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从和义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西站到民族文化宫)

春天的北京,乍暖还寒。



丹珠昂奔(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锻刀》是一部史实性电视剧,这个史实反映云南人民的抗战故事。该剧情节精彩,人物鲜活,个性鲜明,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价值。一是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各个地方,各个少数民族,都为抗战的胜利出过力,甚至做出过巨大的牺牲。抗战,共同打造并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该剧的确也给这个命题以最好最有力的尝试和诠释。


赵化勇(中国视协主席):《锻刀》这部戏是传播正能量的正剧,这部戏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价值观是正确的,好看,吸引人。 看了这部戏之后,第一个是震撼,里面大大小小描写了好多场战争,令人震撼。这部剧故事感人,江小刀和萧以恒之间,有夺妻之恨,江小刀认为江美兰就是他老婆,而萧以恒和江美兰是夫妻,他们之间有误解。但一旦碰到民族大义的时候,什么矛盾都放下去了。那么多场战斗包括矛盾场面,都一个一个地解决了,电视剧确实拍得好。


李准(中国文联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首先,我觉得《锻刀》是一部有特点有影响的,值得关注、总结、探讨的电视剧。该剧在挖掘地域和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上有自己的特色。所有的主人公,故事的主要经历都是从昭通出发。从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锻刀》中的抗日创造了新的纪录,提出了新鲜的经验。


仲呈祥(中国文联评论家协会主席):首先要对云南省委宣传部,电视剧主创以及拍摄单位,能够坚定不移的从地方创作资源出发,拿出《锻刀》这部作品,讲述云南故事、中国故事表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够非常自觉地弘扬地方文化优势,那么我们电视剧不就百花齐放了吗,那种雷同化创作倾向不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了吗?


张德祥(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最近这些年来,电视剧创作出现了胡编乱造、架空历史的不良风气,从央视播出的这些数据和观众的反映,《锻刀》的成功对当前电视剧出现浮躁倾向,无疑是一个提振。不看这部剧,我还真不知道滇军到了抗日的最前线,这个抗战剧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抗战历史知识,作品的题材意义和它的价值都是可圈可点。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首先要对制作这部作品的云南朋友表示敬意,在当下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处在一个空前剧烈的震动时期,你们还在凭着良心创作这样一部正经的讲述抗日英雄故事的优秀电视剧作品,这真的十分难得。这几年我觉得一股恶意的金融资本撕裂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产业。电视剧作品的人物无非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地痞流氓。作品里面的故事呢,无非就是争权邀宠,聚众斗殴。你们不改初心,为人民创作,写人民生活,为人民树碑立传,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真的非常了不起。


王伟国(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原副主任):电视剧《锻刀》比较真实的表现了云南人民、昭通人民表现出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作品中的江小刀间接参加了各个抗日历史事件,这样的叙事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使作品有一定的历史广度和深度,更加强化了作品的历史针对性。作品的虚构人物,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特别是江小刀部队被日军残酷杀害的327人,他愤怒立誓为战友们报仇,于是总是冲锋在前,充分体现他的爱国思想和灿烂美好的人性光辉。


李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副会长):这个电视剧我是这几天补课看的,去年没有同步看。在抗战剧处于一个很混乱的环境下,云南做了《锻刀》这样一个戏,取得了漂亮的成绩,可喜可贺。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长):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历史背景的小人物的抗战,这个小人物抗战实际上反映了整个云南。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抗战史,也代表了我们整个抗战中少数民族抗战的一个贡献。这个戏的整个民族性,或者是说他的地域性,让我们知道整个云南抗战,对全国抗战的贡献。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里面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刘玉琴(《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说句实在话,这个电视剧还是挺吸引人的,每一个环节我都没有忽略。近年来,抗战题材的东西正在被人们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和形式来消费,但是这部片子还是很真诚,也很严谨,也很扎实的,在做一个良心制作,真诚制作。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锻刀》的主题,始终紧扣剧名,人物故事铺陈比较自然,剧中的萧以恒,包括陈皮、大虎等,他们和江小刀一样,是抗日战争让他们懂得了民族大义,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该剧展现了云南昭通的地域精神。


