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杭州智能化资质办理(杭州建筑资质办理)

“弱智”的由来



建筑智能化专业,常用称呼还有弱电专业、智能化专业;行业内戏称“弱智”专业(关于弱智的由来另外还有一段轶闻:据说HD院设立弱电院时,觉得名字太普通就加了智能化,名字变成了弱电智能化院 - 结果总被大家简称弱智院)。是建造智能建筑的专业。


在国内智能化萌芽的90年代初,那时很少提“智能建筑”“弱电”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系统;一般会具体说具体工程名,例如综合布线等。“弱电”说法大概在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之间才产生,在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大家都以通俗的“弱电”专业工程相称,成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代名词。


“弱电”一词的概念较模糊,一直没有官方标准定义身份,但是民间大都把“弱电”看成是一个以“弱电”工程项目实施为主的电子智能工程行业。但随着技术变迁,将“弱电”等同为建筑智能化已不准确,例如现在一般不把软件系统工程作为弱电工程的一部分,而防火要求设置的消防弱电系统一般也不再归入智能化的范畴。二者关系应是:“弱电是智能化系统中的硬件子项”。



简单点说智能化就是“建筑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弱智”的不悠久历史

智能建筑的历史非常短,远低于常规的建筑、机电专业,没有悠久历史,是一个随着建筑和计算机科技发展衍生而来的年轻鲜活专业。公认的智能建筑起源于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的,是对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进,称之为都市大厦(City Place),大厦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智能化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之后,日本考察跟进,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 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英、法、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 同期,由于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亚洲四小龙等区域大城市里,陆续跟进建起一批智能化大楼。





一般认为国内第一座大型智能建筑是1989年建成北京发展大厦。国内弱电智能化行业,历经三十多年,现市场规模超过9000亿。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历程基本可以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开拓期:黄金五年1990~1996


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和商务楼,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没有行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形成自由发展的局面。


智能建筑于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我国兴起,从引进、模仿开始了我国智能建筑的初创期。这一时期大约经历了 5年左右。其典型标志为 1996 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上海市地方标准和 2000 年颁布的GB/T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当时对智能化的理解还很懵懂的第一批弱电人开始代理国外的产品做工程,包括华为的任正非也是那时开始起家的;人才极度缺乏,对弱电智能化技术稍有了解的人都能成立公司,综合布线打模块,都是技术工种的活,更不说是交换机与路由器调试了。工程都是挑着做的,一般至少有50%以上的利润。


成长期:发展、规范1996~200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验收规范的陆续出台,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办公楼,包括写字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区。


这一时期,“智能化”各类系统产品和技术仍以引进为主,国内企业主要是对这些技术及其产品学习和消化应用。各地“智能化”试点蓬勃展开,政府各部门将智能化技术作为新科技推广,制定过智能建筑的若干“星级”标准,“甲(乙)级智能建筑”“智能住宅小区”。


管理逐渐正规;信息产业部、住建部都想抢占高地,于是有了系统集成资质、建筑智能化资质;2004 年,国家首次发布建筑智能化设计和施工企业资质标准,开始形成一个崭新的智能建筑行业。


成长期才是行业爆炸式发展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大量弱电智能化项目开始涌现,数以百万计的人如潮水般地进入了这个行业,一批科技的、智能的工程技术的公司纷纷成立。行业成为一个千亿级市场。一批行业协会纷纷成立,现在干得比较好的当属黄久松带领的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国智能建筑展览会也兴起了。


成熟期:竞争、内卷2004-今


我国智能建筑进入了成熟时期。在此期间一系列建筑智能化技术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相继颁布,“星级”、“试点”、智能化“示范”在建筑智能化市场上逐渐消失,智能化系统建设和运营走向规范化,成为新建建筑和老建筑改造中的“标配”。


在此期间,智能化信息技术产品不断国产化,逐步形成了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自主品牌。这些产品在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和市场的占有率方面逐步接近或超过国外品牌。


在此期间,智能化日益为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重视并成为热点。出现了数字社区(园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天网工程等。


