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打开昆明公共资源大数据监督指挥中心网页,点击全屏显示,可看到监管中心平台分为项目智控、专家智检、主体智测、营商智览四个部分,对招投标进行全方位智慧监管。去年实施至今,昆明智慧监管覆盖约500个工程建设项目。张健介绍:“通过智慧监管,可以发现专家与投标人串标,专家水平不足、素质低下等线索,为疑难项目调查取证及处理提供支撑。”
评标专家打分如果明显不公正,也难逃智慧监管系统的“法眼”。今年2月底,在对昆明西山区牛鼻村水库扩建项目进行评标时,评标专家刘某某在施工技术方案中对云南恩途的打分高于云南滇源,但是其余专家的打分趋势为去掉最高、最低分后,滇源均高于恩途,监管系统通过红色大于号提示刘某某打分偏离预警。监管机构马上组织其他专家重新论证,均认为刘某某的评审存在有违客观、公正情形。政务局遂对刘某某进行约谈警示。
实际上,智慧监管只是昆明市创新实施的公共资源交易三大监管制度之一。另两项制度是综合监管和信用监管。综合监管指以市政务局为责任主体,履行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统一综合监督管理职责,这成为昆明以招投标为代表的公共资源交易的根本制度。2014年至今,昆明市共受理、处理举报投诉近1300件,共有电子化运行项目2.5万个,参与投标近11万人次,积累数据26.7Tb。基于庞大的数据积淀,形成了智慧监管“技术工具箱”。
“过去对招投标是多头管理,各部门执行时常有偏差,效率低下。现在综合监管提升了行政监督平台应用效能,减轻了财政压力和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张健说。
“综合监管是制度设计,智慧监管是技术工具,信用监管是应用结果,三种制度共同确保招投标公平公正公开,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张健说。
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了昆明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营造公平守信市场环境的典型做法。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03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