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公平视野下的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研究兼论对中国个税改革的借鉴(美国个税的联邦税与州税)



01


其次,当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和名义增速低于GDP实际和名义增速,201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为5.8%,低于2017年同期的6.5%。此外,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自2008年23%的增速连续下降至目前的9%左右。可以看到,在当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降个税可以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直接拉动消费需求。


02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以“美国优先”的口号,施行多项改革措施,力求美国重回工业霸主的地位,而其中,2017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通过税改法案(包含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从个税改革的影响上来看,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持续降低个税税率,整体而言均有扩大消费的效果。从收入端来看,税改后的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大幅提高,尤其是里根税改政策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连续四年上升,在198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达到5.94%,为战后以来增速最快。从消费端来看,个人消费支出对于税改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而后个人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稳定提升,其中里根税改后的个人消费提振作用最为明显,仅仅一年就结束了70年代末期的消费下滑现象。


2、美国个税改革典型案例——里根个税改革


里根总统上任前后,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及以后的“经济复兴税法”及“公平、简化和促进经济成长”的税制改革计划。


从1981年到1984年的四年中,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降低了25%,从原来的最低税率14%和最高税率70%,分别降为11%和50%。同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行个人所得税指数化。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美国历史上最短的折旧办法。折旧期分别为3年、5年、10年、15年。


虽然里根税改提振了经济,但是仍不免存在一些弊端,最富阶层增加了20%的收入,而穷人家庭只有富人家庭的1/4,而纳税主体中产阶级所获得的减税收益就更少了。美国家庭住户收入基尼系数自1980年上涨幅度加快,加速了贫富分化。此外,大幅降税,缩减了财政收入,进一步扩大了财政赤字。1981年为781亿美元,而在1983年已经上升到2078亿美元,两年内增长了166%。


0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税种合并、简化税制以来,个税只经过小幅微调。


2011年的个税调整后,工薪收入者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少至约2400万人,占总人口的不到2%。


2、本次新个税法五大亮点


综合征税的意义是在于将多项收入合并为一项进行计算。现行的税法中存在多项收入高于单项收入的纳税者应纳税额更少的漏洞。举个例子,王某月薪5000元,应缴纳税额45元(设各项社会保险为0),而张某月薪3500元,劳务报酬800元,奖金800元,合计收入5100元,应缴纳税额为24元(工资薪金起征点3500元,劳务报酬起征点800元,奖金税率3%)。由此看来收入更高的张某所缴纳税额比收入较低的王某所缴纳税额更低,这主要是因为张某的收入来源为多项收入。因此在施行综合征税之后,将统一合并计算多项收入的应缴纳税额,这一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发展。


据估算,2017年纳税人口约为1.54亿,个税改革施行后,2018年纳税人口将降为1.02亿;纳税人口比重由38%减至24%。尤其对于二线城市以下的纳税人而言,或将全部免除个税缴纳。这对推进居民“消费升级”,有着重大意义。


因此优化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的最惠人群为中等收入人群。相比免征人群的免纳税额最高为45元,而扩大税率级距使中等收入人群的最高减税额度远远高于45元。假如,某工薪阶层扣除五险一金后月收入为1万元,则当采用新个税法的税率级距征税将会比现行税法级距少征缴455元,每年将少缴纳税款5460元,相当于工薪阶层半个月的收入。


(4)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


(5)增加反避税条款,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列举扣除”中,一定限额内的医疗费用,子女抚养费,赡养费和某些类型的教育费与此次税改的转向附加扣除类似。


香港的免税额和减税额主要包括子女抚养和老人赡养;同时按照具体人数去降低抚养或者赡养压力;对于有明确开支的个人进修和长者住宿照顾开支(养老院开支)都按照实缴额进行减税,但也设定了最高额度,避免个人利用减税漏洞进行偷税漏税。


最后,由于相关专项附加扣除无法量化计算,我们以上测算均是未考虑专项附加扣除,实际上包含子女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在内的支出占居民收入已达相当比例,若考虑到专项扣除,无论是直接减少的个税还是带来的消费支出增量,都可能远高于我们以上测算值。


05


最后,我们罗列了相关大众消费个股,供投资者参考。


本文源自券商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