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到1954年,从18岁到20岁,阮仪三服役于华东海军(后改为东海舰队)吴淞基地,战斗在“古田”号军舰上,与残余敌对武装势力真枪实弹地抢夺上海到温州、青岛等地航线,三次荣立三等功。
2013年8月,阮仪三在平遥
2009年9月,阮仪三在平江路钮家巷口
1980年11月,阮仪三(右)与陈从周(中)在如皋水明楼合影
1952年3月,阮仪三在华东海军服役
1972年,阮仪三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同仁
1980年11月,阮仪三(后右一)与陈从周(前)在如皋水明楼合影
上世纪90年代,阮仪三在平遥
1980年8月,阮仪三一行在做平遥古城保护规划时留影
1979年,阮仪三在九华山
1979年,阮仪三在九华山作总体规划汇报
阮仪三与松浦晃一郎(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吴启迪(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万钢(时任同济大学校长),吴志强(时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合影
阮仪三给外国专家讲解江南水乡
2002年5月,阮仪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阿兰、兰德一起在南浔考察
问:传承者的队伍中有您的两个孙子。
阮仪三:我的大孙子毕业于同济城市规划学院,读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这个工作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的,由“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法国遗产保护城市联盟、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共同组织建立的。他目前在法国攻读历史建筑保护方向的博士,回来后会接续我的事业。小孙子念的是城市景观专业,也在我从事的专业范围之内。我的妻子从同济总务处副处长的岗位上退休,一辈子勤勤恳恳,同事们都叫她孙妈妈。我两个儿子、儿媳都是同济的教职员工。我们一家子几乎全是同济人,都为中国的城市保护效力。
我比梁思成、陈从周这些前辈幸福,因为我有第二代、第三代来接续我的事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