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后表圈 郑雪婧 绘
周勉:我女儿今年6岁,之前上的是小区里一所私立幼儿园,去年转到一所公立园。她妈妈之前打算让她早些转园,但我还是坚持让女儿多读了一学期。因为我发现她当时和私立幼儿园的同学们相处得非常愉快,有很多好朋友,希望她这个社交圈子能稳定一段时间,培养出持续的友谊。现在女儿已经转园一年,还常常回到之前的幼儿园去看望老师和同学。
女儿性格活泼开朗,很喜欢交朋友,最开心的事就是去小朋友家或者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一年多前,外公给她产买了一块带添加好友功能的电话手表,她用它添加了几个以前幼儿园的同学。孩子们经常互相发语音,约着一起去哪里玩(主要是小区内的几处广场)。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女儿和小朋友的社交从幼儿园里的“1对多”牌子变成“1对1”,并且因为这公司一改变,加深了她和不同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杨映云(化名)的同学。之前在私立幼儿园时,从来没有听见女儿将她列入“最好朋友序列”,但最近一年,两个小朋友天天用电话手表聊天。随着了解的深入,女儿对杨映云给出了“她脾气很好”“很关心我”等非常具体的评价,而这种评价与我对杨映云的观察是一致的。
孩子们经常会用电话手表分享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小秘密小八卦。在分享的过程中,女儿对一天的概括和归纳、名表每个细节的名表还原和看法都让我感到高兴。
孩子的确需要与同龄人共同成长。每当我发现女儿嘴里蹦出个新词,或发现她讲话使用了一套全新逻辑时,她都会告石家庄诉我是和哪个小朋友聊天学来的。暂且不管这些词汇和思维方式对错,孩子们之间能完全独立、平等地交流本身就非常重要。
但不得不说的是,电话手表也的的确确过度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我时常会带女儿出去玩耍和旅行,只要电话手表在身边,她的兴趣点常常会被占据,有时甚至到了对父母招呼充耳不闻的程度。最近一次旅行,一天的行程还未过半,她就嚷着要回酒店玩手表,给手表充电。这对于需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孩子来说,确实非常不利。
此外,我发现电话手表还会让孩子形成社交简单化的认知。在使用电话手表之前,女儿的爷爷每天傍晚会带她到小区广场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但最近一年时间次数明显减少,很多时候都是女儿拒绝出门。据我观察,在她看来,只要维系好和电话手表好友的关系就足够了,而且这种维系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能达成,得到的回馈绝大部分又都是正向的。
前段时间,班上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女孩不许女儿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甚至还有动手打人的迹象,女儿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直到父母和老师介入后,她才向妈妈吐露心声,“你终于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这件事让我意识到,电话手表之类的儿童社交软件,有可能会成为孩子在社交时逃避棘手问题和困难局面的“避风港”和“安慰剂”,就好比很多成年产人利用网络或游戏来逃避现实一样。
王春燕:我认为,电话手表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公司“赋权”,即让小学生像成人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拥有更多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是否有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于电话手表的使用是否具有一定的自控力等。代理
电话手表中的“摇一摇”“智勇闯关”“积分奖励”等功能,都吸引着小学生参与游戏,因此它揪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必然的。虽然为了防止分心影响学习,厂家还设计了“上课禁用”功能,但保证儿童的专注力不能单靠“禁用”牌子手段。如果没有意识到电话手表的媒介定位,任由儿童随心所欲放纵使用,那么它很有可能导致儿童成瘾,就像手机之于不少成年人一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认为电话手表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引发儿童攀比行为。在某儿童电话手表广告中,为了宣传其添加好友的卖点,使用了儿童耳熟能详的旋律:找呀找呀找朋石家庄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你也有呀,我也有,大家都是好朋友。在这里,“你也有呀,我也有”,无形中为儿童划定了社交圈,可能就会有相应的交友观念和攀比心理被植入到孩子的潜手表意识中。
白明山:我在采访中得知,石家庄张女士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从学校回来非要买电话手表不可,说班里几个好朋友都戴了,自己也要戴。张女士说,无奈之下给孩子买了某品牌的入门级电话手表,但孩子戴了几天就不戴了,说这个手表不行,不能跟同学的手表“碰一碰”加为好友。张女士说,为了不让孩子感觉低人一等,就又花上千元买了某品牌的电话手表。
张女士的孩子小雅告诉我,别的同学看到他们几个有电话手表,就嚷着让家长也给自己买。后来,大家都有了电手表厂话手什么表,每天比赛谁的积分多、等级高。手表里有一个“百宝箱”功能,根据每天的步数计算积分,还有每天点击(类似签到)这个功能,也能积分,里面提示“中午打开积分更高”。结果在小饭桌午休的时候,他们都躺在床上不睡,偷偷各玩各的手表。
电话手表的上课“手表厂禁用”功能,什么家长一般设置了此项,但个别家长忽略了。上课时,时而有电话手表响铃情况出现,就跟我们成年人在工作、开会时手机响铃一样令人烦躁。不过,即使家长设置了上课“禁用”功能,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还是能偷偷玩表盘,因为里面下载有一些娱乐软件。
据我了解,在一些网络交易平台,几十元即可提供解绑电话手表的服务,安装观看短视频、游戏等娱乐App可远程操作,专门有代理QQ群讨论“刷机”,在管理员(也就是家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破解,甚至可能成为传播淫秽色情的重要介质,可谓隐患无穷。
2021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手表管理工作的通知,我认为电话手表也应与手机一样被纳入管理。
王春燕:儿童社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通过儿童手表这一新兴电子产品,让我们对“10后”社交有了更新的认识。
责编:杨建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