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松江出口加工区前景(松江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今年初五大新城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文件出来时环二第一时间拿出放大镜在上面找一个数据,硬是没找到。




对,环二找的是五大新城规划人口数量,因为这决定着松江新城的发展前景。




上海纲领性2035规划中,松江新城无疑是带头大哥,在规划人口数量上也看得出来——比其他四个新城高出一大截。




出自《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这个人口规划很早就有了,松江2010-2020规划中就确定了110万的人口目标。




出自《松江新城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然而最晚公布的《松江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报告》中,松江新城人口被调整为74.7万。







直接砍掉三分之一!松江你这是怎么了??













当时松江新城给这么多人口规划一定是基于现状的——2006-2016年间,松江是郊区人口流入最多的区域。





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松江的地位不无关系。




松江一直被称为上海之根,广富林文化代表了上海地区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松江府更是上海这片区域一直的带头大哥,上海县成立以来一直挂在松江府名下。




所以松江有底气说一句:论老资格,在座各位都是弟弟。




建国后上海几个郊区基本都定位于农业区,其中松江的工业算发展的不错,工业产值一度占到上海的1/7,进出口额占到上海的1/5。




有了这些背景,在世纪初松江成为第一个开发的新城——2001年正式提出建设“一城九镇”,“一城”指的就是松江新城。




一城九镇规划




头顶这样的光环,途径松江的9号线顺势成为第一条郊区地铁线,为松江的人口导入抢占了先机。




当然第一个新城优势不只一条地铁线路,松江很快引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了第一家郊区三甲医院;




另一个容易动用的资源是大学,于是松江筹建了上海规模最大的大学城,带来了无数新生力量以及配套。




当然松江还有一把大杀器——佘山,作为上海唯一一座山脉,佘山是最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这样的地段明眼人一看就适合做高档别墅。




所以佘山顺势成为上海最早的高档别墅区之一,佘山紫园、世茂佘山庄园不断刷新大家对豪宅的认知。




自此以后徐家汇、漕河泾的白领以及市区高端客群源源不断地流入松江,松江的房地产市场也遍地开花。







2006年前后,松江也成为郊区新房供应主力,房地产税收也一度占到松江地方财政收入的近50%!




花无百日红,松江新城楼市很快就陷入饱和,而且其他新城开发也提上日程,松江供地指标也被打了下去。




所以房地产市场自2009年就开始下滑,经济增长就开始陷入乏力。







2010年后松江GDP增速迅速放缓,而且几乎一蹶不振,风头被后来崛起的青浦新城盖过——人家拿着大虹桥的金牌令箭,在房地产市场无往不胜。




于是在2016年开始,松江陷入了整体反思——人口流入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增长怎么反而停滞?




当然大的背景是全国经济增长都在放缓,松江身处其中一定受到影响,不过松江的增速下滑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原因很简单,新房没那么多了,二手房又不创造GDP,引入那么多在市区上班的白领又有什么意义?无非是加剧了9号线的拥挤。




即使是佘山别墅区的土豪,也仅仅是将这里作为一个临时居所,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市区大平层,根本无法直接给当地贡献GDP。




大家突然同时认识到:纯粹做市区的“睡城”是不可持续的。







2016年开始,松江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转型,试图摆脱市区“睡城”的定位。




当然“产业”这个东西谁都想要,在松江新城规划之初就考虑过打造CBD,新城嘛,老城有的东西这里都要有。




于是松江新城也批了不少办公用地,搭配一些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才像城市的样子。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9号线开通后并没有顺利地将市区的公司吸引过来,倒是当地居民倾向于去市区上班了。




拿了大量办公用地的开发商开始心慌,这要盖成写字楼铁定亏啊,所以大家集体打一下擦边球,搞成酒店式公寓出售得了。







所以松江新城一度出现了不限购、小户型、loft产品,诸如万达公寓、三迪曼哈顿、龙湖新壹城等等。




其实不仅松江,南翔、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惠南等地的商办产品同样不好做,南翔曾经要立志打造全国第一个郊区CBD,现在搞得跟鬼城差不多。




所以在2016年这个时间点,一定不会再选择与市区硬刚,与市区差异化竞争才能取得优势,这一点松江把握住了精髓。







无论是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出口加工区,还是最近热门的G60科创走廊,无一不定位于商务需求不高且需要大片土地的产业。




比如松江科技影都,准确地把握住了电视节目需要大面积摄影棚的需求。这些摄影棚一定不能建在市区,土地太贵了,于是大家只能去昆山之类的地方。




现在好了,松江要建设60个左右,15万平方米的摄影棚,大家终于可以在上海拍电视节目了——拍摄组大部分成员、资金都来自上海,现在便利多了。







通过产业转型,松江经济结构进入调整,地方财政中的房地产收入从50%降到了25%。




2021年上半年,松江地方财政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22%,排名全市第三;全区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7家,上市挂牌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松江又一次当了郊区大哥。









