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智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基于我国新疆与中亚、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新疆在亚欧贸易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当前制约亚欧合作发展的有关因素,阐述了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要性与战略意义,结合新疆贯彻中央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提出了建立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步构想。立足新疆、放眼全球,提出了实验区发展的空间布局及产业规划,且围绕产业链延伸发展,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先行试点、开放投资服务领域、创新金融制度、监管制度与人才机制等重点工作设想,以及通过加大新疆通道建设力度,打造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加强新疆通关一体化建设,强化试验区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等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新疆;中亚;中东欧;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新疆就与中亚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有商业往来。我国新疆与中亚三国接壤,并邻近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同时,又是连接中东欧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陆路通道。正是由于地理上彼此相邻,所以贸易往来便利。由于中国的崛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建设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 对于打造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中西部发展、开拓国际新市场、与周边国家实现互利互惠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新疆与中亚及中东欧的产业结构比较、贸易发展历史和现状
分析,提出建设“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和奠定我国新疆的“亚欧中心”地位,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一、建设“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历史背景与基础
1.中亚及中东欧产业结构与需求分析
中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被迫中断,各国产业结构的畸形空前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尤其是轻工业体系甚为薄弱。中亚消费市场80%左右的轻纺、家电等依赖进口。市场主要需求为建筑
建材、机械、五金机电、冶金矿产、汽车汽配、能源化工、电工电气、包装印刷、轻工日杂、林业农业、饮料食品、电子通信等产品;而在我国,这些行业发展旺盛,产品量多质好。以2011年为基础,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逐渐增加, 2012年、2013年同比分别增长10.29%和9.5%。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2011-2013年贸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13年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情况
年份 贸易额(亿美元) | 2011 | 2012 | 2013 | ||||||
总额 | 出口 | 进口 | 总额 | 出口 | 进口 | 总额 | 出口 | 进口 | |
新疆 | 228.22 | 168.29 | 59.93 | 251.71 | 193.47 | 58.2389 | 275.62 | 222.7 | 52.92 |
哈萨克斯坦 | 105.97 | 66.65 | 39.32 | 111.67 | 71.39 | 40.28 | 122.55 | 83.69 | 38.85 |
乌兹别克斯坦 | 7.41 | 3.17 | 4.24 | 8.31 | 3.85 | 4.46 | 8.72 | 4.92 | 3.81 |
土库曼斯坦 | 1.18 | 1.06 | 0.12 | 1.38 | 1.35 | 0.04 | 1.52 | 1.48 | 0.04 |
塔吉克斯坦 | 17.22 | 16.84 | 0.38 | 14.07 | 13.67 | 0.4 | 15.85 | 15.76 | 0.09 |
吉尔吉斯斯坦 | 38.06 | 37.21 | 0.85 | 40.39 | 39.88 | 0.51 | 41.73 | 41.34 | 0.39 |
数据来源:新疆海关统计年鉴。
中东欧十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极其不均衡,人均GDP差距巨大。人均GDP较高的是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其中,斯洛文尼亚2012年人均收入22000美元,是阿尔巴尼亚当年的5.5倍。中东欧国家的第三产业都非常发达,占GDP的比重
均超过50%;服务业占比靠前的是黑山、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比较发达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赛尔维亚、保加利亚,在GDP 中占比均在30%以上,多数消费产品需要增长较快。详见表2。
表2 2012年中东欧十六国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国家/地区 | 面积 | 人口 | GDP | 人均GDP | |
(万平方公里) | (万人) | (亿美元) | (美元) | 三产比重 | |
波兰 | 31 | 3854.2 | 4897.95 | 4897.95 | 43: 2.2: 63.8 |
捷克 | 7.89 | 1051 | 1964.46 | 18682 | 2.3: 38: 59.7 |
斯洛伐克 | 4.9 | 541 | 911.49 | 16847 | 3.8: 37: 59.2 |
匈牙利 | 9.3 | 994.4 | 1246 | 12530 | 3.3: 27.6: 69.1 |
斯洛文尼亚 | 2.03 | 205.8 | 452.79 | 22000 | 2.7: 27.7: 69.6 |
克罗地亚 | 5.66 | 426.7 | 592.28 | 13880 | 5: 25.8: 69.2 |
罗马尼亚 | 23.75 | 2132.7 | 1927.1 | 9036 | 10.3: 35: 54.9 |
保加利亚 | 11.1 | 730.4 | 509.72 | 6978 | 6.7: 30.3: 63 |
塞尔维亚 | 8.84 | 722.3 | 374.89 | 5190 | 7.6: 31.7: 60.7 |
黑山 | 1.38 | 62.1 | 43.73 | 7041 | 0.8: 11.3: 87.91 |
马其顿 | 2.57 | 208.7 | 96.12 | 4565 | 11.2: 27.6: 61.3 |
波黑 | 5.12 | 387.58 | 174.6 | 4556 | 7.4: 25.5: 67.1 |
阿尔巴尼亚 | 2.87 | 316.2 | 126.48 | 3999 | 18: 15.4: 66.5 |
爱沙尼亚 | 4.5 | 133.9 | 223.9 | 16717 | 3.9: 29.7: 66.4 |
立陶宛 | 6.53 | 298.6 | 423.44 | 14183 | 3.3: 28.4: 68.4 |
拉脱维亚 | 6.46 | 202.5 | 283.73 | 14007 | 5: 25.7: 69.3 |
数据来源:2012年人口、GDP、人均GDP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三次产业比重数据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网站。
2.新疆在亚欧贸易中的特殊地位与优势