但由于各自为政、智能化系统多数是孤立子系统单独运行,少有系统信息集成,即使一些构建了智能化集成平台的,也因行业、管理权限以及安全等原因而各自运行,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充分发挥各类数据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且各地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在政府重“政绩”,企业重利润的思想下,“有钱建设,无钱维护”的问题仍然普遍。当前,一、二十年间大量建成的智能化系统面临着维护和升级的难题。


建筑智能化行业也成为了建筑业的一部分,同样竞争到内卷的弱电智能化行业也有较多忧患。杭州行业内企业分包多如牛毛,一些公司快速裂变、开展挂靠收费;以前的技术、经营、销售变成了自负盈亏的项目老总,越来越没有门槛。资质业绩靠挂靠,挣钱靠鱼目混珠,标书靠复制,团队靠民工,设备靠赊账,中标靠低价……


展望未来:科技发展可待

随着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成熟,智能建筑行业的确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 GB 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看,与 2006 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是“信息化应用”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部分;标志了智能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各类系统信息的交互共享和应用!智能建筑行业的重点从“机”、“线”硬件转向“信息”、“数据”的软件。


对新时代的智能建筑行业作如下展望 :


  1. 智能化系统将逐渐上云。“云门禁”,“云监控”等越来越寻常;远程管理维护、存储、将越来越方便。
  2. 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随着 5G 及 LORA、NB-IOT 等物联网技术办理成熟,“万物互联”成为可能。
  3. 大数据将获得充分数据。系统逐渐打通,数据能够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实现交互和共享。
  4. 人工智能深入应用。人脸、行为、声音识别等技术更精准,扫地、快递等机器人成为常规。
  5. 硬件集成化,网络全光化。基于网络信息传输物理设备达到“极简”系统可通过改变控制软件实现多种功能。

行业管理的预计转变:

  1. 信息接口及数据标准将成为今后智能化技术标准的重点。
  2. 信息安全将成为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保障。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 年制定、修改并正式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 27项国家标准。
  3. 弱电行业更被认可,并将向更高层次提升。2018 年 9 月住建部颁布《弱电工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将弱电工程(指建筑智能化工程)一线操作人员作为 1 个正式的被国家认可的职业岗位。行业人才将统一列入国家渠道培养,对于智能建筑行业技术队伍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聊聊行业具体现状

市场规模,万亿可期

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程投资比重大致为:建筑土建工程40%左右,机电安装工程25%左右,装修装饰工程30%左右,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


国建筑智能化市场需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术的直接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在存量建筑中,每年约3%(平均改造周期30年)的住宅以及6%(平均改造周期15年)的工业、公共建筑会进行智能化改造。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既有建筑的智能化市场规模为3155.47亿元,2019年为3242.42亿元,同比增长2.76%。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建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为4969.28亿元,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5973.56亿元,较2018年增长1004.28亿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住宅建筑领域智能化占比最高,为38.72%;其次是工业建筑,占比为31.63%;同时公共建筑智能化市场占比也高达29.65%。



2019年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市场规模按地区分布



未来,国内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不断上升,加上已有建筑智能化改造,预计到2023年,国内建筑智能化办理工程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前景可期。


工程企业,群雄并立

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工程参与包括少数国际厂商和大量的本土企业。智能化工程行业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本行业中游的本土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一般较小,没有市场占有率占有绝对优势的企业。


目前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企业至少几万家左右,产品供应商也大体差不多,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家左右。同时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甲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三甲企业个数只有33家。


能在高端市场站得住阵脚的,"三甲或双甲"企业为主。但总的集中度较低,从从事建筑智能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规模进行推算,预计整个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


大公司核心人员离职组建新公司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


建筑智能行业工程企业集中度低的原因:


1、行业地域分散,


2、行业壁垒较低,主要为工程服务,无排他性核心技术


3、行业竞争还是以关系和成本竞争为主。


下面说说国内比较优秀的智能化企业,因为国内这类企业实在太多,就说一些比较出名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企业大、名声好,就一定能做好项目,还是要看具体团队的,我和很多国内著名的单位合作过,很优秀的企业,但项目做的一塌糊涂的也很多。


合资企业代表:曾经高贵过,现在还活的不错,主要做外资企业项目为主。

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08月19日,经营范围包括生产计算机软硬件产品;承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资质承包;电子工程专业承包;计算机网络专业承包工程;综合布线工程专业承包;销售自产产品等。


