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10101071(10101071什么电话)


那先重点介绍一下佛印高僧:


1、 佛印(1032~1098) 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 江西省 )浮梁人。自幼学《论语》等典籍,后礼宝积寺日用为师,学习禅法。曾登临庐山参访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二十八岁,嗣善暹之法,住江州(江西省)承天寺。后历住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今 江苏省 - 镇江市 ) 金山 和 焦山 两寺主持,江西大仰山等刹。尝四度住云居;与苏东坡相交颇深;并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对于净土思想甚为关心。元符元年一月四日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二,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苏东坡与佛印


佛印禅师(1032~1098),宋代云门宗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旧属江西省鄱阳郡,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童。


佛印少时,曾于竹林寺读《大佛顶首楞严经》,遂礼宝积寺(在今江西省浮梁县旧城)日用为师,学习禅法。十九岁登临庐山,参访云门四世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1010~1071),师从云门四世延庆子荣,师赞叹说:“骨格似雪窦,后来之俊也。”二十八岁,由于精究空宗,被称为“英灵的衲子”,而嗣善暹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承天寺。其后,历住淮上斗方寺(在湖北省浠水县境内),江西庐山开先寺、归宗寺;丹阳(今江苏镇江)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等知名古刹,前后四十余年,德化广被,为人称颂。曾四度住南康云居山,接得四方云衲。


佛印禅师还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倡导弘扬净土思想。宋神宗曾敕赐金钵,以旌其德。佛印门下著名弟子有义天、德延、净悟等门生。元符元年(1098)一月四日佛印禅师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过从甚密,称为至交。两人应酬文字很多,乐为人所传诵。例如,南宋时出现题为宋苏轼撰的《东坡问答录》(又名《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所记皆为苏轼与佛印禅师往复之语。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与佛印


佛印相关故事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愣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打饼吃饼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苏东坡


苏东坡


苏东坡


民间传说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参禅论道,也经常互相开玩笑。但是,他们能成为如此交好的朋友,却是从一次“争论”开始的,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当时,朝廷保守派复辟,以砸缸闻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新当上了宰相,王安石变法遭到全盘否定,新法全部被废。但是,原本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抛弃,应该区别对待,把好的留下,不好的摒弃。这个做法得罪了司马光,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瓜州。


到了瓜州后,苏轼听闻瓜州金山寺有一个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很大。苏轼虽然信仰佛教,却不喜欢和尚,于是心里很不服气,就决定上山去会一会这个和尚。


到了寺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国之道讲到为人之道。面对苏轼滔滔不绝的言论,佛印只是静静地听着,并未言一句。苏轼见佛印一言不发,就觉得佛印并没有传说中这么厉害,有点瞧不起他,心想:“大家都说他这么有本事,原来只是草包一个,来这里只是为了骗香火钱吧!”


后来,话题慢慢转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说话了,他问苏钱:“在先生眼里,老神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呢?”苏轼正满肚子鄙夷,于是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好像很有本事的样子,但那是因为他们见识浅薄,实际上你只会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佛印听完,只是微微一笑,默不作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更加得意起来,于是追问道:“那么,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个很有学问、很有修养的人,老神自愧不如。”佛印答道。苏轼听后非常高兴,心里得意得不得了。


回到家后,苏轼得意洋洋地把早上如何说服佛印和尚的事说了一遍给自己的妹妹苏小妹听,苏小妹听后笑得前仰后合。苏轼不解,连忙问:“小妹为什么发笑?”小妹回答说:“你贬低了佛印和尚,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扬了你一番,你说是谁比较有修养呢?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比别人强!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苏轼听后恍然大悟,顿觉惭愧。


之后,苏轼经常去拜访佛印,两人一起参禅打坐,渐渐成为了好朋友。佛印老实,经常被苏轼“欺负”。有一次,苏轼一时兴起,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我看你像一尊佛。”苏轼听了非常得意。佛印又问苏轼:“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想为难一下佛印,就故意说:“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后什么都没说。


苏轼便自以为又胜了佛印一筹,回去后很得意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完摇了摇头,叹着气对苏轼说:“哥哥,这是你输了呀。佛印大师因为心中有佛,所以看世间万物都是佛。哥哥你心中航脏,才会看佛印大师像牛粪。”苏轼听了苏小妹的话,羞愧万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