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公益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新规定2021

9月5日是第六个“中华慈善日”。每年的这一天,上海慈善论坛都如期举行。2021年上海慈善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财富传承与慈善公益”为主题。论坛还发布了《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公益组织与公共救助》和《2021年互联网慈善报告》。


实现“第三次分配”还有提升空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一提法成为论坛的讨论焦点。


“所谓‘第三次分配’是相对于‘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而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税收政策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说,“第一次分配”以市场为主导,“第二次分配”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次分配”则是个人出于自愿,通过合法途径把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靠道德驱动。


“三次分配”为我国的慈善公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道路指明了方向,将推动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让每个人公平享有发展机会。他认为,现阶段我国实现“第三次分配”应在几个方面着力。首先,公益捐赠过程中的税收优惠制度还有调整空间;其次,“第三次分配”的发生和激励机制需要深入研究2021,加强政府财政扶持,调动捐赠人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健全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评估监督机制,强化信息公开,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突发事件中他们承担特殊角色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在题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力量全方位地参与到常态减灾、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工作,救灾的专业性、组织性得到较大提升。“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抗疫行动,以及今年7月的河南防汛救灾,慈善组织(都在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反应,发挥了慈善组织的积极作用。”


在重大公共应急事件的响应中,慈善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具有什么特殊优势?“首先,慈善组织通过发起多部门合作,减轻了突发事件因为‘急’而造成的‘缺口’,及时为救灾提供应急设施、物资装备和人力队伍。”


其次,慈善组织可以快速实现跨界协作和沟通。“慈善公益的特质和互联网公益的蓬勃发展,使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实现跨界互动。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第一时间和武汉市慈善基金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实现对接,同时链接起社区防疫、交通道口等抗疫服务。”


慈善组织还具新有激发社会公众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功能,传播现代慈善文化,吸引各界资源,为人们的爱心善心提供实现渠道。“慈善公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钟燕群表示,下一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探索设立突发事件专项储备基金,加强不)同慈善组织的合作,提高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响应、组织援助的效率。


传统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论坛上,《2021互联网慈善报告》正式发布。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公益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例,先后于微信公众号、抖音、新浪微博、等新规定平台开设官方账号,现有粉丝数总和超4.2万人,从规定2021年1月到8月推送视频内容逾450次,最高单次视频观看量超1.2万次,极大提升了社会对慈善事业关注程度。


近年来,通过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组织募集的善公益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额更是达到82亿元。从2019年至2021年4月30日,上海慈善网收到的捐款数额约达661万元,众筹平台的捐赠人次达到285965次,总共募集约5866万元。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慈善事业正逐步走向大众化、平民化,过去主要依靠企业捐献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