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北京民族文化宫陈卓(北京民族文化宫馆长)

“保护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用心灵感悟文化、用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国双面绣之乡。”6月13日一早,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城的主要路段,都拉着这样的大红标语。一些身着民族服装的黎族妇女、一些身着校服的中小学生,纷纷相聚在文明湖公园,让本来不大的白沙县城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陈卓比赛中


白沙大批非遗入选国家名录


“文化遗产日,是文化建设的主题之一,其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我县的2014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幕式。”韩永胜说,近年来,白沙对非遗工作高度重视。 韩副县长说,2006年,白沙成立白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白沙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制保障。2011年6月,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白沙黎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3年,白沙陆续建成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传习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1个、向民村黎族织锦传习所和南开村黎族双面绣传习所。 “目前,我们已经在白沙思源学校、民族中学、邦溪中心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元门中学等开设黎锦技艺实践课教学基础;我县文化馆已出版了《白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究》、《白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白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等非遗保护成果的刊物。”韩永胜说,值得一提的是,白沙已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了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岁女生参赛吸引众人目光


13日上午9时,身着民族服装、筒裙的黎族妇女和中小学生来到白沙青少年宫,她们席地而坐,拿出针线、布料、织布工具,穿针引线、脚蹬织布机紧张地忙碌着。白沙首届青少年黎族双面绣技艺大赛暨第三届黎锦技艺大赛在这里举行。


在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中,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吸引了众多嘉宾和记者的目光。


据介绍,小女孩名叫陈卓,今年9岁,读小学四年级。今年上半年,陈卓所在的白沙县第一小学迎来了“双面绣传承人”符秀英,在符老师的感染下,陈卓喜欢上了双面绣。“自从老师给我们讲了双面绣课后,我越来越喜欢上了双面绣。”小陈卓告诉记者,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外婆“绣花”,她很喜欢上面的花纹,为了参加今天的比赛,70多岁的老外婆还特别加班加点,为她织绣了此次比赛时身上穿的黎族服装和筒裙。


90岁“织女”获比赛一等奖


在人群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阿婆,正在飞快地拉线织锦,她灵活的动作,吸引了大家好奇的目光。


据介绍,老人自小跟随家人学习上面绣和织锦,她动作娴熟,眼不花、耳不聋,曾经获得省里、县里多项大赛的名次。


“她年龄虽然大了,但是她依然喜欢比赛。”旁边一位自称符阿婆徒弟的织女说,只要县里一有比赛,她都要来参加。她说,符阿婆老人每天早睡早起,除了吃饭、做家务,就喜欢织锦、绣双面绣。阿婆每年还能织出黎锦服饰五六套,一套服装也能卖出700多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