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针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因地施策
引进产业 番薯混搭飞机
一村一品 贫困户全受益
长久谋划 产业持续运营20年
铺路修灯 村民出门易回家亮
生动样本 留学生赞中国脱贫
广外驻清远阳山岭背蒲芦洲村扶贫工作队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新建的民居古朴雅致,散养的走地鸡在柚子林中漫步觅食,鸭群在夕阳下踱着步子……这是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蒲芦洲村的新景象。要知道,在2016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定点帮扶前,该村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村容村貌“脏乱差”,每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0.5万元。如今,蒲芦洲村集体收入增长至近40万元,还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旧貌换新颜,继而打造出高校定点帮扶协作的新样本。
党组织与贫困户“结对子”
广外充分发挥学校党建优势,通过全校33个二级党组织与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的形式抓落实、抓考核、抓整治,创新建设了“蒲芦洲党建工作坊”“支部书记到农村讲党课”“青马工程示范班学员助力第一书记”等基层党建扶贫新模式。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蒲芦洲村党总支被阳山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木养获评广东省“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
在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上,蒲芦洲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探索“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在广外的帮扶下,蒲芦洲村沙田柚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志。广外驻蒲芦洲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林安杰介绍:“目前村里沙田柚收成最好的种植户年收入近4万元。”此外,林安杰决定在沙田柚产业的基础上,发展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石斛产业作为补充。仅开发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就直接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万余元。
打造高校定点帮扶新样本
帮扶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外还组织近200人次外籍师生到镇村实地参观体验,参加柚子节、柚花节、乡村文化表演等活动,现时现地向他们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村支书欧木养表示:“当年我们困难很多,劳动力人口纷纷外流,村里只留下了小孩和老人,现在在广外的帮扶下,村民分红越来越多了,经济收入一年年好起来了,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