当然松江是一个相当多样化的区域,给大家提供了相当多样的置业选择。




官方将松江分成了四个部分:新城、东北、西北、浦南,四个片区适合四类客群。







当下发展的主力当然是新城片区。




作为最早开发的新城,这里人口密度足够高,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商业氛围。而且这里不仅有居民,也引入了相当的产业。







松江新城东部是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松江主要的GDP来源。2019年这里实现工业总产值2478.8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8.8%。




西侧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大部分是小昆山地面。这里发展迅猛,引入了腾讯、修正药业等核心企业,最近海量宣传的龙湖星图也坐落于此。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规划


中间部分是大学城以及核心生活区。这里商业配套有万达、开元地中海等地标,医疗有第一人民医院,学区也是郊区首屈一指。




不过松江新城规划较早,也留下许多硬伤。比如遍地可见的断头路。




G60导致的大量断头路




松江新城内部路网相当发达,但是由于大量断头路存在,出城道路相当匮乏。







上图中可以看出,大学城也造成了不少道路中断,过了大学城后,通往市区的道路就嘉松南路、沪松公路两条主干线,汇集了大量车流后怎能不堵车?




如果走G60,相信大家都听过莘庄枢纽的威力,早高峰简直就是噩梦。




而且规划得比较早,松江新城建设相当密集,人口集中当然促进了商业繁华,弊端就是加剧了拥堵。




松江新城密密麻麻的小区




另外,松江新城虽说商业发达却过于分散,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商圈。万达偏居一隅,距离地铁站过远;开元地中海设计理念过时。




最适合打造商业中心的是地铁站周边,然而松江新城、松江大学城站都没有合理利用。




松江新城这里大片土地给了区政府,又开发了过多住宅。唯一的一个商业是松江商业广场,体量不大,业态整体以餐饮为主。







松江大学城站附近本来规划了大型商业以及交通枢纽,后来因为坑了周建和一把导致长期烂尾。




松江大学城站烂尾地块




这块地当年配建住宅整体出让,思路很简单,交通枢纽、商业一定是亏钱的,通过住宅弥补回来。




现在住宅给了别人,只剩下商业、公建,这样的烂摊子很难找到人接手。




现在松江又规划了印象城,远到广富林遗址附近,很难与万达等商场形成联动。




前些年医疗资源比较匮乏时,青浦人民经常来松江的第一人民医院就医,如果松江能把握住机会将商业集中到一起,说不定能在西南部产生更大影响力。




毫无疑问,这里是松江绝对的中心,如果你工作或者家庭在松江,选择这里定居不会错。




另一个重要片区是东北片区,指的是九亭、泗泾、新桥、洞泾一带,这里的优势是距离市区近,问题是区里一直拿你们当抱养的。




官方给的评价如下:







“公共配套匮乏”,那你们倒是快点建呀,九亭等学区等了这么久,终于盼来一所华二。




打开新闻一看:高中,瞬间心凉了半截。




洞泾距离松江新城略近,于是给了一个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九亭、泗泾、新桥这几个直接与外区接壤的地方,基本沦为“睡城”。




当然睡城也有睡城的优势,生活配套更容易形成,也能吸收更多的市区客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市区客群集中的区域自然形成了相对应的居住氛围,东北片区与松江新城区别愈发明显,隔阂越来越深。




换句话说,东北片区更多的是市区的延伸,如果你们工作在市区只是想找个地方居住,九亭、泗泾、新桥欢迎你。




其中九亭最为成熟,泗泾以大量次新商品房后来居上,只要能接受九号线一切都好说。新桥原来定位别墅区,毕竟这里没有地铁规划,限墅令出来后开发了几个刚需小区,关注人数并不多。









西北片区包含佘山镇、小昆山部分区域,一看就是旅游导向的区域。




这里有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天马山、欢乐谷、玛雅水上世界、广富林遗址,是市区居民周末度假的好去处。




当局的定位也是相当高,号称要与迪士尼齐名。这个片区没有太多产业,远离松江新城核心;又不是刚需居住区,缺少刚需所需的生活配套,总体不太建议入手。





浦南片区是松江广大的农村区域,保留了大量农村形态,暂时没有进行房地产开发。




松江目前还有4万多农村人口,就广泛分布在这个片区。




众所周知上海地倾西南,松江恰好位于上海的西南部,所以一向时运不错。




沪苏湖高铁研讨了十几年,一直默认为走青浦,因为沿G50高速是通达湖州最快的方式。




然而后来青浦人民拒绝高铁入城,铁路线只好向南绕行,经过松江,从而造就了松江南站枢纽。




未来松江南站将汇聚沪昆高铁、沪杭普速线、沪苏湖高铁、沪杭城际、松江-浦东联络线、上海轨交9号线等多条线路,扩建为10台22线,成为仅次于虹桥火车站和上海东站的第三大铁路枢纽。




这就是松江的时运。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本文版权归“环线房产咨询”所有




进专属粉丝群


一对一深度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