霍尼韦尔(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01月10日,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电气安装服务。安防设备销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节能管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安全系统监控服务;软件开发;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软件销售等。


依靠外资背景和集团公司有BA、安防、暖通等产品的优势,曾经是国内最优秀弱电公司的代表,参与过很多外资背景的项目,但随着国内弱电公司崛起,受到激烈的竞争。


国家队代表:大,有实力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分为太极股份和太极信息两部分,总部在北京,望京有个产业园区,电科15所下属企业,典型的国企。


中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于1995年投资组建,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的国有全资控股企业,目前为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直属全资子公司。中建电子主营业务智能化业务全国名列前茅。做了很多大项目。


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为中建三局唯一专门从事建筑智能工程设计安装业务的专业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年(原名武汉中建智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始创于1997年10月,是在原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工程公司基础上改制设立的,,是中国IT/SI行业具有九个甲级资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北京国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19日。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通讯设备;承接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系统集成;信息咨询;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等。


国家队的企业规模、实力都很大,而且依靠身份可以接很多国家大型项目。但是也有的公司有国企的问题,服务一般。


大学队代表:大学那些年的实力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前称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名字取自清华大学清华园最早的建筑、昔日用作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部。公司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电脑系统、宽带通信)、能源与环境两大产业。


浙大中控(SUPCON):最近刚在科创板上市,股权分散,其技术骨干大都和浙江大学有关。中控集团始创于1993年,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其集散控制系统是自动化行业首个“中国名牌产品”。


安徽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是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讯飞智元一直致力于推广建设具有语音特色的智能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与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信息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8年5月,是由东南大学、南京电子局等单位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有大学背景资质,来参与市场竞争,建筑有的辉煌过,有的没落了。


精装队代表:“弱智”还是被精装领导!




厦门万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被亚厦收购):1995-04-27在福建省厦门市成立,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信息网络、公共安防等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咨询、施工与集成,致力于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领域,集研发、设计、施工,在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办公等领域提供智能化设计与施工项目。2014年亚厦股份与厦门万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37位股东共同签署 《股权转让合同》收购上述股东持有的万安智能65%股权。


苏州朗捷通(金螳螂子公司):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7月04日。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系统、云平台、建筑智能化及工业自动化工程研发、设计与施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网络工程、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与安装维护、机房电子工程。


万安一直比较优秀,朗捷通是后起之秀,和精装相关就要这么秀。


其他智能化公司:干的早,赶上风口


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11-13浙江省杭州市,上市时间: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上市股票)。2021年“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银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是一家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据运营服务商,致力于城市大脑建设运营和服务。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的延华公司,2006年整体变更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曾经是上海最好的建筑智能化公司之一,但其董事长出事情后公司业务受到一些影响。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于2010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上市,基于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应用层、平台层和物联层产品,为智慧医疗、智慧建筑及智慧交通等领域提供城市物联网服务。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2月,是中国最专业的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建筑行业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建筑


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江西省和清华大学省校合作推动下,在南昌国家高新开发区设立的高科技公司。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2002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江西省首家民营上市公司。是最早从事智能建筑和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工程承包、系统集成、技术顾问、咨询等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捷通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金3.08亿元,属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成立之初即专注于数据中心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将系统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工程后期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塑造了全新的智能化工程和数据中心概念。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前提是要心无旁骛。


“弱智”设计单位:人人都是设计师,谁行谁上

智能化设计单位比较杂,可能建筑行业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专业有这么多来源性质各不相同的设计单位。从设计院到机电顾问、专业顾问、施工单位、产品厂家,大家都会设计,但又都很难做到统筹全局。就连业主也是两个部门在管,设计部门的弱电专业和公司IT部门。


智能化专业开拓期,大部分设计院是不具有此专业的设计能力的,当时国内的审图都不审核智能化的图纸。很多设计院也只会设计一个示意框图,后面交给专业智能化施工单位深化。此时期最好设计单位是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具有从设计到施工到调试的全程能力。当然施工单位也只是集成商,更核心的技术掌握在产品厂家手中,厂家一般对于产品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时候集成商还要靠厂家提供设计、调试、答疑等技术支援。有很多厂家为了卖产品也是设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帮助甲乙方设计图纸的。而此时期也是机电顾问刚进入国内的时期,由于顾问在香港或国外接触智能化比国内更早,拥有较深的设计招标和全程协调能力。由于此时智能化专业规模较小,还少有专业的智能化顾问。