魏天顺(《求是》杂志社原副秘书长):看完《锻刀》,我觉得第一个方面是,地理环境合理的运用,为江小刀提供了刚毅坚韧的性格特色,贯穿全局。这种性格特色的运用,从本剧开局就达到了一个高潮。另外就是民族性格得刻画,彝族人性格豪放、善良。昭通地区特殊的地理生态,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以民族性格,三者交融,形成一个明显的特点,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文化,这种特殊的区域文化,最直接的就是英雄文化、英雄情结。


李星文(影视独舌主编):电视剧《锻刀》从题材方面填补了几项空白,或者是在原有的一些题材和类型基础上,有了一个新的拓展。这个剧是近几年来可能出现不多的电视剧滇军的一个新作。我觉得它跟以往的电视剧多少有点不同,以前的剧侧重展现民族风情,民族主旋律地位,这个剧也有民族风情,但很快进入军队,进入战争,由云南打到山东,打到武汉,一直到云南起义。这个作品传奇性比较强,同时又跟重大历史节点严丝合缝的铆在一起,没有违背历史事实。


陶国相(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云南人在整个抗战当中,做出了很多特殊的贡献,特别是我们参加台儿庄的很多后代,都希望有一部反映我们边军在战场上的作品,我们本着这样的目的,去书写这段历史,去创作这部电视剧。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是非常用心用情的,这个作品我们花的钱很少,但是产生的效果不错。总结电视剧《锻刀》的几个成功经验:一是中央精神的准确指引以及云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文化企业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和要求,积极筹划,开拓进取,贯彻执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战略。二是充分发挥云南本土作家的优势,深入挖掘云南本土题材。该剧以滇军血战台儿庄、武汉保卫战、滇西抗战、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海城起义和昆明起义6个云南历史片段为蓝本进行故事创作;三是充分依托北京的人才资源。该剧影视剧本由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工作室创作,著名编剧徐兵组织策划、资深编剧王军执笔,剧本历时3 年,数易其稿,精心制作;四是充分利用北京的影视平台和影视资金来共同打造,我们在北京成立云文影业投资公司,确保各个环节沟通顺畅,工作做到极致精准;五是该剧弥补了历史空白。该剧全面展示了滇军赴内地抗战的历史,还深挖了云南民族医药的历史,非常成功地植入了云南白药,电视剧的对白、台词中用了大量的云南地方、地域名词,是云南历史的真实再现。全剧对云南的自然风光、人文情怀、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宣传达到了极佳的效果,是‘云南题材,云南制造’里程碑式的精品力作。”


上官儒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责任编辑):“《锻刀》是我们去年播出的一个电视剧,单集收视率最高达到2.58%,最高单集收视份额达到11.45%,全剧平均最高收视率是2.18%。基本上我们央视8套里收视率过1%有一批,过2%很少见,《锻刀》收视率平均能破2%,这是我们去年播出的毋庸置疑的‘剧王’。第一集播出时收视率是1.63%,到最后一集攀升至2.28%,最后10集都在2.2%左右,非常地稳定,说明该剧的收视黏性和忠诚度非常高。去年我们8套在全台的15个开播频道里面,破天荒地成为第一名,其中有《锻刀》的贡献。”


特别提醒


昨天(3月10日),本号发布了☞☞附昭通332个岗位招聘具体条件,2017云南公务员招考设岗3129!由于截图时未能把岗位附带所有招聘条件截完,特此致歉。关于岗位的具体所有招考条件,大家可以点开本条微信左下角“阅读原文”,在权威网站“云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信息网”查询!


你还可以关注下面热点爆点


来源 | @昭通日报 微信(ID:hdwk2158200)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编辑 | @逐浪


校对 | 尹婕


审核 | @晴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