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二次招股的商汤-W(0020.HK)终于登陆港股。
12月30日,商汤-W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开盘市场反应火爆,股价一度拉升超过20%,后逐步企稳,截止收盘,商汤上涨7.27%,对应市值1374.56亿港元。
商汤-W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在上市仪式致辞中表示,先有持续的大规模技术投入带来创新,再有商业模式发展,这是一条罕有人走的路。艰难之处在于商业的不确定性。但当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诸多行业突破了“工业红线”的时候,让我们更加坚信技术突破能带来的普惠价值。而我们的投资人也同样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力量。也正因此,商汤得以在7年时间里,成长为亚洲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一次次用技术突破去重新定义场景和模式,去刷新行业、刷新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
二次招股
商汤-W上市可谓一波三折,公司先后进行了两次招股。今年11月22日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后,商汤-W原计划于12月7日至12月10日进行全球招股,12月17日挂牌上市。
12月10日美国财政部根据第13959号行政命令将商汤集团有限公司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NS-CMIC名单”)。12月11日,商汤发布声明表示强烈反对,认为美国财政部这个决定与相关指控毫无根据,反映了对公司根本性的误解。12月13日,商汤正式宣布全球发售及上市将延迟。
但一周后,商汤-W刊发了补充招股章程,随即重启IPO。
此次IPO,商汤-W募集资金净额为55.52亿港元,另行使超额配股权后,商汤-W可额外募资8.47亿港元。包括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汇资本、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在内的9名基石投资者,一共认购商汤-W约5.12亿美元股份。
商汤-W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投资新兴商业机会、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资料显示,商汤-W为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赋能百业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根据沙利文的报告,按2020年的收入计,商汤-W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同时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市场份额达11%。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W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已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其他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商汤-W赋能了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其中有5款每月活跃用户超5亿的手机应用程序。
尚未盈利
回顾商汤的创业历程,公司起源地是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1月,汤晓鸥开始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2001年其于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了多媒体实验室,商汤的创始团队便源于此。
2014年3月,汤晓鸥发布一项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在全球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同年6月,汤晓鸥团队进一步发表DeepID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55%,商汤科技也随之诞生。商汤的创始团队,除了汤晓鸥外,还包括徐立、王晓刚、徐冰和杨帆等四名联合创始人。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商汤-W营收分别为18.5亿元(人民币,下同)、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W营收为16.5亿元,同比增长91.8%。但公司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商汤-W股东应占亏损约为37.02亿元。
上市仪式上,徐立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人工智能行业的信心。他表示,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词被首次提出,之后整整十年,学术界对这个名词本身都存有不同意见和疑惑。而今天人工智能已经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成为时代的基础设施。借助AI算力大装置和大数据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人类对于广袤世界的认知边界。一场跨越经济周期、气势磅礴的产业升级就在眼前。
商汤作为人工智能独角兽,在AI技术研究上具有深厚的积累,且收入增长较快,具备成长性,给予公司2022年15-18倍的PS估值,上市后对应市值的合理估值区间是1620.30亿到1944.36亿港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