( 1 )地缘优势。新疆在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中亚走向亚洲必须通过新疆,中国内地走向欧亚大陆也要经过新疆。目前,新疆交通运输业已形成公路、铁路、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并举的立体交通网络。而新疆海关无纸化通关、果蔬通关“绿色通道” 等便捷通关模式的形成,成就了新疆良好的通关环境。
( 2 )处在贸易的“桥头堡”。 目前, 中亚五国中已有四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而新疆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和欧亚大陆桥西桥头堡,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中心。从数据来看,多年来我国新疆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额占到中国对中亚诸国进出口额的70%以上。
新疆与中亚、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额逐年稳步增加。2011年、2012年、201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分别达到228亿美元、252亿美元、275亿美元。2014年,我国与中东欧重点十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602亿美元,是2001年(40亿美元)的15倍。2013年我国新疆与以上十国进出口额达到1.27亿美元,进出口主要产品有化纤纺织、PVC、食品(葡萄酒)、风电光伏装备、电子等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近50亿美元,中东欧16国对华投资超过11 亿美元。
(3)“信息通道枢纽”优势。目前,亚欧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段相继建成了南北疆光缆、南北疆环路光缆、第二条出疆光缆等通信干线,实施了西兰乌光缆、乌伊光缆、南北疆数字微波干线及南北疆干线传输网的扩容改造工程,新疆扩建了10座卫星通信地球站,光缆骨干传输网已形成“五环双出疆”的组合环形网格局。信息通道已经初具规模,连接周边亚欧国家
和地区的枢纽功能日趋完善,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 用信息化和“互联网 ”带动“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是最佳路径。
3.当前建立亚欧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制约因素
(1)“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影响。2010 年1月正式运转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我国的进出口影响已初步显现。一是数千种商品关税税率提高;二是旅购出口包车包税取消,费用大幅上升;三是同盟各成员国海关互派人员实施监督, 削弱我国对哈通关效率;四是对吉尔吉斯转口至哈货物加强了监管,使我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呈现下降趋势。
(2)地区局部利益约束。当前,中亚国家与周边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草拟了各种方案。同时,中亚对我国进出境的限制比西方和日本、韩国等亚洲伙伴更多,这极大地影响了往来客商的积极性。中亚国家为加强轻工业发展,提高关税和技术标准,使我国新疆大宗轻工产品的出口难度加大。
(3)基础设施与政策落地因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新疆财力有限,限制了新疆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与加速。二是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车辆等的技术标准不同给运输带来不便。三是我国口岸小型检验设备较为落后,合作国双边海关检验检疫政策不匹配导致物流成本过高。四是霍尔果斯中哈合作中心效果不理想。目前为止,具有加工贸易、保税仓储、国际采购配送功能的B区建设较为滞后。
二、建设“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
通过建立亚欧国家间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员间将制定或签署相关的法律文件,有利于消除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为试验区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能够扩大中国与亚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降低贸易生产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亚欧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有利于应对贸易竞争的挑战
新疆以陆运为主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面临着海运、俄铁、国内部分省区的国际货运班列等挑战。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带动新疆物流、铁路运输大跨步地发展,更好地扮演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角色。
3.有利于促进中巴走廊建设
打通中巴经济走廊将促进巴基斯坦转口贸易,使中东能够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南腹地,降低我国对马六甲海峡和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能通过经济、能源领域加强与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联合合作,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和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新疆的经济能够辐射到印度等南亚国家。
4.有利于打造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立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使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大的合作空间,能够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新格局。利用中亚国家将中国经济的辐射面积延伸到欧洲、印度,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巨大市场。帮助中国的企业、产业走出去,实现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和亚欧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5.有利于奠定新疆“亚欧中心”地位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乌鲁木齐具有建设成中亚区域中心的有利条件,伊犁、喀什也具有成为中亚经济圈区域次中心的优势。通过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开发中亚经济圈,促使新疆联通欧亚,使新疆从地缘中心变成为经济上的亚欧中心。
6.有利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通过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带动新疆的经济,更好的将新疆各民族人民与周边国家人民亲缘血缘关系转化为经济合作与反恐合作的纽
带。促进这一区域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呈几何级数增长,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打下物质基础,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求稳定,确保整个国家的安全。
三、建设“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步设想
1.总体战略
根据国家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的战略定位,新疆将建设成为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当前, 建设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任务迫切。
