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渔薪建设银行的开户行(嘉鱼建设银行开户行名)

「亦熙品类品牌产业游系列之40」


陆羽从这里走出,蒸菜自此地飘香。


这里是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邻汉川、近应城,靠近京山、钟祥,毗邻,与仙桃、潜江、荆门隔江相望。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


陆羽故里、蒸菜之乡,是天门的两大标签。


日前,胡四斌董事长走在天门的街道、乡村,亲身见证了“无菜不蒸,无蒸不宴”的景象。即便是一盘再普通不过的萝卜丝,拌上米粉,蒸过后味道清香、软糯。


天门蒸菜,亦称竟陵蒸菜。


《天门县志》记载,距今6000多年前天门石家河文明的发掘物中,有陶锅、陶壶、陶罐、陶甑等陶器。


甑是指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如同蒸笼。更令人惊叹的是,石家河文明发掘物中,出现了稻种的遗留物及鸡、鸭、肉、鱼的残骨。


这意味着,6000多年前,天门就用蒸的方法烹制食品。不过,蒸菜最初是放在饭上蒸熟的。最早蒸菜的烹调方法也与今天不同,采用的是“清蒸”方式。


清蒸的烹调方法和清蒸鳊鱼的作法是怎样的?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给予详细记载。


据传,唐代,茶圣陆羽和恩师智积禅师,居住于天门西塔寺中。寺院旁有荷湖,他们喜食莲藕,经常烹制藕蒸菜。时至今日,天门仍流传民谣:“东湖的鲫鱼,西湖的藕,南门的包子,北门的酒”。


后来,陆羽藕蒸菜从寺院逐渐传至民间,原先的蒸素菜也向有荤有素转变了。


文化专家说,天沔一带特定的环境,导致蒸菜盛行。



自古以来,天沔(包括现在洪湖)一带湖泊众多,居民多以打鱼为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渔船上。饭菜很容易凉,蒸菜烹制简便、保温,自然而然就成为当地特色美食。


天沔一带可谓“无物不可蒸”:蒸鲫鱼、鳊鱼、草鱼、鳝鱼等;粉蒸肉(猪肉、牛肉均可),蒸茼蒿、萝卜、莲藕、南瓜、土豆等……



当地津津乐道的“天门八蒸”,其实颇有来历。民间流传着明代“嘉靖帝一语启八蒸”的故事。



相传,嘉靖皇帝潜龙时,由钟祥潜邸取道进京,途经天门。他宿店进膳时,店主将蒸笼格所盛各种蒸菜呈上。嘉靖询问菜名,店主以“蒸笼格”相答。



嘉靖觉得其名不雅,见蒸笼格中蒸菜为:土豆、贝肉、猪肉、牛肉、鱼等八种,遂为其改名为“水陆八蒸”。嘉靖称帝后,当地人又称之为“天龙八蒸”。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再次将其改称为“天门八蒸”。



就品类划分而言,蒸菜仅限于“三蒸”——蒸菜、蒸肉、蒸鱼。有贵客来到,主人以“三蒸”待客。过年迎春接福时,当地人还要以此“祀神祭祖”。



就烹制方法划分,“三蒸”又分清蒸、粉蒸和炮蒸,后拓展为包蒸、酿蒸、封蒸、扣蒸、造型蒸、干蒸等技法,统称“蒸菜九技”。



所谓“粉蒸”,就是将食材裹上米粉蒸制;“清蒸”是将食材放入调制好的汤汁,而后入笼蒸;“炮蒸”则是食材调味蒸熟,再淋上热油,沸腾涌现小泡,犹如放鞭般响声。



随着经济发展,天门蒸菜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天门三蒸”、“素三蒸”、“荤三蒸”、荤素混蒸、“九蒸”技法……如今,还出现各种调料佐味,形成一个完整蒸菜体系。




2010年,天门市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蒸菜之乡”。



2014年,天门蒸菜入选国务院礼宾菜单,并被《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重点报道。



2019年又登上央视《回家吃饭》栏目。



天门投资修建两条蒸菜街,打造三个蒸菜美食乡镇,以形成集聚效应。



天门发展蒸菜氛围日趋浓郁:定期举办比赛,开展技能培训,组织专家学者研讨天门美食文化,成立天门蒸菜研究会等……



自2010年以来,天门市连续多年举办蒸菜美食节。通过传统蒸笼展示、蒸菜展览、蒸菜大赛等多种形式,传承蒸菜文化,促进蒸菜美食文化理论交流,丰富蒸菜技巧技艺,推出一批蒸菜精品,培养了一批蒸菜名店名师。


2018年,天门举办中国蒸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则更进一步:除弘扬蒸菜文化、推进蒸菜产品研发之外,又增加了新内容:助推蒸菜品牌培育、催生蒸菜产业对接。


