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文化赋予宁波这座东方商埠独具一格的文化气质。
学校宁海产学研基地(宁海学院)全景
浙江工商职院校园人文景观:求真(该校教师设计于百年校庆之际)
经世致用 全校盛行“宁波商帮”之风
创业、务实、诚信、协作,是宁波商帮的精神内涵。为了把宁波商帮文化融入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开展了创业教育、现代商帮论坛、宁波商帮文化学习会、全国劳模厚德讲坛等四大教育项目,搭建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
周志春介绍,多年来,学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形成了具有商帮特色和职业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了一批具有工商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为了夯实在校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运动会”一办就是22届,从1996年开始,一年一“会”,从未间断。比拼建筑CA技能、实践跨境电商、撰写海峡两岸学生创业计划书……这项经久不衰的校园活动,把学生们的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逃得过双十一,逃不过展销会”。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来说,每年冬季如期而至的校园商品展销会是一件令人期待和为之振奋的校园“盛事”。
周志春介绍,与一般的商品展销会不同,这是一个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寻找货源、售卖、营销、自负盈亏的大型校园活动。每个学生在展销会上的表现还将被计入年末第二课堂成绩。“这既是一个教学实训活动平台,有利于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也是一个有活力的学生活动的载体,是融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大胆创新。”
从“立足地方” 到“融入地方”“服务地方”
通过“宁波商帮文化”的渗透和浸润,浙江工商职院育人百年,不仅打造了具有宁波商帮文化特征与“工商”个性的特色校园文化,建立了根植区域经济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将工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的特色道路。
早在2004年,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创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围绕模具塑料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过程的配套产业,建成了以模具设计制造和工业设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打造出了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合,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特色教育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学校累计为宁海县培训企业员工和开展技能鉴定超过1.2万人次,为宁海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服务。2009年以来,学校累计有数百名毕业生留在宁海县工作,提升了宁海县域模具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满足了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一晃,如今的宁海产学研基地已经是走在行业前列的“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尝到区域经济发展甜头的宁海县人大、人民政府,再次来到浙江工商职院,与校方谋划“县校合作”新篇章。对此,陈仕俊表示,学校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合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为地方服务,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建成了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与本部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开展政、校、企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合作。
据统计,目前,全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接,毕业生留甬率超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