试验区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射塔”,要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与矿产优势,形成与国内中、东部地区的资源联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带动一大批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新高地”,要主动连接中亚、西亚,并辐射东中部地区,促进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
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战略为:努力打造中国西部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园区、中国向西辐射的“发射塔”、中国向西承担大国责任的“先行者”、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高地”。
2.空间布局及产业规划
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由四个片区组成,包括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阿拉山口综保区、喀什综保区,后期逐步延伸到吉木乃、巴克图、伊尔克什坦等地区,其空间布局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布示意图
霍尔果斯片区重点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电子产品组装、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组装、优势资源转化加工、精细化工、大中型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发展金融服务、商务会展、贸易洽谈、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成为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口岸商贸商务旅游重要目的地。
阿拉山口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物流服务、保税仓储、油气仓储、粮油加工等产业,以商贸物流为龙头,生产性服务为支撑,以生产加工为配套,建立1个国际物流分拨中心、6个仓储展示交易平台(油气、农副产品、金属矿产品、木材、日用消费品(大宗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整车进口)和优先发展4大加工制造业(油气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加工业、出口机电装备制造业)。
乌鲁木齐片区以现有高新产业及服务贸易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现代金融、文化科教和航空物流等产业,重点在该片
区建设航空物流园区用来承接国内外物流业务。喀什片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
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依托喀什国际机场、喀什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和保税物流服务。重点发展与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贸易相匹配的人民币出口信贷、贸易融资及结算体系。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3.重点任务
(1) 发挥地域优势,围绕产业链延伸发展。一是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建设,推进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喀什出口加工区、吉木乃口岸综保区、巴克图口岸综保区等特区申报审批工作,支持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博乐配套加工区、精河保税仓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大对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及伊宁、博乐、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力度,支持建立边境国际合作区。二是在试验区内打造依托
保税区建设的“文化保税区”。涵盖国际文化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际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国际文化仓储物流中心三个功能区。三是在条件成熟的边境地区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或国际产业合作试点试验区。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加工和贸易基地建设,支持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
(2)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适时推进政府由管理职能向监管职能的转变。一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推进“三证合一”、“一证一号”改革进度,逐步优化登记流程。二是试验区内投资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由管委会统一接收申请材料,并统一送达有关文书。
(3)先行试点,开放投资等服务领域。在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开展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发展。在金融服务领域,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试点有限牌照银行。设立各类创新型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 在商贸服务领域,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实施差异化对外贸易政策, 对于进行进口能源、资源加工的企业优先赋予进口经营资质并安排进口数量。允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设立进口商品直销店;在专业服务领域,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对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新疆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在社会服务领域,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关
国家地区的质量认证、质量检测机构在符合我国相关规程的条件下视同内地机构;在医疗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促进试验区外资医院发展,推进外资医院以较低成本引进国外的先进医疗设备。
(4)能源领域多管齐下。在试验区内, 针对能源开发与服务领域,可以在经营主体、运营模式等方面探索更多的、有利于发展的制度。如:放开或部分放开上游勘探领域、原油和成品油领域,同时允许地方炼油厂发展。区内相关的非国有石油石化企业进行油气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享受与国有石化企业相同甚至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试验区内国有石化企业多种形式吸纳非公有资本进入,积极推动地方企业参股石化类央企;在试验区内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的改革,帮助自贸试验区内民营或合资油气提升利润;在试验区内建立亚欧能源(石油)交易中心,促进对自贸试验区内相关石化企业原油进口指标的发放。