2019年底,中国(天门)蒸菜学院挂牌成立。天门蒸菜从此有了教研基地、人才储备和专业支撑。



随着时代发展,健康、低脂食品成为消费新趋势,而天门蒸菜“滚、烂、淡”,少油、清淡,回归本味,恰好赶上“风口”。



如今,天门蒸菜已走出当地,“速食版”蒸菜俏销全国各地。



水乡园食品公司于2018年落户天门,生产粉蒸肉、炮蒸鳝鱼、糯米牛肉、粉蒸莲藕、蒸茼蒿、珍珠丸等天门传统蒸菜美食。



水乡园公司推出的粉蒸肉、粉蒸牛肉、粉蒸茼蒿等速食产品,已俏销全国。该公司在全国各省主要城市设立销售网点,2018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在天门市烹饪协会协助下,该公司联合湖北省农科院开展科技攻关,瞄准蒸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制作、存储、保鲜、运输等诸多技术难题,逐一破解。科研助力之下,蒸菜的口感、营养和保质期均有所提升。


水乡园公司新上自动化蒸煮生产线,不仅提高了食品蒸煮品质和效率,还减少了四分之三的人工成本。


今年10月16日,随着“天门蒸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启用,标志着天门蒸菜往品牌化、产业化方向迈出一大步。 下一步,愈来愈多像水乡园这样的公司将拥有更广阔发展空间。


除了以蒸菜著称,天门的黄花菜也十分有名。


2020年6月,“天门黄花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黄花菜在天门种植历史悠久。天门俗称“三花”之乡,黄花菜即是其中一朵。这里曾家家户户种黄花菜。然而,上世纪90年代,天门黄花菜种植面积锐减。


黄花菜,曾是天门“金花”。《天门年鉴》记载:1985年该市种植面积达14754亩,总产2511.7吨。每年上调到省的商品黄花菜,约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当地人回忆:曾几何时,家家户户种黄花菜。春节吃团年饭,桌上必有一盘黄花菜。谁家媳妇生小孩了,往往会用黄花菜煮鲫鱼催奶。在镇上干部月收入仅几十元时,种植一亩黄花菜的年收入可超千元。有种植户靠种黄花菜买回了拖拉机。 盖新房娶媳妇儿更是不在话下。


上世纪90年代,黄花菜价格陡转直下,每公斤从4.6元降到1.6元。


原因何在?由于种植分散、制作方法不当、劳动强度大等多方面原因,传统黄花菜产业链难续往日辉煌。


2016年,当地人夏衡从外地回到老家汪场镇,成立天门三花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湖北荆萱食品有限公司。此番夏衡带着新的价值主张返乡:不能再用传统方式种植和经营黄花菜了,要用新思维、新理念、新加工方式与新种植模式发展黄花菜产业。”


黄花菜产业如何摆脱困境?


夏衡引进祁珍花等“早摘”品种,对社员只收鲜菜,合作社统一杀青、烘干、消毒、真空包装。此外,夏衡采取“合作社 农户 基地 销售”的一站式模式,推行订单农业。


过去困扰种植户的黄花菜烘干难题,如今也得到解决:合作社的烘干车间内,一套现代化专业烘干设备成为“烘干能手”。这是密封杀青烘干一体机,黄花菜先用100℃的蒸汽蒸煮8分钟,然后在65℃的环境下保存19个小时。


机器烘干处理方式,不仅可保障黄花菜品质,而且色泽青绿,形状好、糖分足。


品质保障方面,合作社的烘干车间、干品拣选包装车间、成品仓库等环节安装了监控设备、传感设备,黄花菜产品实现质量追溯。


夏衡算了一笔账,种植黄花菜每亩可收入9000多元。


截至2017年,三花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带动汪场、黄潭、渔薪镇等地200余户村民参与黄花菜种植。越来越多的人像夏衡那样信心百倍:重振传统黄花菜产业链。


2017年,荆萱公司制定的干黄花菜生产工艺被评为全省企业标准。


2019年3月,公司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令人欣喜的是,天门黄花菜已被评为湖北省20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从蒸菜到黄花菜,天门特色产业朝气蓬勃:30万亩稻虾、10万亩萝卜、8万亩花椰菜、4万亩马铃薯、2万亩设施瓜果、4万亩中药材……其中,张港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


目前,天门认证“二品一标”企业达17 家、产品30个,认证总面积为33.47万亩,其中绿色食品企业12家产品23个,有机企业1家产品2个。


当地人介绍,义河蚶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港花椰菜”、“天门半夏”、“岳口芋环”、“天门黄花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作为特色产业的主体,天门相关企业活力十足: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85家,其中国家级2家(庄品健、红日子)、省级14家;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