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会计法的发布时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实施时间)

清风徐来,百花齐放,又是个躁动不安的季节啊。


似火的阳光洒在你娇嫩的脸上,热情的鸟儿在你肩头欢快的歌唱,七彩的世界给你温暖的怀抱。这时,你该奋斗了!


新一季的会计考试又开始了,也许你是久经沙场的考场老手,也许你是初显身手的考场小白,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面对一次次的考试,你怕了吗?


面对考试,心态放首位,固然没错,但是,有了心态还不行,学习不是靠想象的,还得靠实践。


一条定律送给你:


知识点 做题=看书


有人会说:“看书,谁不会啊?”没错,只要识字都能看书,至于能不能看懂,会不会看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平时看书,重要的东西还要做一下笔记,更何况考试复习呢?看书的精髓是记录。


考试看书和吃饭长肉是一个道理。饭吃的越多,肉涨的越快。书看的越细致,了解的越透彻。而书是什么?书就是知识点和题的结合。


知识点如何学习?


1、涉及定义的知识点:例,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提取关键词:货币、计量、专门、企业、行政、事业、经济活动、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监督(控制)、经济信息、受托责任、经济管理活动。



类似这种简单直白靠记忆就能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关键词提取方式,省时也便于记忆。


2、涉及年份、数据的知识点:例,1985年1月21日,中国第一部《会计法》;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时间轴:在纸上或本上,画出一条历史轴线,将时间分先后记录在时间轴上面,这样就避免因时间点太多,造成记混、记错等现象。


3、涉及会计分录的知识点:例,用转账支票购买办公室用品一批,共计600元。分录:借:管理费用600,贷:银行存款600。


情景带入法:办公用品是管理的费用,属于单位统一管理发放的,转账则是要从银行拿钱,企业存于银行中的钱,所以即为银行存款。把每一个分录都想象成日常生活的场景,自然就能分清楚借贷的关系了。


4、涉及法律条文的知识点:例,现年49岁的王女士,是某企业的普通职工,在职期间一直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现因个人原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王女士可以办理失业登记,并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案例与条文相结合:根据经济法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因个人原因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掌握了知识点,习题又是怎样加以配合的呢?


切忌把书都看完一遍再做题,正确的方式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


1、错题记录:做题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将错误尽可能的降低,将知识点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把握。在看书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一个知识点再关键,它也要通过习题来验证的。将错误的试题记录在册,这样,方便日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每天一个错误的总结,时间长了,错误就会越来越少,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2、举一反三:做题的时候,要培养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的学习不是一个知识点就固定的一种题型,它会以多种题型出现在你的试卷中,做一道题,会一类题才是本事。不能盲目的刷题,不思解题思路。


做题,就是让你拥有一题多解的能力,同一题不同方法解的能力,以及多题同解的能力。做到了举一反三,你的学习更加高效。


3、题点融合:所谓题点,就是习题 知识点啦。你要做到的是,习题与知识点达到真正的融合,使其最大程度的匹配在一起。先题后点,目的是用习题去推进知识点的积累。


一般的想法都是知识点带题,先看知识点,再看题。有些时候,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当你觉得这招没用时,不妨试试先来题,再回头将题融入知识点中去,没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当你走上会计之路,必定任重道远!


同时,愿你能脚踏祥云,乘风破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