( 5 ) 建立与之匹配的金融制度。一是在试验区内创造条件稳步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二是在试验区相关区域分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中心、金融贸易创新示范区,开展金融服务协调机制、对外开放体制、财税体制、基础设施共享共建、产业发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三是在试验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全国性金融机构, 搭建同业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际性银行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增长;在乌鲁木齐设立区域性证券交易所,面向中西亚及欧洲;四是在试验区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积极争取成
为国际资本项下境外人民币投融资结算各项试点的先行地区。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融资试点业务,进一步推动新疆与周边国家之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推动建立货币兑换和清算机制, 全面发展跨境金融服务;五是推动建立中国(新疆)-亚欧外汇交易中心。推进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挂牌、兑换、交易;六是设立“中国(新疆)- 亚欧自贸试验区”投资基金。建成自治区级商业银行(丝绸之路银行)。支持在区内设立民营银行、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及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等;七是引导银行机构开展境内人民币信贷资产转让和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争取试验区内银行机构与境外同业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试点;八是在试验区推动相关国家机构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争取适当降低相关国家保险公司在试验区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的准入条件;九是推动组建私募产品投融资平台。建立试验区再保险中心建设工作机制,争取设立新疆亚欧保险交易所。
(6)监管制度与人才机制。一是试验区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利用各方面信用信息开发信用产品,为行政监管、市场交易提供信用服务;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二是区内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三是试验区建设统一的监管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监管信息的归集、交换和共享。管委会、驻区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主动提供信息,参与信息交换和共享;四是鼓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在试验区开展业务;五是建议自治区设立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特区,推动建立中国-亚欧人才工作联盟;六是试验区内开展经国家批准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互认试点;鼓励亚欧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直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执业。
四、关于建设“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中国(新疆)-欧亚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是中国有效应对美国所倡导的TPP和TTIP贸易围堵,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深度合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大落实,是打造“三通道、三基地的五大区”的关键步骤。本文在深入分析中亚五国、中东欧等的经济发展状况后认为,在政府统一指挥下,周密规划,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努力打通中巴经济走廊,走向中亚,带动中东欧,辐射南亚,实现中国(新疆)-亚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撑点的目标将会成为现实。对于未来,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和期盼:
一是国家加大对新疆通道建设的支持。通道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两方面。加快中吉公路、中塔公路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的建设。增开新疆直飞中亚、欧洲国家航线。推进新疆通信枢纽建设,构建乌鲁木齐连接亚欧非的国际通信、信息传输和光缆大通道。
二是打造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加快铁路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平台建设,尽快编制新疆西行国际货运班列发展规划,切实提升新疆在国际铁路货运物流中的始发、集结、编组、分拨能力。
三是加强新疆通关一体化建设。加快疆内直属海关、检验检疫局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加速实现“单一窗口”模式。允许企业选择通关方式、报关企业“异地互认”。和相关国家和地区积极进行协调合作,实现货物进出口之间的通关一体化。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加大对口岸建设扶持力度,全面铺开
电子口岸的建设。
四是强化试验区税收优惠。建议国家在相关税收协定中可以加入最惠国待遇原则。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便捷的税务服务体系,对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1.金玲.中东欧国家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欧盟因素分析[J].欧洲研究,2015,33(2):29-41,6.
2.刘作奎.中东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J].国际问题研究,2014,41(4):72-82.
3.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喀什经济特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R].2012.
4.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数据库[EB/OL].http://www.fmprc.gov.cn,2015-02-16.
5.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跨境自由贸易园区研究[R].2014.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8.新疆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课题组.构建新疆开放型工业产业体系研究[R].2014.
9.新疆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课题组. 进口资源在新疆加工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R].2014.
10.新疆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课题组. 开放型经济体系下亚欧物流基地建设研究[R].2014.
11.新疆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课题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新疆重点产业发展研究[R].201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