大且机遇显著,当突破既有产业思维局限,立足国际自贸港发展大局,树立全新资源观、资产观和资本观,谋划全域、全业、全员战略协同,全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




本文作者:齐镭——来也股份副总裁、来也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