智能化专业成长期,市场产生了一大批智能建筑专业设计施工的科技型企业,一批设计院纷纷成立智能化专项设计部门或专业团队,丰富了建筑业建设覆盖的范围,例如做的比较早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直到2004 年,国家首次发布建筑智能化设计资质标准,智能化设计成为我国建设领域一个正式有身份的设计专业。


智能化专业成熟期,智能化设计已经变成设计院必配专业,很多系统功能已较为稳定。多专业内容已并入传统机电专业,例如消防相关的、智能照明、分项计量并入强电设计,自控部分要求并入暖通。设计院一般能提供基本智能化图纸;虽然距离施工还需要一定深化,但已能表现出业主意图要求。随着专业设计单位的成熟,产品厂家逐渐退出设计领域,仅提供产品疑问咨询。业主IT部门介入弱电智能化网络部分的设计规划、实施、调试的全流程。为应对弱电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专业弱电咨询顾问逐渐兴起。仅仅是画图纸已经很难满足业主们的服务要求,还需要更专业的能力:


1、网络性能设计规划能力:智能化各系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一个运行稳定的智能化系统首先需要做好网络规划。



2、软件规划能力:智能化应用创新开始集中于软件层面,对软件系统规划要求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好用的前提。


3、熟悉技防规范及验收:公安技防越来越受重视,满足技防要求是智能化安防的必须达到的条件。


4、熟悉产品特性和价格:智能化子系统越来越多杭州,新产品也越来越多,必须跟进产品迭代的步伐,才能保证智能化设计不落伍;熟悉价格才能给业主以成本选择判断提供参考。


能做智能化设计咨询服务的单位:


主流智能化设计单位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设计院出身,机电顾问出身,施工单位出身。设计院出身类优点是:资质齐全,可以和主体施工图一并打包,减少拆分麻烦。机电顾问出身类优点是:是可以把智能化和机电一并考虑,减少业主协调量。施工单位出身类的优点是:这类单位设计一般更为落地,更懂产品和技防验收。


设计院类:


华东总院:参与了国内重要智能化规范的编制,有行业大咖WXA等,属于国内开展智能化设计咨询服务较早的企业。


中建上海院智能所:作为央企设计院的专业弱电顾问团队,吸引了行业众多优秀人才,与很多标杆地产开发商开展了战略合作,比如华润、万达、绿地、融创、弘阳等;同时参与了全国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一带一路文博会永久会址敦煌大剧院等。该所还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研究等方面有较多成果。


长江都市设计院:江苏省产值排名前三的设计院,这些年在建筑智能化方面深耕,与一些互联网大厂有战略合作,对于智能化有较多研究。


这个名单有点华东地区的地域性,一般各地龙头大院并设有专门智能化所的一般都有这个能力。不过在这个设计院人才凋零的年代,需要充分考察设计院的人力情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也不在少数。


机电顾问类:优势是可以把智能化和机电一并考虑,减少业主协调。


我之前文章中机电顾问中提到的中原五绝六家单位大都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不再详述。


由施工起家的专业智能化顾问:


万安智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内智能化集成单位中开展智能化设计做的规模比较大和服务比较好的一家单位,综合设计实力非常雄厚。


上海云思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上海思创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智能化设计咨询一直开展,口碑稳定。


虽然建筑智能化专业在建筑行业内历史短、比重小 、从业水平参差不齐;但其应运而生,发展快、以一种滚雪球的模式在长大,因为它的另一只脚在IT行业,其更新速度远超建筑传统专业。从电气专业的小弟到机电的引领只用了三十年,是现在作为建筑中的少有的可做差异化、做亮点的系统,插上科技发展的翅膀,未来可期!



最后说一句,这篇文章只是上半篇,还有下半篇,智能化技术简史,难度有点大,还没有写完,争取2021年能写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